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閣是山丹縣城內僅存的一座較完整的古建築,矗立在正北城牆之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量閣
- 處於:山丹縣城內
- 類型:古建築
- 頂部:一字橫脊
簡介,作用,歷史,
簡介
無量閣進深一間,闊三間。頂部一字橫脊,脊中間有塔式樓閣和一對火焰,兩首有獸吻、尾。四條垂脊,有脊獸,四角飛檐,單檐有昂,歇山大屋頂,山間有團花。屋頂鋪砌青板瓦和筒瓦並滴水。周圍有廊柱十八根,金柱十二根,各廊柱上有斗拱,柱上有牙闕。無量閣周圍都設窗。該建築於1997年維修,頂部全部換琉璃瓦,木結構基本沒有改變並進行了彩繪,煥然一新,仍不失明代風格。
作用
山丹原名是“刪丹”,始建於漢代,由於歷史的變遷,城址的遷移,其名就變為山丹。北宋時刪丹被西夏占領,刪丹被西夏軍徹底摧毀,西夏趙元昊在龍首山下(現山丹城)置“周一里二百六十步”的小城設“甘肅軍”。後被明朝推翻,統一了全國,在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在此基礎上擴建周七里二百九步的衛城。該城築東、南、西門,分別在城門上建城門樓(箭樓),並設定瓮城。北城牆正北築有一座三層樓,稱為敵樓(箭樓),東北角、東南角、西南角牆體上各建敵樓一座,共建七座敵樓(箭樓)。正北牆體上設定較高的瞭望敵樓,觀察北山敵情。一旦北山的長城烽燧和關隘有信號,就可在敵樓上盡可看到一切敵情。
在當今,無量閣已被當地政府部門保護起來,同時也加以利用,比如山丹縣“消夏活動”一般就是在無量閣上舉行的。
歷史
《甘鎮志 建置寺 公署》記載:“山丹衛一里二百六十步。洪武二十四年指揮莊得展築,共七里二百九步,高二丈八尺,厚三丈五尺。東南西三門,箭樓七,邏鋪二十八,池深九尺, 闊二丈五尺,關廂連亘南城,周闊有差。”“城”其主要作用就是軍事防禦,因而在城牆上必須有軍事防禦設施,城牆牆體上建有“箭樓”或城門樓,牆體外圍深挖護城壕。無量閣就是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建城時築造的七個箭樓中的主要敵樓之一。 無量閣原來我們稱為“三層樓”, 三層樓是在54年地震搖倒,後縣政府維修成一層,更名為“無量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