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信息
概況
焦裕祿烈士墓位於蘭考縣城關北黃河堤頂上,緊靠蘭考菏澤公路西側,南跨五午千渠,占地約50000平方米, 分堤頂堤下兩段。1966年建成,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團中央等六部委確定為“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4月,焦裕祿烈士墓被國務院增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
焦裕祿山東省淄博市北崗山村人,1946年元月參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分隊長、班長、 縣委宣傳部幹事、副區長、區委副書記、書記等職。1962年冬任蘭考縣委書記。當時的蘭考,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在境內決口,內澇、風沙、鹽鹼“三害“嚴重,再加上受到1958年大躍進的影響,民眾生活十分貧苦。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戰天鬥地,治理“三害“,於1964年5月14日病逝,葬於鄭州烈士陵園,後遵照他的遺囑,於1966年遷葬於蘭考。1965年2月7日《人民日報》以《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為題,宣傳他的事跡。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他學習的號召。
烈士墓坐北朝南坐落在堤頂中間,用漢白玉長條石砌成,長4.9米,寬2.3米,高1米。墓前立有漢白玉石碑,碑高2米、寬0.6米、厚0.18米,正面鐫刻著、焦裕祿烈士之墓,碑首鑲嵌烈士的瓷像,碑陰記載烈士的生平事跡,墓周圍有鐵索環繞。墓區是16米見方的平台,墓北面為高7米的屏風牆,上面鑲有“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的金字。南面的台階與小廣場相連,廣場中央有一座高19.64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周圍蒼松翠柏,正面鐫刻著毛澤東手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墓區和廣場周圍廣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
歷史沿革
記者日前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焦裕祿烈士墓”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園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省委、省政府對焦裕祿烈士墓的保護建設給予高度重視,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喬石、劉華清、李長春等領導同志都曾親臨考察。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焦裕祿烈士墓”共接待觀眾500多萬人次,成為向民眾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艱苦奮鬥教育的重要陣地。焦裕祿烈士陵園,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的墓地。焦裕祿1922~1964 是山東省淄博市北崗山村人,1962年到蘭考任中共縣委書記。他帶領民眾治理內澇、風沙、鹽鹼“三害”,為改變蘭考面貌嘔心瀝血。1964年5月病逝,始葬於鄭州,1966年遵照其遺囑遷葬蘭考。該烈士陵園位於蘭考縣城關北黃河堤頂上,緊靠蘭(考)菏(澤)公路西側,南跨五午千渠,占地5萬平方米,分堤頂、堤下兩段,於1966年建成。1965年2月7日《人民日報》以《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為題宣傳他的事跡,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他學習的號召。烈士陵園內有焦裕祿事跡陳列館,共3個展室、6個部分,介紹焦裕祿領導蘭考人民根治“三害”的事跡。從陳列館向北的堤上是墓區,烈士墓坐北朝南坐落在堤頂中間,墓前立有漢白玉石碑,正面鐫刻著“焦裕祿烈士之墓”,碑首鑲嵌烈士的瓷像,碑陰記載烈士的生平事跡,墓周圍有鐵索環繞。墓區是16米見方的平台,墓北面為高7米的屏風牆,上面鑲有“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的金色大字。南面的台階與小廣場相連,墓區和廣場周圍廣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
焦裕祿烈士陵園自興建以來,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重視。江澤民、胡錦濤、李嵐清、溫家寶、曾慶紅、李長春、羅乾等幾十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到陵園視察,並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在焦裕祿紀念館,江澤民同志親筆題詞——“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為焦裕祿紀念館題寫了館名;1994年,胡錦濤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親臨焦裕祿烈士陵園參加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新館落成和焦裕祿銅像揭幕儀式,號召全黨、全國進一步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目前,焦裕祿烈士陵園已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學習焦裕祿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旅遊基地。中宣部、國家六部委先後將焦裕祿烈士陵園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中央、省、市60多個機關、學校、企業都在這裡設立了德育教育基地,每年到陵園參觀的社會各界人士達35萬人次。2003年4月,焦裕祿烈士墓被國務院增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焦裕祿紀念館
在焦裕祿紀念館,大家紛紛表示要緊密結合洛陽實際和當前任務,大力弘揚焦裕祿同志的好思想、好品質、好作風,大興腳踏實地、求真務實之風,執政為民、服務民眾之風,主動作為、知難而進之風,淡泊名利、敬業奉獻之風,勤儉節約、艱苦奮鬥之風,積極進取、勇於創新之風,爭做焦裕祿式幹部,爭創焦裕祿式業績,以良好的工作作風和高昂的精神狀態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實現洛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