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餘與感通

無餘與感通

《無餘與感通》是2013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可君。該書是作者個人思想的哲學讀本,可以看做當代中國第一部最為完整而嚴謹的哲學著作。該書從試圖建立一個源自中國經驗的世界哲學的可能性出發,這也是讓漢語說哲學或讓哲學說漢語的現代性努力,作者從三個維度展開了一個嚴格的思考框架,即中國的中國內在觀,西方的中國比較觀,中國的世界未來觀。

基本介紹

  • 書名:無餘與感通
  • 作者:夏可君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副標題: 源自中國經驗的世界哲學
作者: 夏可君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1
頁數: 377
定價: 42.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新人文叢書

內容簡介

核心賣點
當代中國思想者的研究視域從來沒有離開過對中國社會的人文關注。
如今,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
新時期呼喚新人文,也不斷催生著新人文。
就中國的中國觀而言,作者重返軸心時代的突破,而發現了“孔子問題”,即孔子“德位不一致”的分裂導致了中國文化獨特的歷史進路,感通如何可能成為基本問題,而子思,莊子與韓非子從不同角度回應了這個問題,也導致了中國文化後來不同的發展方向,但重要的是從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出發進行反思時,將代換孔子問題,走向自然與生命的普遍性問題。就西方的中國觀而言,這是一個比較哲學的視野,作者從西方漢學家對莊子的思考出發,圍繞自然與書寫問題展開了學術性極強的討論,從海德格爾與德希達試圖發現中國的他者性,
重新理解“自然”問題,也是對上面思考的接續,有助於我們發現新的可能性。
就中國的世界觀而言,作者試圖從當下中國“混雜現代性”的經驗出發,發現了他自己的唯一哲學概念“余”,試圖從有餘與無餘的張力,以及“余”作為中國人回應現代性困難而做出的獨特回應出發,展開西方當代思想的豐富對話,因為“無餘”也是這個全球化時代的根本處境,而如何從余化的哲學出發,從禮物給予以及余讓的元倫理姿態上,重構未來世界的哲學,這本書給出了一些思考的方向。

作者簡介

夏可君,1969年生,2001年武漢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2003年~2006年留學於德國佛萊堡大學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哲學系。2007年起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多篇學術論文在各類學術刊物、學術論文集、同仁學刊上發表,曾負責編輯翻譯德希達與讓-呂克·南希著作。已經出版個人專著:《幻像與生命》,《論語講習錄》,《中庸的時間解釋學》,《姿勢的詩學》,《平淡的哲學》,《身體》,《余像繪畫》等10部。

目錄

序言
自然與自由的結盟:走向余讓的世界哲學001
第一輯
中國的中國觀——重思軸心時代001
導言:“孔子問題”與“感通之思”002
時間性的書寫:子思《中庸》的傳釋學022
閱讀與書寫的共通體:莊子對孔子文德之命的多重改寫041
非馬:韓非子的“中勢”——一個虛擬的對話070
第二輯
西方的中國觀——比較哲學的視野119
導言:發現從未寫出之物:誰之莊子?120
通往自然的道路:老莊思想與海德格爾的第二次重新轉向141
書寫與自然:德希達思想的中國性182
余淡:東西方哲學的相互觸及270
第三輯
中國的世界觀——從中國經驗出發的世界哲學287
導言:余與無288
平淡的觸感論303
不可能的禮物:“給出你所無”332
余讓的元倫理351
後記
思想與致謝374
附:夏可君著作目錄37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