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人民政府關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的意見

《煙臺市人民政府關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的意見》是2016年煙臺市政府辦公室發布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煙臺市人民政府關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的意見
  • 發布時間:2016年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東部新區辦公室,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構建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明確維護糧食安全的責任,現結合我市實際,就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
(一)建立健全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市是糧食銷區,產不足需,糧食加工轉化產業發達,消費量大,保障糧食安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作為保障民生工作的基本任務,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認真履行市政府保障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構建縣市區長(含煙臺開發區管委主任,下同)責任與部門責任有機結合的糧食安全責任保障體系,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供應和流通能力建設,切實維護糧食安全。
(二)明確糧食安全縣市區長責任。各縣市區政府(管委)必須切實承擔起保障本轄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縣市區長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承擔的責任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落實和完善糧食扶持政策,抓好糧食收購,調動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推進倉儲設施建設,落實並管好地方儲備糧;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加強糧食流通能力建設;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培育糧食骨幹企業,促進糧食產業健康發展;完善區域糧食市場調控機制,加強糧食流通監管,保證糧食市場供應,維護糧食市場穩定;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落實監管責任;大力推進節糧減損,引導城鄉居民健康消費。各縣市區政府(管委)要將糧食安全責任細化分解落實到鄉鎮(街道)和各相關部門,並加強督促檢查。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三)落實糧食安全部門責任。市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認真履職、密切配合,確保糧食安全各項責任落實到位。發展改革部門要發揮綜合部門職能,抓好糧食總量平衡和巨觀調控,加強糧食安全重大事項的調度協調;財政部門要及時足額安排糧食風險基金,加強對糧食安全相關工作的扶持和保障;科技部門要發揮科技創新對保障糧食安全的支撐作用,加強糧食新品種培育和增產技術研發套用;農業部門要抓好糧食生產,加強糧食生產指導、重大技術推廣、良種培育、耕地環境檢測治理、農業投入品監管等方面的工作;海洋與漁業等部門要充分發揮漁業、畜牧、果蔬的代糧、節糧、促糧作用,加快推進“海上糧倉”建設;糧食部門要抓好糧食收購、儲備、供應等流通工作,加強統計信息服務和市場監測預警、行政執法和監督檢查、原糧質量監管和地方儲備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增強糧食食品檢測能力,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食品在市場流通;其他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做好相關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形成保障糧食安全的工作合力。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農業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糧食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有關部門
二、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將基本農田嚴格落實到地塊,確保2020年前耕地保有量不低於658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611萬畝。規範耕地占補平衡,嚴格執行先補後占和占優補優,嚴格控制建設項目占用耕地。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結合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將不符合要求的山坡、河灘、煤礦塌陷區從基本農田中劃出,將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城鎮化建設後復墾的優質耕地優先劃為基本農田進行保護。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積極引導實施耕地用養結合的輪作制度,提高耕地基礎地力和產出能力。建立和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路。對占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要實行剝離耕作層土壤再利用制度,開展補充耕地土壤改良和培肥。科學開展煤礦塌陷區、荒鹼澇窪地整理改造,宜糧則糧、宜漁則漁。加強耕地保護政策和制度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堅持數量與質量並重,完善並實施耕地保護責任評價標準目標考核辦法。將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情況作為縣市區政府(管委)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
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統計局、市審計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二)建設高標準農田。編制實施煙臺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擴大糧食高產創建規模。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315.9萬畝,建設10萬畝以上的糧食高產創建示範方2個,小麥、玉米兩季合計畝產達到1100公斤以上。開展糧食整建制高產攻關,打造一批“噸糧縣”和“噸糧鄉鎮”。有建設任務的縣市區要依據省里的建設規劃,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方案,確保項目落實到地塊。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因地制宜推廣管道灌溉、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加快建成灌溉方式與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節水灌溉體系。推動海洋漁業從淺海灘涂向深海、底層拓展,規劃建設生態循環型陸基標準化漁業基地和海洋牧場示範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水利局、市農業局、市統計局、市質監局、市海洋與漁業局、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有關縣市區政府(管委)
