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無角陶賽特羊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目:偶蹄目
- 亞目:反芻亞目
- 科:牛科
- 亞科:羊亞科
- 屬:綿羊屬
- 種:綿羊
- 亞種:無角陶賽特羊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生產性能,利用效果,新疆農區,中原農區,甘肅農區,品種特性,繁殖能力,主要價值,
簡介
該品種是以雷蘭羊和有角陶賽特羊為母本、考力代羊為父本進行雜交,雜種羊再與有角陶賽特公羊回交,然後選擇所生的無角後代培育而成。1954年,澳大利亞成立無角陶賽特羊品種協會。
青海省引入陶賽特羊始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引種以公畜為主,主要用來同青海半細毛羊、青海藏羊進行雜交,以獲得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強,並且具有較好的適應性的優良後代。目前已引入600多隻,主要飼養在青海省三角城種羊場、海北州牧科所、剛察縣示範牧場及西寧市周邊郊縣等10多個縣地。所引原種除進行雜交利用外,也有部分地區進行小群純種繁育,飼養量在逐年增加。
形態特徵
公、母羊均無角,體質結實,頭短而寬,頸粗短,體軀長,胸寬深,背腰平直,體軀呈圓桶形,四肢粗短,後軀發育良好,全身被毛白色。該品種羊具有早熟,生長發育快,全年發情和耐熱及適應乾燥氣候等特點。公、母羊均無角,頸粗短,體軀長,胸寬深,背腰平直,體軀呈圓桶形,四肢粗短,後軀發育良好,全身被毛白色。
成年公羊90~100kg、母羊55~56kg、平均產毛量2~3kg,產羔率130%,該品種公、母羊均無角,體質結實,頭短而寬,頸粗短,體軀長,胸寬深,背腰平直,體軀呈圓桶形,四肢粗短,後軀發育良好,全身被毛呈白色。4月齡羔羊胴體重公羊20~24kg、母羊18~22kg,屠宰率54%~55%。
生活習性
性成熟早,生長發育快,四季發情,耐熱及適應乾燥氣候。
地理分布
原產大洋州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我國新疆和內蒙古自治區曾從澳大利亞引入該品種。
生產性能
年公羊體重100~125千克,母羊75~90千克。胴體品質和產肉性能好,4月齡羔羊胴體20~24 千克,屠宰率50 %以上。產羔率為130 %~180 % 。中國用無角陶賽特公羊與小尾寒羊母羊雜交,6月齡公羔胴體重為24.20千克,屠宰率達54.50 %,淨肉率達43.10 %,後腿肉和腰肉重占胴體重的46.07 %。
利用效果
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內蒙古、甘肅、北京、河北等省、市、自治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等單位,先後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引入無角陶賽特羊。198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從澳大利亞引進純種公羊4隻,母羊136隻,在瑪納斯南山牧場的生態經濟條件下,採取了春、夏、秋季全放牧,冬季5個月全舍飼的飼養管理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上能較好地適應當地的草場條件,不挑食,採食量大,上膘快,但由於肉用體型好,腿較短,不宜放牧在坡度較大、牧草較稀的草場,轉場時亦不可驅趕太快,每天不宜走較長距離。飼養在新疆的無角陶賽特羊,對某些疾病的抵抗力較差,尤其是羔羊,患羔羊膿皰性口膜炎、羔羊痢疾、網尾線蟲病、營養代謝病等,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因此,在管理和防疫上應予加強。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荒漠綠洲的甘肅省永昌肉用種羊場,2000年初,從紐西蘭引入無角陶賽特品種1歲公羊7隻,母羊38隻,該品種對羊場以舍飼為主的飼養管理方法,適應性良好。3.5歲公羊體重125.6±11.8kg,母羊82.46±7.24kg,產羔率157.14%,繁殖成活率為121.2%。若與澳大利亞的無角陶賽特羊相比,紐西蘭的無角陶賽特羊腿略長,放牧遊走性能較好。
新疆農區
根據陳維德等研究的資料(1995),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用無角陶賽特公羊與伊犁、阿勒泰等8個地州的低代細毛雜種羊、哈薩克羊、阿勒泰羊、蒙古羊、卡拉庫爾羊和當地土種粗毛羊雜交,一代雜種羊具有明顯的父本特徵,肉用體型明顯,前胸凸出,胸深且寬,肋骨開張,背寬,後軀豐滿,從後面看,後軀呈倒“U”字型。在巴州種畜場,陶雜一代羊5月齡宰前活重34.07kg,胴體重16.67kg,淨肉重12.77kg,屠宰率為48.92%,胴體淨肉率76.6%;在阿勒泰地區,陶阿雜種一代羊7月齡宰前活重38.1kg,胴體重17.47kg,淨肉重14.1lkg,屠宰率45.85%,胴體淨肉率80%,與同齡的阿勒泰羔羊相比,胴體重低O.99kg,但淨肉重卻高1.91kg。
