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人民政府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實施意見

《煙臺市人民政府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實施意見》是2021年煙臺市政府辦公室發布的實施意見。

各區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重要講話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魯政發〔2020〕7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全市公共衛生體系,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創新驅動、強化基層,著力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構建平戰結合、科學高效、功能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全市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一)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有針對性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地方法規,健全權責明確、程式規範、執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機制,明確事件報告、疫情處置、物資儲備、社會徵用、社會組織和公共責任等事項,重新制定《煙臺市無償獻血管理辦法》《煙臺市愛國衛生管理辦法》《煙臺市社會醫療急救管理辦法》等行政規範性檔案。2022年底前,逐步構建起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公共衛生法規規章體系。加強普法宣傳,增強居民公共衛生法治意識。(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司法局、市應急局)
(二)改革完善公共衛生事件決策指揮體系。堅持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在市委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健全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機制,完善監測、預警、決策、處置全鏈條回響機制,加強日常重大疾病防控和重大風險會商研判,協調解決重點問題。2020年底前,市縣兩級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事件協調統一、上下聯動機制,完善決策指揮體系。(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各區市政府、管委)
(三)改革完善公共衛生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根據省里統一部署,2020年底前完成《煙臺市重大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置預案》《煙臺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預案》修訂,完善防控規範,細化部門職責,明確不同階段的應急回響措施,提升應急應對能力。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市縣聯動和日常演練,完善跨部門、跨領域的聯防聯控機制。以社區(村居)為單位,廣泛動員民眾參與,實行格線化管理,築牢群防群治防線。(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各區市政府、管委)
(四)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1.強化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設。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在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業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最佳化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能設定,改善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強化技術、能力、人才儲備。力爭利用3年時間,全面建成專業化、現代化的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網路,達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27-2009)、《山東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以及實驗室配備標準。2020年底前,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具備開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腸道病毒和愛滋病病毒等常見病原體的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等能力。2022年底前,開展空氣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影響因素監測、放射性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以縣為單位全覆蓋;飲用水監測以鄉鎮為單位全覆蓋。(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
2.提升基層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鄉鎮(街道)明確公共衛生管理專(兼)職人員,支持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公共衛生委員,落實格線化管理職責。全面推進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強化疾病預防職責,逐步實現村衛生室房屋產權公有,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CT和建設具備隔離條件的發熱門診。設立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通過“縣管鄉用”等方式,2022年底前為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1-2名專(兼)職公共衛生醫師。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基金使用,提高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付比例,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各區市要將學校納入防控重點場所,支持駐地高校校醫院建設,增強學校傳染病、常見病預防救治能力。(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醫保局,各區市政府、管委)
3.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健全市縣兩級愛衛會辦公室運行機制,明確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具體科室和人員承擔愛衛會辦公室日常工作,強化統籌協調、督查考核職能。依託各級疾控機制、健康教育管理機構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加強愛國衛生專業技術支撐。加強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和衛生城鎮創建,全面改善人居環境。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樹立良好飲食風尚,推廣文明健康生活習慣。2022年底前,海陽市、萊陽市和棲霞市完成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申報評審工作,全市國家衛生城市全覆蓋,國家衛生鄉鎮比例達到25%,省級衛生村比例達到60%。(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管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市政府、管委)
(五)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2020年9月底前,完成與省公共衛生大數據運用平台對接,健全市縣鄉村四級監測網路。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和早期監測預警能力。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發揮基層哨點作用,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大數據局,各區市政府、管委)
(六)改革完善醫療救治體系。
1.調整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以控制總量、最佳化增量、提高質量為主線,進一步調整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城鄉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市婦幼保健院(市婦產醫院、市兒童醫院)建設,煙臺山醫院整體搬遷到新院,在原煙臺山醫院南院區新建市婦幼保健院,全面提升孕產婦、新生兒救治能力。(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有關區市政府、管委)
2.強化傳染病定點救治醫院建設。奇山醫院作為市級傳染病定點救治醫院,2020年底前達到三級傳染病醫院標準。萊陽中心醫院、北海醫院及部分綜合能力較強的縣級醫院作為後備定點醫院。(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有關區市政府、管委)