(三)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加強糧食增產基礎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大力開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一批糧食綠色增產技術。實施省農業良種工程,集中培育一批突破性作物新品種。以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為契機,加快推廣適於鹽鹼地治理改良的肥、水、種、機等關鍵技術的集成創新和示範套用,建立濱海鹽鹼地標準化糧食作物種植技術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普及新型雲農業科技園模式,帶動網際網路+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完善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強化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實現糧食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制定職業農民認定標準。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農機局
(四)建立新型糧食生產經營體系。積極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至15倍、務農收入相當於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給予重點扶持。鼓勵發展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開展家庭農場示範場創建活動。推進農民合作社規範化發展,開展農民合作社示範社聯創活動,創建省級示範合作社,給予重點支持。加快推進縣、鄉兩級土地流轉服務平台建設,建立健全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和服務體系。制定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監管和風險防範辦法,引導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採取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等措施,推行“保姆式”“選單式”等糧食生產經營託管服務模式,積極發展糧食社會化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具備條件的經營性服務組織承擔糧食領域公益性服務。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農業發展銀行煙臺分行
(五)提高糧食可持續生產能力。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實施耕地土壤改良修復、農藥殘留治理、地膜污染治理、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重金屬污染修復等工程,改善糧食生產環境。推廣水肥一體化和高效節水灌溉新技術、新設備,提高糧食生產資源利用效率。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降低農藥污染。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防禦、有害生物和病蟲害防控等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水利局、市畜牧獸醫局、市氣象局
三、調動和保護種糧積極性
(一)落實完善糧食扶持政策。繼續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糧油生產大縣財政獎勵補助等政策,調動和保護地方政府抓糧、農民種糧積極性。完善和落實糧食等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穩步推進涉農財政資金整合,提高補貼精準性和指向性。加強補貼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及時、足額補貼到位。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提高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農機局
(二)抓好糧食收購。各縣市區政府(管委)負責轄區內糧食收購工作,指導和督促糧食企業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根據糧食種植布局和交通條件,科學設立糧食收購網點,方便農民售糧。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導作用,培育和壯大糧食經紀人隊伍,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有序開展糧食收購。積極支持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落實收購資金,簡化程式、嚴格管理,保證政策性糧食收購需要,加大對符合貸款條件企業自主收購糧食的支持力度。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監管,嚴厲打擊“轉圈糧”和“打白條”、壓級壓價等坑農害農行為。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財政局、市物價局、農業發展銀行煙臺分行、中儲糧煙臺直屬庫,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三)努力提高種糧比較效益。建立糧食價格信息發布制度,進一步發揮區域性糧食集散中心、大型批發市場的價格形成和導向作用,引導糧食價格保持合理水平。鼓勵和引導農業產業化企業與糧食生產者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係,採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讓糧食生產者分享加工銷售的收益。健全重要農資儲備制度,穩定農資價格。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供銷社
四、落實並管好地方糧食儲備
(一)落實地方糧食儲備。按照國務院、省、市關於建立地方儲備糧的規模標準和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及時足量建立地方儲備糧,並適時最佳化地方儲備糧布局和品種結構。保管、輪換等儲備費用和利息補貼資金等支出在糧食風險基金中列支,風險基金不足部分由同級財政負擔並列入預算解決。根據實際妥善安排儲備糧輪換差價,避免影響正常輪換形成超期儲存儲備糧和出現新的虧損掛帳。建立儲備糧保管、輪換費用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將地方糧食儲備品種、數量和布局等信息報送市有關部門。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農業發展銀行煙臺分行,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二)加強地方儲備糧管理。認真落實《山東省地方儲備糧管理辦法》,確保地方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完善地方儲備糧輪換管理制度,更好地發揮儲備糧輪換在市場供求中的削峰填谷作用。加快現代化糧庫建設步伐,提高地方儲備糧監管信息化水平。到2018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個現代化糧庫,並配置全省統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地方儲備糧全部實現集中統一儲存、信息化管理的目標。探索建立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分梯級糧食儲備新機制。運用財政、金融、投資等政策手段,建立地方政府掌控的社會糧食周轉儲備。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地方儲備糧儲備相關工作。修訂完善並嚴格執行糧食經營、加工企業最低最高庫存制度,鼓勵企業保持合理庫存量。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五、增強糧食流通能力
