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第六中學

無錫市第六中學

無錫市第六高級中學,地處山明水秀的太湖之濱,創建於1941年,至今已有六十個春秋。校園面積從6.5畝擴大到42畝,相繼興建了教學大樓、大禮堂、實驗儀器室、籃球場和田徑場,至1960年學校建築面積已達到4500M2,設24個班級,有學生1200餘名。1959年百餘名首屆高中生畢業。學校先後拆除舊房1300M2,新建校舍7500M2,種植花木7000餘株,建造十多個景點,校園呈現出“綠樹紅花相間、林蔭大道相通,小橋流水相映,假山亭謝相望”的園林化布局,一年四季,花香撲鼻來,鳥語不絕耳,連續十年被評為綠化先進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錫市第六高級中學
  • 校訓:精誠勤樸
  • 創辦時間:1941年
  • 主要獎項:“無錫市文明單位”
學校簡介,概況,歷史沿革,校風校訓,學校規模,軟體建設,所授榮譽,辦學目標,學校發展,學校師資,教學質量,學校建設,優秀學生,

學校簡介

概況

無錫市第六高級中學是一所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學校創辦至今六十餘載,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教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學校先後獲得了“江蘇省教育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團結、廉潔、高效”好班子、“年度辦學績效考核突出成果獎”、“無錫市文明單位”等省市榮譽稱號。
無錫第六高級中學 位置
學校擁有一支優良的師資隊伍,重點加強了對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目前校內擁有二十多名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教師責任心強,敬業奉獻,奮發爭先。學校借鑑縣中管理經驗,採取精細化的管理方式,實行分層次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致力於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競爭合作的精神和健康的心理,強化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讓每位學生在高中三年中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這已成為學校突出的辦學特色。
近三年來,學校在科學的辦學理念指導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喜人的辦學業績,高考本科進線學生人數連年攀升,與市區同類學校相比提升幅度最大。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實現了全面的發展,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整個學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穩健地步入了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歷史沿革

學校的創始人秦意誠,是無錫從事粉麩業的著名實業家秦炳奎(小名阿春)的侄兒,秦炳奎以幼時未能多讀書深感為憾,1940年冬臨終前一再囑咐意誠興學育才。秦意誠為完成叔叔遺願,從他的遺產中提出四千大洋在中橋后街買地建校。1941年學校建成,把王相楠先生開設的育英國中班(約有30名學生),併入念春國小,更名為“念春中國小”。由秦意誠先生任校董事會主席,王相楠先生任校長。 此時正值抗戰關鍵時期,廣大師生有一股強烈的愛國熱情,王相楠先生和唐瑛等青年教師就與新四軍顧復興部建立了聯繫,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先後排練歌舞、話劇到民眾中宣傳,深受民眾歡迎。1947年,沈鈞儒先生特意推薦王相楠赴上海政法大學學習,並任學生會主席(王相楠解放後從事政法工作,1984年離休。) 抗戰勝利後,教育又有了新的發展,學生不斷增多,校舍必須擴建,而資金嚴重短缺。在秦意誠積極努力下,籌建新的董事會。由秦意誠、陳梅芳、秦素城、成叔和、顧鼎盛、蕭耕榮、蔣耀廷、秦祖誠八人組成。董事會推舉陳梅芳(大陳村人,工商界,舊蠡園西南“漁莊”主人)任校董事會主席,秦意誠任常務副主席。並由陳梅芳出面,在上海杏花樓,邀中橋地區在上海的實業家約20人,召開擴建“念春”集資酒會,與會者對地方辦學非常熱心,紛紛捐助,籌款購田4.5畝,秦意誠先生也捐出了家裡兩畝多地,擴建校舍1270平方米,開設國中三個班,附設國小部四個班,教職員工漸增至23人。因學校地處揚名地界,遂定名為“私立揚名中心國小”,1947年聘邢鵬舉為校長。1948年夏邢離任,聘殷力農任校長。
1949年4月,無錫解放,1950年 殷力農離任,學校成立校務委員會,先後由廉真果、陸玄默任校務委員會主任。1954年2月,?>無錫市教育局正式委派孫品如任校長。
1956年7月,人民政府正式接辦私立揚名中學,改名為無錫市第六中學,開設高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1957年正式建立黨支部,由殷旭任黨支部書記,加強了黨對學校的領導,學校得到迅速發展。當時儘管條件極差,生活艱苦儉樸,但大家都有一顆奮發圖強的雄心,全體師生員工上下一致,協力同心,團結戰鬥,成績顯著。學生多是農家子弟,淳樸敦厚、學習認真,能吃苦、肯鑽研,勤學好問,熱愛勞動,尊師守紀,團結友愛,親密無間的優良風尚蔚然成風。“精、誠、勤、朴”的校訓永遠激勵六中師生奮勇向前。學校教學出現了新生機,教學質量逐年上升,六中成為市區西片較有影響的一所中學。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在上級政府的支持下,征地擴建校舍。六中發揚老解放區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精神,師生齊動手,運土填操場,搬磚造禮堂,勤工儉學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

校風校訓

辦學理念:幫助成功、體驗成功、用成功激勵更大的成功
學校精神:爭先創優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凝心聚力的團隊精神
校訓:精誠勤樸
校風:精勤求實,文明創新
教風:嚴謹、熱誠
學風:勤奮踏實、靈活主動

