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城村位於嘉祥縣城南8公里,紙坊鎮駐地北4.5公里。由西焦城、張馬街、朱街、東山頭4個行政村組成。西靠青山,東依鉤魚山。全村1666戶,522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焦城村
- 下轄地區:朱街、東山頭
- 地理位置:嘉祥縣城南8公里
- 人口:5222人
旅遊資源,焦國故城遺址,焦國,青山寺,歷史,簡介,神遊洞,發雲寺,晁端友、晁補之父子墓,
旅遊資源
焦國故城遺址
村南有焦國故城遺址,村也因此得名。焦城遺址南北長467米,東西寬468米,占地21.9萬平方米。東、南城牆殘跡尚可辨認,周圍暴露許多紅、灰素麵及繩紋陶片、瓦片,並曾發現少量陶紡輪、銅鏃、網墜等。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焦國
焦國,為西周諸侯小國,魯國附庸。周武王克商,封神農之後於焦。始封今河南陝縣,後移於今嘉祥縣南部,定都於青山之左,即今焦城村。據《焦氏族譜》載,焦國始君名大王,為周武王御醫,周朝受封於焦。傳16世,至春秋前期。
青山寺
歷史
青山西麓有惠濟公廟,俗稱青山寺,是祭祀焦國國君的祠廟。焦大王去世後即在青山建祠奉祀。其後加封典祭累世不絕。漢建寧元年(168年)碑稱為青山君。晉永安元年(304年)奉車都尉金鄉申弘立碑加以頌揚。宋崇寧元年(1102年)封為寧應侯,賜崇祐廟。
宣和三年(1121年)改封惠濟公,廟改稱惠濟公廟。明魯肅王朱壽鏞因獲病痊啟奏皇帝,復封正尊,守青山以享四方香火。地方官員每年春秋祭祀。據傳歷代遇旱而禱雨者,無不沛然大雨。舊時當春夏之交,乞靈者數百里不絕。
簡介
青山寺依山而建,坐東面西,分上中下三進院落,南部為一跨院,縱深約90米,南北闊約80米,占地面積約7200平方米。經宋、元、明、清諸朝多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主要有泰山行宮坊、三門、惠濟公殿、南北享殿、寢殿、子母殿、泰山行宮、迎客廳、萬佛閣、振遠亭、弘願亭、角門、僧房、感應泉、玉液池等建築。宋代以後,青山寺不斷修繕擴建,成為遠近聞名的景點。現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行宮坊位於青山腳下,是青山寺的門戶,建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為明魯王朱壽鏞修建的泰山行宮附屬建築。石坊為仿樓閣式三跨門石質建築,做工考究,巍峨壯觀。正面題“泰山行宮”,背面為“雲林勝概”。中門內外兩側立有4個石獅,門額上浮雕“明魯王朱壽鏞進見焦王”圖。兩側門門額上雕有浮龍、麒麟等。
三門是青山寺的大門,為五間硬山式建築,灰瓦覆頂,始建於北宋淳化元年(990年),迄今仍保留部分宋代建築構件和風格。因中門兩側各建偏門一座,故又稱“三門”。立於該門南側的《青山君廟三門記》碑,記載了當年北宋皇族濟州知事趙德恭主持修建三門經過。
惠濟公殿是青山寺的主體建築,宋、元、明、清多次重修,面闊5間,進深3間。為五脊歇山式建築,頂覆綠琉璃瓦,三踩斗拱,飛椽挑角,梁枋均施彩繪。大殿前檐下矗立著六根粗大的八棱石柱,殿內雕樑畫棟,粉牆彩繪,朱漆雕龕中供奉高達2.5米的惠濟公金色塑像。殿門上方懸掛“惠濟公殿”木匾。南、北兩座享殿為配殿,據廟內碑刻記載,元代曾重修,現建築為1997年重修。
玉液池位於惠濟公大殿前。池為石砌八角形,直徑3米,周圍砌以石欄,池水清澈見底,久雨不溢,大旱不涸。玉液池與大殿之間為一座石龍樓,下雕一龍頭,虬須怒目,張口噴水。感應泉常年不息,玉液池水也經年不斷。龍亭的北側刻有清末進士王俊卿題刻的《青山十八樂》《七絕詩十八首》。廟內還有木幼 榆抱碑奇觀,木幼 榆是稀有樹木,所抱碑為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碑刻。
泰山行宮為青山寺的最高點,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為魯王朱壽鏞所建。1987年重修。大殿依山而建,為五脊歇山式建築,頂覆黃琉璃瓦,斗拱結構為一斗二升。殿內祀有泰山碧霞元君及八位侍女塑像,故又稱“九女閣”。殿前月台寬敞平坦,外砌石欄。登臨遠眺,松濤陣陣,不絕於耳。
神遊洞
神遊洞是一處天然山洞。該洞蜿蜒崎嶇,分上下兩層,下洞深奧幽長,能容納數百人。據說當年劉伯承元帥在神遊洞中指揮了著名的羊山戰役。洞內冬暖夏涼,每逢盛夏總引不少遊人進洞避暑。當地流傳有“三月賞景看桃花,六月納涼進洞天”的佳話。
發雲寺
焦城村之西、青山之陽有千年古剎發雲寺。明代重修發雲寺碑有“邑南有寺曰發雲,繇梁季洎今閱千祀余”的記載,說明該寺院建於南朝梁末。相傳每逢乾旱之年求神祈雨,便從此處飄出片片白雲,不日便普降甘露,故名。
發雲寺主建築為一歇山式大殿,殿後有一山泉,名甘露泉,一年四季湧水不絕,山如雨屏,泉水交映。原殿中塑三尊高大佛像,下坐蓬花墩,墩下有四大金剛作負重狀,上邊為泥塑雲彩,雲中有形態不同的神像,殿左右為十八羅漢,塑像均在2米以上,身著彩色袈裟。另有坐地神仙和一隻金睛猛虎。諸多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實為泥塑珍品,素有“天下神,數發雲”之稱,不幸毀於“文革”中。2004年1月恢復重建。現殿內供奉的三座玉佛坐像,各重11噸;兩側供奉十八羅漢,全為緬甸玉雕刻而成。發雲寺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構建完整的玉佛寺廟。
晁端友、晁補之父子墓
焦城村東北1000米處,釣魚山西側,有北宋文學家晁端友、晁補之父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