(一)加強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和管理。建立由政府統一領導、糧食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同推進的“糧安工程”實施機制,與全省“糧安工程”建設規劃相銜接,建成與全市糧食收儲規模和保障供應要求相匹配的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體系。將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作為重要農業基礎設施抓緊建設。創新投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積極籌措資金,持續改善、提升糧食倉儲和軍糧供應設施條件。支持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中心、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建設帶有烘乾設備的糧食倉儲設施。嚴格執行國有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保護制度,確需改變用途的,必須經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並進行補建;需遷建的,要先建後遷。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供銷社,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二)大力發展糧食物流網路。發揮口岸、區位優勢,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做強糧食物流產業。在市中心城區規劃建設1處集倉儲物流、批發交易、加工包裝、電子商務於一體的糧油物流園,並給予重點支持。大力推廣散糧、成品糧集裝化物流方式,完善散糧發放設施。培育發展萊州優質小麥集散中心等縣級糧食物流企業。推進公益性成品糧批發市場建設,2018年底前,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新建或依託農貿市場培育發展滿足當地需求的成品糧油批發交易平台。將糧油供應網路建設納入各地城鎮化規劃和商業網點規劃。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三)加強糧食產銷合作。按照互惠互利原則,加強與產銷區合作,增加我市糧食有效供應,確保糧食供需總量平衡,最佳化糧食生產,調劑消費品種結構。鼓勵市內企業在東北主產區建設大米、雜糧等糧源基地和倉儲物流設施,在市內和主銷區建設倉儲物流設施和行銷網路。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財政局
六、促進糧食產業健康發展
(一)推動糧食產業升級。積極培育壯大糧食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將轄區內骨幹糧食企業納入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範圍,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糧食經濟,培育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的新型市場主體,支持民營糧食企業發展。推動產學研結合,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推廣套用先進技術裝備,實施加快企業改造升級、新產品研發和創建名優品牌等發展戰略,開展現代糧倉科技套用示範,扶持發展糧食職業教育,提升糧食產業整體科技水平。鼓勵糧食企業利用期貨市場規避經營風險。積極籌措資金,妥善解決國有糧食企業歷史性虧損掛賬等遺留問題。引導支持有條件的糧食企業“走出去”,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財政局
(二)大力推進主食產業化。加快發展糧油食品加工業,推進“居民廚房”工程,將主食產業化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建設“食安煙臺”的重要民生工程。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建設一體化主食加工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到2017年,市中心城區培育發展2家主食加工示範企業,每個縣市區政府(管委)駐地至少建成1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及能夠方便居民日常主食需求的銷售網點。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財政局
七、保障區域糧食市場基本穩定
(一)完善糧食調控機制。充分發揮糧食儲備吞吐、加工轉化的調節作用和財政補貼的導向作用,確保糧食市場基本穩定。建立地方和中央糧食儲備協調機制,發揮調控市場、穩定糧價的協同效應。發揮加工轉化對糧食供求的調節作用,按照企業自願參與、政府適當補償原則,選擇一批骨幹糧食加工轉化企業納入糧食市場調控體系,當糧食供大於求時,適當增加企業非食品用途的糧食加工轉化;當糧食供應緊張時,相應減少或停止企業非食品用途的糧食加工轉化。認真執行國家糧食進出口政策,配合檢驗檢疫等部門加強進口糧食質量安全把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掌握進口糧食的數量、質量,配合海關等部門嚴厲打擊糧食走私。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煙臺檢驗檢疫局、煙臺海關、中儲糧煙臺直屬庫
(二)健全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2017年底前,建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確保應急狀態時的糧食供應。健全糧食應急供應網路,確保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1個應急供應網點;中心城區每3—5萬人有1個應急供應網點,並配備相應的應急加工企業、儲備設施和配送中心。適應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需要,全方位保障部隊糧食供應。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最佳化應急供應網路,積極推進應急供應、軍糧供應、成品糧儲備、放心糧油、主食產業化融合發展。採取企業自願、政府認定、簽訂契約的方式,選擇符合條件的糧食加工和經營企業承擔應急加工供應任務並給予必要支持。提高成品糧油應急儲備能力,市、縣市區政府(管委)駐地要達到10天以上市場供應量的成品糧油儲備規模。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三)加強糧食監測預警。健全糧食生產、流通、加工和消費調查統計體系,完善產糧大縣糧食產量抽樣調查制度,確保調查數據及時準確。加強糧食調查統計能力建設,落實人員和經費。落實糧食經營信息統計報告制度,督促各類涉糧企業按照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規定,建立經營台賬,定期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報送統計數據。發揮省、市、縣糧情監測預警體系和物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在糧食監測預警中的作用,做到未漲先知、未搶先知。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農業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國家統計局煙臺調查隊
