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閣是山丹縣城內僅存的一座較完整的古建築,位置在縣城北城牆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丹無量閣
- 地理位置:山丹縣
- 著名景點:山丹一中,龍首廣場
- 地位:僅存的一座較完整的古建築
山丹縣無量閣簡介,無量閣歷史,當今無量閣,無量閣文學作品,地圖信息,
山丹縣無量閣簡介
無量閣進深一間,闊三間。頂部一字橫脊,脊中間有塔式樓閣和一對火焰,兩首有獸吻、尾。四條垂脊,有脊獸,四角飛檐,單檐有昂,歇山大屋頂,山間有團花。屋頂鋪砌青板瓦和筒瓦並滴水。周圍有廊柱十八根,金柱十二根,各廊柱上有斗拱,柱上有牙闕。無量閣周圍都設窗。該建築於1997年維修,頂部全部換琉璃瓦,木結構基本沒有改變並進行了彩繪,煥然一新,仍不失明代風格。
無量閣歷史
山丹原名是“刪丹”,始建於漢代,由於歷史的變遷,城址的遷移,其名就變為山丹。北宋時刪丹被西夏占領,刪丹被西夏軍徹底摧毀,西夏趙元昊在龍首山下(現山丹城)置“周一里二百六十步”的小城設“甘肅軍”。後被明朝推翻,統一了全國,在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在此基礎上擴建周七里二百九步的衛城。該城築東、南、西門,分別在城門上建城門樓(箭樓),並設定瓮城。北城牆正北築有一座三層樓,稱為敵樓(箭樓),東北角、東南角、西南角牆體上各建敵樓一座,共建七座敵樓(箭樓)。正北牆體上設定較高的瞭望敵樓,觀察北山敵情。一旦北山的長城烽燧和關隘有信號,就可在敵樓上盡可看到一切敵情。
《甘鎮志 建置寺 公署》記載:“山丹衛一里二百六十步。洪武二十四年指揮莊得展築,共七里二百九步,高二丈八尺,厚三丈五尺。東南西三門,箭樓七,邏鋪二十八,池深九尺, 闊二丈五尺,關廂連亘南城,周闊有差。”“城”其主要作用就是軍事防禦,因而在城牆上必須有軍事防禦設施,城牆牆體上建有“箭樓”或城門樓,牆體外圍深挖護城壕。無量閣就是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建城時築造的七個箭樓中的主要敵樓之一。 無量閣原來我們稱為“三層樓”, 三層樓是在54年地震搖倒,後縣政府維修成一層,更名為“無量閣” 。
當今無量閣
在當今,無量閣已被當地政府部門保護起來,同時也加以利用,比如山丹縣“消夏活動”一般就是在無量閣上舉行的。今天的無量閣,已成為山丹縣城內的一做地標性古蹟建築。
無量閣文學作品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無量閣是凝固的建築,更是流動的音樂。不知從何時起,他已經就這樣靜靜地坐著了;不知到何時止,他才不再孤寂而獲得永久的超脫。他的存在,是一種名叫“靜穆”的偉大力量所在。這種力量的本源,早已流變在廣袤的宇宙之中,有時也化作原野的清風,飄流動盪悄然越過我們的身旁……
《山丹志》中關於無量閣的記載是這樣的:位於縣城北垣正中的墩台上。始建於明代,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1954年地震後傾斜,維修粉刷。歇山單椽,四周圍廊,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廊柱正、背面各6根,兩側除角柱又3根。
寥寥幾筆,沒有太多的糾葛,也沒有太多的牽掛。我至今還在納悶,僅這無量閣名稱的來歷,有關史料中為什麼沒有明確的記載,是不是因為年代已久,確實無法考證了呢?要知道,僅僅這幾筆,就試圖說清一段歷史的興衰,實在是與無量閣之于山丹的地位無法相稱的,是不是古人有什麼隱情而不願提起呢?轉眼一想,這可能恰恰顯示今人的愚魯與浮躁,也許在古人的心目中,無量閣僅僅是一座極其普通的建築物,是不值得大書特書的,至於後人驚奇,那是後人的事,就把一段平凡樸實的歷史留給後人吧。
過去的是歷史,留下的只有現在。就這樣,無量閣靜靜地坐了幾百年。他總喜歡靜靜地坐著,看這川流不息的人來人往;他總喜歡靜靜地聽著,聽這奔騰不止的喧鬧噪雜。只有歷經斗轉星移走遍千山萬水的老者,才有這般的胸襟;只有歷經滄桑幻變參悟紅塵真愛的老者,才有這樣的超脫。放眼山丹全境,能夠有資格稱得上是這樣一位老者的,也的確只有無量閣。只有他,才能見證歷史的烽火煙雲,也只有他,才能看遍這西部小城的白雲蒼狗。
無量閣決不僅僅只是個老人,他已成為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如果說他能夠算是一件藝術品的話,那么我想,他首先也應該是一件靜穆的藝術品吧。“靜穆”的藝術品的價值不在情感的發作而在激情的凝練,不是火山的爆發,而是海底的靜謐。人類特有的靜穆將心胸里情感的風浪、意欲的波濤,外部世界的災難統統攝進寧靜和雅的境界。無量閣就這樣靜穆著。
靜穆是一種真空狀態,它代表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與大境界,不為擁有的而欣然,不為失去的而悵然。這種狀態下的人以敬畏的態度看待自然,以平等的態度看待與自己有關聯的人。在認識自身局限性的同時,也有承擔苦難的勇氣。靜穆表示的是一種深度,一種充盈,一種隱含生命的平穩之流。真摯與宏偉皆生於安謐。
誠然,一輩子都保持靜穆狀態的人是不存在的,在生活的濁流中行舟,不可能不打濕我們的人生之槳。然而,一輩子都沒有體驗過靜穆狀態的人是可悲的。這樣的人,其價值在時間與空間的坐標上的延伸,與大樹底下忙忙碌碌地搬運著一粒米的螞蟻幾乎沒有什麼兩樣。而曾經體驗到靜穆的人,則獲得了精神的貫通和心靈的清潔,在澄澈的境界中走向一個新質的世界。
是無量閣給了我們這樣的生命境界。感謝無量閣。
我與無量閣確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盡的緣份。我是土著的山丹人,他也是生於斯老於斯的老者;每當我遠行歸來,漫步在小城中時,一眼看到的還是他。是的,素有“走廊蜂腰”、“甘涼咽喉”之稱的山丹,有無量閣的存在不能不算是一件幸事。
今年入夏以來,每到周末,山丹縣各單位組織一場精彩的消夏文藝歌舞晚會,演出地點就設在無量閣。七彩燈光照耀下,古老的建築物煥發了新姿。如何從保守走向開放,如何從古老走向現代,人潮湧動之際,我還是陷入了深思。【作者:智慧之豬】
地圖信息
位置:北大街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