學校規模

正當學校各項工作蒸蒸日上,蓬勃發展之際,“文革”的場浩劫嚴重破壞了學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的春風細雨,象甘霖一樣灑向校園,校園又一次煥發青春。全校師生精神振奮,決心以實際行動把被“四人幫”造成的損失奪回來。在黨支部領導下,召開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加強民主管理,認真貫徹“科教興國”方針,制定了“辦象一所學校,辦好一所學校,辦成一所有聲譽有特色的學校”的三個五年計畫

軟體建設

在加強硬體建設的同時,學校十分重視軟體建設。1985年討論制訂了“精勤求實、文明創新”的校風,“嚴謹、熱誠”的教風和“勤奮踏實、靈活主動”的學風,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嚴格的規範訓練。1989年6月成立六中社區教育委員會,在無錫率先開展以學校為核心的街道、鄉鎮、工廠、科研單位為一體的社區教育,堅持學校常規管理,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努力創建優良教師集體,形成了一支素質好的教師隊伍,教育質量取得了可喜成績,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聲譽,使學校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所授榮譽

1989年度獲市模範職工之家,江蘇省學校體育工作先進集體,1990年度被評為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模範學校。1990年在我校召開了市區學校常規管理現場會,1991年5月7日省教委領導及各市縣教育局長來校視察讚譽“治校精心,育人有方。”“花香蝶自來”,由於學校環境優美,管理規範,1982年被市外辦、市教育局定為首批對外開放學校。近幾年來,先後四十餘次接待了日本、美國等國際友人5000多人次,與日本相洋高校、浦和高校、宇美商業高校師生進行了多次友好交往。我校師生應邀五次赴日本訪問,加深了中日兩國青年學生的互相了解,促進中日人民之間的友誼。

辦學目標

在實現第三個五年計畫和新的辦學目標後,1995年元月,學校召開了第五屆教代會,討論並通過了學校第四個五年計畫和新的辦學目標“啟動教育現代化工程,爭創一流完中”,對我校實施教育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規劃,提出了六項具體目標:(1)建造2098M2科技大樓,整修勞技大樓,投影儀進教室;(2)進一步發展社區教育,加強德育常規建設,力爭進入市德育先進學校行列;(3)確立現代教育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素質;(4)引進現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5)加強教師最隊伍建設,學歷達標,培養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6)發展校園經濟,預算外收入達到150萬元。

學校發展

經過兩年的努力,學校得到迅速發展,學校先後投入300多萬元使教育現代化設施更加完善,有微機房、語音室、電化室、打字室、電子室、音樂室、美術室等專用教室二十餘個,實驗儀器設備齊全,學生實驗兩人一組,微機室有PC586以上電腦100餘台。35個班級的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有6個頻道,有教學用計算機房兩個,多功能語音室一個,多媒體教室兩個,圖書館有五萬餘冊藏書,訂有一百多種報刊雜誌,有寬廣舒暢的田徑場、籃球場、足球場、各種體育設施齊全。1997年首批通過了市教育督導室關於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督導評估,同時被命名為“無錫市教育基本現代化示範學校。”

學校師資

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後,學校辦學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教師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工作熱情、教育科研自覺性進一步增強。近三年來全校教師在市級以上各類教育教學競賽活動中獲獎74人次,其中國家級獎項2個,獲省市一等獎的8人,在各類報刊發表論文58篇,省級以上12篇,編印教育論文專集二十多本。青年教師中,有2名被評為市教學能手,2名被評為教學新秀,1名評為又紅又專優秀青年教師。學生在市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達130餘人次。

教學質量

學校教學質量連年穩步提高。國中畢業合格率達98%以上,中考成績連續三年總分超市平均;高中會考合格率連年提升,2000年高考本科進線122人,文科進線率超市平均,達51.8%。高考升學率達94%。學校先後獲得“市德育先進學校”、“省電化教育先進單位”、“無錫市文明單位”、“市優秀中學生團校”等榮譽稱號20多項。2000年通過了市區重點普通高中驗收,2001年初被正式確認為無錫市區重點高中。

學校建設

為促進學校進一步發展,學校抓住機遇適時提出爭創省級重點中學的目標,在市教育局關心、支持下,學校在教育教學方法,教育管理,教師隊伍,教育科研等方面,又進一步加強改革力度。並對校舍進行整體改造,興建1770平方米的圖書館,改建512平方米的食堂,翻新操場7000平方米,道路更新5000平方米,翻新腳踏車庫900平方米,體育館維修1200平方米,2001年10月底交付使用。2002年學校被評為省重點中學。
2009年搬入輔仁校區(原輔仁高級中學)

優秀學生

建校六十多年來,幾經坎坷,曲折發展,廣大師生愛國報國之心始終不渝,教職工精心育人始終如一。六十多年年來培養了二萬五千多名初、高中畢業生。歷屆校友遍布全國及海內外,其中不乏各條戰線上的棟樑之才,其中突出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機械工業部重大技術裝備司司長周鶴良、浙江省高等法院副院長丁燮富、貴陽醫學院院長任錫磷、國防科工委少將於錫濤、山東省軍區張紀根少將、解放軍畫報社社長賈明祖、無錫市委副書記袁靜波、人大常委副主任李錦華等等,這是學校對祖國的貢獻。
“憶往劃崢嶸歲月,看今朝心潮澎湃”。六十多年的辦學歷程,積澱了六中深厚的文化底蘊;社會的巨大變革,賜予六中人拓展事業的極好時機;數代人執著的追求,不懈努力,造就了今日六中事業的輝煌。“六中人”將在黨中央“科教興國”戰略方針指引下,繼承、發揚六十多年來的優良傳統,以再創輝煌的熾熱之情,抓住機遇,努力進取,譜寫新世紀的絢麗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