(四)加強糧食市場監管。加快建立糧食經營企業信用體系,所有涉糧企業全部納入誠信檔案管理。完善糧食市場監管協調機制,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和跨區域聯合執法機制,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以次充好、摻雜使假、計量作弊等擾亂糧食市場秩序的行為。加強糧食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強化糧食庫存檢查和政策性糧食購銷活動檢查。接受國家有關部門委託,做好市內中央儲備糧等中央事權糧食庫存檢查工作。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物價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八、強化糧食質量安全治理
(一)加強源頭治理。加強耕地與糧食作物重金屬污染調查監測,土壤受污染嚴重地區要採取耕地土壤修復、調整種植結構、劃定糧食生產禁止區等措施,從源頭上防止糧食污染。健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制度,大力推廣高效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投入零增長。建立耕地土壤環境監測網路,加快建成農藥包裝廢棄物等收集處理系統,探索建立城鄉環衛一體化長效管理機制,積極推進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有效解決耕地面源污染問題。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供銷社
(二)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和安全標準體系建設,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執法裝備及檢驗監測業務經費。糧食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並按照職責分工,加大新收穫糧食、庫存糧食和市場流通糧食質量檢測密度,加強對農藥殘留、重金屬、真菌毒素超標糧食的管控。建立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進入口糧市場。各縣市區糧食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在2017年底前全部配備必要的糧食檢測人員和快速檢測設備,滿足監管需要。同時要紮實推進糧食產地準出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建設。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三)加快“放心糧油”工程建設。各縣市區要將“放心糧油”工程納入民生工程,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2017年底前,每個縣市區都要設立“放心糧油”配送中心,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設立1處“放心糧油”網點。到2020年,要達到每個社區都設立1處“放心糧油”網點的目標,在全市城鄉普遍建立起“放心糧油”供應網路,確保城鄉居民糧食消費安全。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四)落實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基層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深入開展糧食質量安全治理整頓,督促糧食經營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糧油入庫和銷售出庫檢驗制度、索證索票制度、質量管理制度,完善不合格糧食處理和有關責任者處罰機制。建立和落實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制及責任追究制度。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九、推進節糧減損和健康消費
(一)加強愛糧節糧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國情、糧情教育,宣傳糧食產需形勢,積極倡導合理、健康的飲食文化,使節約糧食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加強公益廣告宣傳,加大反對食品浪費宣傳報導力度,弘揚先進典型,曝光浪費現象。組織好“世界糧食日”“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做好“節約一粒糧”等公益活動宣傳,組織開展愛糧節糧先進單位和示範家庭創建活動。各級機關、國有企業和公共機構要率先垂範,杜絕糧食浪費。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農業局、市委宣傳部等部門和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二)全面實施節糧減損。在糧食生產、流通、消費領域全面推廣節糧減損新設施、新技術和新裝備,大幅度降低糧食損耗。大力推廣農戶科學儲糧。引導督促糧食加工企業合理控制加工精度,避免過度加工造成糧食浪費和營養流失,提高成品糧出品率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率。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
十、強化政策措施和監督考核
(一)強化糧食安全政策措施。各縣市區要按照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落實農業、糧食等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任務。加強對糧食重要政策的科學謀劃、統籌設計,涉及糧食安全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要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年度計畫和中長期規劃。糧食風險基金全部用於糧食方面並及時足額安排撥付。農業、糧食等部門要落實好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措施。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在信貸資金上給予支持。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局、農業發展銀行煙臺分行,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二)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考核。建立糧食安全部門協調機制,統籌研究解決涉及糧食安全的生產、流通、儲備等重大問題。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糧食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對各縣市區落實糧食安全責任的督促檢查,並定期進行考核。各級審計部門要將糧食安全責任制落實情況納入審計內容。
責任單位:市糧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
煙臺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2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