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發展重點,自然資源,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全村轄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4戶,共53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23人。農業人口53人,勞動力43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6人,外出務工人數7人。該組以佤族為主,佤族53人。其中農業人口53人,勞動力43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企業。2008年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87.13%。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甘蔗為主。該村村民小組齊心協力,以“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為宗旨,帶領廣大村民致富奔康,並把自然村建設成和諧安定、文明富裕、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經濟
該組國土面積0.19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172畝(其中:田55畝,地117畝),人均耕地3.24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100畝,有其他面積15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企業。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產業。2008年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7.13%。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3萬元,占總收入的88%;畜牧業收入0.25萬元,占總收入的1.08%;林業收入0.1萬元,占總收入的0.43%;外出務工收入0.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7元。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以 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張貼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財務。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現有甘蔗面積83畝,有部分玉米、水稻、花生等農作物。想盡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十一五”計畫結束時,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3000元。
基礎設施
該組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組有14戶飲用井水。有1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該組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該組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08年底全組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4輛。該組距離村國小11公里,距離勐省鎮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人,其中小學生5人。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離村委會10公里,離鎮政府5公里,入村道路和村內道路還是土路面。人口較少,是一個高寒山區搬遷來的組。村內的民眾文化、娛樂、醫療設施尚未建立。該村黨支部、村委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美村、安村、強經濟”的要求,對照“建設小康示範村”的標準,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整治村容村貌,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種植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6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72.5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發展竹子產業。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缺乏資金投入,科技含量不到位。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發展高優蔗園為主,繼續發展竹子及養殖業。
自然資源
該村國土面積0.19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172畝(其中:水田55畝,旱地117畝),人均耕地3.24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100畝,有其他面積15畝。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戶,總人口58人,其中男性37人,女性21人。農業人口58人,勞動力41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6人,外出務工人數5人。該組以佤族為主,佤族58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在農回國小,離村國小1公里,距離勐省鎮中學1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人,其中小學生11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張貼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2人,男性黨員有2人;團員有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