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芝罘區葡萄山國小依山傍海,環境優雅,位於市中心葡萄山路付13號。它始建於1982年,占地面積約176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堪稱“花園式學校”。
學校屬於芝罘區公辦國小,現有教職工55人,中學高級教師職稱3人,國小高級教師職稱35人,學生近千人,可容納20個教學班,學校擁有微機室、語音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20餘個專用教室,配置設施均達到省級規範化的標準,是市區目前唯一一所規模較大的民樂特色學校,也是煙臺市音樂家協會唯一的民族樂器培訓基地,校區內有小型幼稚園一所。
2001年曾與煙臺市南山路國小合併為葡萄山國小,後經教育局討論,因煙臺市南山路國小歷史近百年,應予以保留,南山路國小2003年遂攜原師生遷回原址(現為山東省煙臺市第十中學校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煙臺市葡萄山國小
- 創辦時間:1982年8月30日
- 所屬地區:煙臺市
學校設施
1982年10月底,新校舍主體樓——教學樓完工,於10月27日葡萄山國小搬進新校舍。那時學校的條件很簡陋,教師講課一支粉筆一張嘴,操場是土操場,春秋季,風一起,操場上沙塵滾滾,經常見到“龍捲風”,間間教室“關門閉戶”。雨天,操場上泥濘不堪,教室里的水泥地踩成了泥地。冬天,由於教室過大,老師早早到學校給學生生上爐子,爐子也架不熱,教室里始終都是冷冰凍的,老師和學生個個都穿得厚厚的,上課還要戴上手套。
1983年春,為綠化美化校園,學校全體師生動手,兄弟單位幫忙,建成了一個大花壇,兩個小花園,修了冬青綠化帶,栽活了一百七十六棵樹,做到了一年三季有花,四季常綠。
從建校到1987年間,在學校財力緊缺情況下,學校改造講台20個,改造舊課桌1030單人套,改造教室照明設施,粉刷了牆壁,增添體育器材和教學儀器,購買了圖書。
1997年7月份,學校由區教委出資38萬多元擴建了操場並修成了200米的爐渣跑道。1999年11月份,學校與區教委共同出資,建起了鍋爐房,安裝了暖氣,學校永遠的告別煤爐取暖的時代。
2003年,學校加層建造了電教室,為老師講課提供方便。隨後學校先後分批次的給10個教室安上了網線,實物投影與電視,給低年級教學提供形象直觀的演示。如今,每位教師都配備了電腦,可以通過校園網了解國內外的教育教學信息。30年前是提著小黑板講解題,10年前用投影儀映著卡片上課,現在用上了電腦多媒體來展示內容。越來越先進的教學設備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也給老師們帶來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成長體驗。”
充滿信息化的日子裡,葡萄山國小的老教師們驚喜地發現,以前需要到處尋找的教輔書,如今電腦上應有盡有;以前需要將備課內容一點一滴全部書寫到黑板上,如今不僅可以用電腦備課、製作漂亮形象的課件,並且隨時可以在課堂上調出來。連50多歲的老教師也都成為年輕老師佩服的電腦操作手,可以熟練地處理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辦學特色
學校堅持“教育質量求生存,辦學特色求發展,規範管理爭一流”的辦學思想和“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科研強校”的發展思路。狠抓隊伍建設和內部管理,構建科學的運行機制;狠抓教育科研,促進可持續發展;狠抓特色教育,培養特色人才。幾年來,已有近千名學員參加了各種民族器樂演奏培訓學習,並通過了不同級別的全國器樂考級考試,在全國、全省各類大賽中榮獲銀獎、金獎。
學校先後被評為“煙臺市規範化學校”、“煙臺市藝術教育示範校”;“煙臺市電化教育示範校”、“煙臺市音樂家民族器樂培訓基地”; “芝罘區辦學水平督導先進單位”;“山東省九五教育規劃重點課題國小英語立體化實驗與研究優秀實驗學校”;全國“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課程標準下的網路資源開發與套用研究》實驗學校;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學生評價與考試改革研究》實驗基地;“山東省綜合實踐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優秀實驗學校”;“山東省中國小文學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芝罘區民樂特色學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