3.提升綜合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院要樹立全員、全程、全院防護理念,補齊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實驗室能力建設短板,2020年底前,發熱門診達標率100%,感染性疾病科建設達標率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00%、中醫院50%,全部具備病原微生物核酸檢測能力。2022年底前,毓璜頂醫院設立不少於50張符合傳染病防控要求的床位,加強ICU能力建設,承擔重症救治任務。(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區市政府、管委)
4.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最佳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布局,2021年底前完成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區域中心設定,逐步構建“陸海空”立體化緊急救援網路。加強精神衛生、職業衛生等專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市心理康復醫院成立心理危機干預中心。提高血液應急保障能力,健全120急救體系,配備配齊負壓救護車、負壓擔架、移動車載CT等必要設施設備,原則上每個區市應配備1輛負壓救護車。(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區市政府、管委)
5.加強中西醫協同。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中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2022年底前,實現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縣域全覆蓋,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院中醫藥科室全覆蓋。(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各區市政府、管委)
6.完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機制。2020年底前,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療費豁免制度,分級分類免除醫保支付目錄、支付限額、用藥量等限制。針對失能人員、精神病、慢性病群體及老年人,建立集處方共享、複診檢查、諮詢服務、幫辦代辦、送藥上門的一體化、鏈條式服務。建立醫保基金應急預付制度,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後付費。完善重大疾病醫療救助托底功能,完善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制度,全市異地住院聯網醫療機構達到150家。(牽頭單位: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七)完善公共衛生綜合監管體系。加強市縣衛生監督機構建設,落實國家關於衛生監督機構業務用房、執法人員、執法裝備及執法車輛配備等標準要求,配齊配強執法力量。依法開展傳染病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場所、城市供水、學校等公共衛生監管工作,提供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市政府、管委)
(八)改革完善公共衛生人才保障機制。健全公共衛生執業人員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落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編制標準,2022年底前,以區市為單位空編率不超過5%,保障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員需求。市、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工作需要設立首席專家。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公費醫學生培養規模。實施疾控人員崗位能力提升專項計畫,開展現場流行病學人才培養,用3年時間將縣級疾控機構骨幹人員輪訓一遍,確保每個專業有2名以上技術骨幹。完善公共衛生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人一般應具備醫學相關專業背景。按照綜合預算原則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納入本級預算保障,足額落實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並確保專款專用。健全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的薪酬制度,對疾控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績效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收入逐步達到縣級醫院同職級人員水平。(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九)改革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2020年底前,出台應急物資保障機制和應急預案,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物資納入市應急物資儲備目錄,推進疾控、衛生監督等公共衛生機構應急物資配備能力現代化建設,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均消耗醫用物資上限不少於1個月進行物資儲備,適時倒庫更新,確保物資質量。2022年底前,建立健全以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產能儲備為基礎,以醫療衛生機構實物儲備、社會捐助捐贈和家庭儲備為補充,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
(十)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科研創新機制。在市級科技計畫中,設立公共衛生科技創新項目,鼓勵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醫學院校、科研單位、醫學平台及企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加快推動疫情防控、健康促進、臨床診治、醫防融合、醫療裝備、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與套用。鼓勵醫防學研企合作,推動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有效協同。(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
(十一)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教育培訓體系。依託駐煙高等院校,加強衛生應急、衛生監督、現場流行病學和災難救援套用型高端人才培養。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國小規範開設健康教育必修課程,2022年底前,寄宿制中國小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國小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國小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不低於75%。將公共衛生管理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培訓內容,提升黨政幹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專業能力水平。深入基層開展民眾衛生應急知識培訓,建設公眾衛生應急教育培訓基地,組織民眾性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增強民眾的衛生意識和自我防病能力。(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財政局)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強化在體系建設、隊伍培養、機制改革等方面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明確年度目標、細化任務分工,建立督導機制,保障任務落地。(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市政府、管委)
(二)強化項目支撐。按照整合協同、集約高效的原則,堅持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提升公共衛生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區市政府、管委)
(三)落實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衛生機構保障水平。調整醫療資源投入結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加大向基層轉移支付力度,切實提高基層保障能力。(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
(四)深化宣傳引導。開展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促進健康習慣養成,不斷提升全民文明健康素養;建立信息公開機制,加強重大疫情輿情跟蹤研判,主動發聲,正向引導,依法打擊處理藉機造謠滋事者。(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
煙臺市人民政府
2020年9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煙臺市人民政府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實施意見.pdf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