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食堂

無聲食堂

無聲食堂,指倡導學生從進門到用餐結束在無聲中進行。如需要加菜添飯,會通過眼神和手勢進行交流。比如,手勢1代表飯,2代表菜,3代表湯,4代表特殊情況(如有醫生叮囑個別菜不能食用)等,不需要發出叫喊聲。生活老師加完飯菜後隨時可以向餐廳內的兩台流動加餐車添加、補給。飯後,同學們與老師回應“OK”手勢後,即有序地整理餐桌,將餐盤放到指定位置,分類擺放。生活老師則按照手勢服務管理學生進餐。

發展狀況,社會評價,正方,反方,

發展狀況

2015年12月,中山市紀中三鑫凱茵學校推出了“無聲食堂”,倡導就餐過程中,學生安靜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統一的手勢語與老師溝通,從而達到集體安靜、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導“無聲食堂”,不是說絕對的不講話,如確需溝通,要儘量做到輕聲細語,不對周圍人造成干擾。
無聲食堂
2019年4月,浙江三門縣浬浦中心國小推出“無聲食堂”:學生就餐時不能說話,要加飯加菜用手勢示意。

社會評價

正方

有助文明健康
在食堂就餐,需要交流的地方並不多,主要存在於購餐環節,但學校設計的手勢,可以確保購餐交流。
而“無聲食堂”在各個方面都是有益處的。首先,專家早就提出了吃飯不宜說話的健康理論。這是因為,吃飯時說話,會影響消化,對健康不利。其次,可預防細菌傳播。我國首次被發現禽流感疫情的時候,就有專家提出應改變傳統就餐交流模式,提倡在公共場所就餐“悄無聲息”,這主要是為了杜絕唾液在空氣中的傳播,或飄散到其他人的飯菜里。此外,在公共場所吃飯不說話,還是一種文明的體現,喧譁嘈雜的食堂,誰都會感到不舒服。
國人有個習慣,就是將餐桌當成了“溝通情感”的地方。很多人把就餐說成是“應酬”,也就是這個道理。但這種交流式的用餐模式有很多壞處,就餐就應該是單純的就餐,而交流應當在就餐之外進行。當然,就餐時進行語言交流的習俗已經根深蒂固,要想徹底改變並非一日之功,出現各種質疑,也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中山的這所學校能抵擋住輿論的口水,將“無聲食堂”進行到底。等到大家看到“無聲食堂”的好處之後,也就會習慣成自然了。

反方

禁錮孩子本真
眾所周知,學生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段,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是必不可少。在課堂上,學生要遵守課堂秩序、認真聽講,同學之間不會進行隨意的交流。而下課時間非常短促,學生還要上廁所、做體操等,也缺少溝通的時間。那么,對學生來說,午餐必然是最理想的交流時刻。在這個階段,大家可以一邊吃飯,一邊暢談學習、生活等各種話題,釋放學業中的壓力。
其實,學生就餐時“無聲”,並不代表他們內心認同。在學校,學生遵守相應的規則,都是自上而下的強壓,學生們只會被動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學生表面上養成了文明有序的習慣,但其間摻雜了強權支配因素。這對於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恐怕不利。
學生們具有天真活潑的本性,校方應在教育管理中,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而不是處處束縛他們。在課堂上,可以給予嚴格管理,讓學生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從而學到知識。而午餐時間,本就是釋放壓力的時間段,就不要對他們給予過多束縛了。試想,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都是相對無語,這種吃飯場合該有多么彆扭和乏味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