李俊年等(2001)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下巴湖農場用無角陶賽特羊與當地哈薩克羊的雜交後代進行育肥試驗,育肥羊的日糧組成為:碎玉米86%,豆餅12%,石粉1%,生長素0.5%,食鹽0.5%。在育肥期間,雜種羊的日增重為352g,哈薩克羊為292g。5月齡屠宰時雜種羊胴體重20.03kg,屠宰率51.96%,淨肉重16.23kg;哈薩克羊的上述屠宰指標分別為18.16kg,49.02%,13.68kg。
中原農區
姚樹清等(1995)用無角陶賽特品種公羊與小尾寒羊雜交,目的是在中原農區舍飼條件下,篩選出生長發育快、早熟、體大、產肉性能和繁殖性能高的雜交組合,同時探索培育我國多胎高產肉羊品種及舍飼集約化飼養途徑。試驗羊群全年舍飼,精料由玉米、麩皮、豆粕組成,比例分別為50%,30%和20%,日餵量0.5~O.7kg;粗飼料有草粉、花生秧、青貯玉米等,粗飼料隨母羊自由採食。試驗結果指出:陶×寒一代雜種羊體重,公羊6月齡為40.44kg,周歲體重為96.7kg,2歲體重為148kg;母羊上述各齡體重指標相應為35.22kg,47.82kg和70.17kg。6月齡公羔宰前活重44.41kg,胴體重24.2kg,屠宰率54.49%,胴體淨肉率79.11%,肉骨比為1:10.4,眼肌面積為17.33cm2。羔羊胴體分割淨肉結果是,後腿肉占31.13%,腰肉占17.81%,肋肉占13.26%,肩胛肉占30.66%,胸下肉占7.13%,其中後腰肉和腰肉比小尾寒羊的高出2.82%。剪毛量,陶×寒一代周歲母羊為2.02kg,2歲母羊為4.83kg,分別比同齡的小尾寒羊母羊高104.04%和83.65%。產羔率,陶×寒一代母羊為223.8%,二代母羊為200%,接近母本,顯著高於父本。試驗結果為中原農區舍飼集約化飼養肉羊提供了經驗,為培育我國多胎高產肉羊新品種奠定了基礎。
甘肅農區
在甘肅河西走廊農區,根據蔡原(2002)的研究資料,用無角陶賽特公羊與當地蒙古羊雜交,一代雜種6月齡體重公羊為38.89±4.83kg,母羊為36.55±5.68kg,8月齡體重相應為42.50±4.39kg和40.40±4.94kg,周歲相應為46.92±4.59kg和43.45±4.93kg,與當地同齡土種羊相比,分別提高54.69%,80.32%,53.76%,75.65%和53.84%,65.08%。根據孫志明(2002)的資料,無角陶賽特公羊與當地土種母羊雜交的一代雜種4月齡羔羊,宰前活重為31.39±1.94kg,胴體重為16.19±1.49kg,淨肉重為13.24±2.24kg,屠宰率為51.6±2.68%,淨肉率為81.82±1.76%,每隻雜種羊比當地同齡土種羊多增收90.22元。袁得光(2003)用無角陶賽特羊與引入河西走廊的小尾寒羊雜交,一代雜種4月齡羔羊,宰前活重37.44±3.46kg,胴體重19.50±1.61kg,淨肉重16.28±1.72kg,屠宰率52.08±2.21%,淨肉率為83.48±1.81%,與在相同飼養管理條件下育肥的同齡小尾寒羊相比,宰前活重、胴體重和淨肉重分別提高12.94%,13.64%和15.79%。
品種特性
無角陶賽特羊生長發育快,早熟,全年發情配種產羔。該品種成年公羊體重90~110kg,成年母羊為65~75kg,剪毛量2~3kg,淨毛率60%左右,毛長7.5~10cm,羊毛細度56~58支。產羔率137%~175%。經過肥育的4月齡羔羊的胴體重,公羔為22kg,母羔為19.7kg。在紐西蘭,該品種羊用作生產反季節羊肉的專門化品種。
繁殖能力
無角陶賽特繁殖力方面的差異,同遺傳關係最密切。一般來講,公羊和母羊的繁殖力強,它的後代繁殖力也強,因此可以通過選擇產多羔的公母羊或者選擇本身就是多胎羔的公母羊作種用,可以保持和改進產羔率。第一次產羔時間也往往影響終生的產羔數,如果選擇發育快、初情期早的公母羊時,也可以把這種早熟性傳給後代。如果選擇的是體格大、體質好、抗病力強的公母羊,一般情況下它的後代也是如此。
但是近親交配,對遺傳力的發揮影響很大,甚至使後代出現畸型(兩性羊)和矮化,繁殖力降低,因此那些繁殖力低,體格小、體質差的羊不能做為種用,特別是種公羊要堅決淘汰。同時要嚴格避免近親交配對遺傳帶來的影響。
主要價值
無角陶賽特羊生長發育快,早熟,全年發情配種產羔,耐熱性及適應乾燥氣候性能好。該品種成年公羊體重90~100kg,成年母羊為55—65kg,剪毛量2.5-3.5kg,淨毛率60%左右。毛長7.5~lOem。羊毛細度48—58支。產羔率130%~180%。經過肥育的4月齡羔羊的胴體重20~40kg,屠宰率50%以上。胴體品質量和產肉性能好。在紐西蘭,該品種羊用作生產反季節羊肉的專門化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