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筆點彩畫是以未經調配的三原色顏色彈射在畫面上製作而成的。觀賞者與畫面要保持一定距離,靠眼睛視網膜起調和作用而形成色彩效果乃至造型。這一畫種與其19世紀末產生於法國的“點彩畫派”(即“新印象畫派”、又稱“分色主義”)的作畫原理相同,但不同的是“點彩畫派”作畫用筆、而這種畫不用筆,所以稱之為“無筆點彩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筆點彩畫
- 創始人:於廣勝
- 曾用名:無筆無版畫
- 相關書籍:無筆點彩畫技法
藝術特點,產生與發展,創始人,色彩問題,作畫工具,作畫材料,基本技法,
藝術特點
無筆點彩畫是用自製的電動式作畫工具分別將三原色顏色彈射在畫面上,以手或輔助工具直接掌握處理畫面中各種造型的虛實變化及色彩變化、經過數次、數十次的反覆,一幅作品即可完成。一般每幅作品作畫時間需要三至五小時或三十天。
作畫一般可選用水彩紙、素描紙、宣紙、卡片紙或油畫布、麻布,在平面、曲面及凹凸面上均可製作。
根據作畫的需要,可分別選用水彩、水粉、國畫、丙烯及油畫顏料,也可在一幅創作中同時選用兩種或多種顏料。
作畫時,由於三原色之間不需要進行調配,這樣就避免了色彩的混濁,可使色彩的純度保持在最佳狀態。
無筆點彩畫由於選用各類畫紙畫布質地的不同、顏料所含水份油質的不同、畫面上色點大小疏密深淺的不同,以及各種技法的不同,使畫面效果更為豐富,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對於多種肌理美的產生和各種不同質感的表現極為有利。它不僅適合抽象創作,也適合高度寫實創作(附圖1《福到來》),不僅具有水彩的明快(附圖2《輕舟已過萬重山》)、油畫的厚重(附圖3《歲月》)、噴繪畫和石版畫的肌理,而且具有獨特的朦朧美(附圖4《作品九號》),對雪的質感的表現尤為適宜(附圖5《沃野》)。因此,它可用來進行反映生活的主題性創作、人物肖像創作(附圖6《行人》),乃至裝飾陳列的風景創作等。
產生與發展
無筆點彩畫的創始人,是時任中學美術教師的於廣勝。他說他很喜歡朦朧美,單從字面上解釋“朦朧”就是“模糊不清”。然而,在我們的視覺感受上“朦朧”決非僅此“模糊不清”,它能給人以啟迪、遐想,似乎可以把人帶入夢的世界......。這種獨特的美是難以用語言和文字表達的。
為了表現這種美,於廣勝經多方嘗試後,發現噴漆、噴繪的顆粒似乎有助於朦朧美的表現。最後我終於摸索出鋪沙造型的方法,這種方法可顯示出虛實變化、方便靈活。但無論是噴槍還是噴筆,都是通過氣流衝擊將色點噴出的,一旦往沙子鋪成的造型上噴色,沙子會立刻被氣流吹散。最後於廣勝設計出沒有氣流存在,只是通過離心力的作用將顏色彈射於畫面上的電動式作畫工具。多年來,經過不斷完善作畫技法、改進工具,表現力也越來越強視覺效果越來越豐富,它不僅能充分表現出朦朧美,而且也能適合於明快感、厚重感等不同效果的具象寫實創作(圖1—6),無筆點彩畫就是這樣產生了。
1985年,新華社播發全國通稿,宣布這一新畫種“無筆點彩畫”的問世,並稱其為“於廣勝首創”。 此後,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網、《中華英才》畫報、《新華文摘》、香港《明報》、加拿大《大漢公報》、《中國美術報》、《美術嚮導》、《美術叢刊》、《美術大觀》、《第九屆全國美展作品集》、《世界華人藝術家成就博覽大典》、《世界美術家大辭典》及加拿大、泰國等近千家(次)媒體,分別以新聞、專題、專版、跨版、連載、封面人物等方式,介紹和刊發於廣勝和他的無筆點彩畫作品及技法理論文章等。
至此,於廣勝和他的無筆點彩畫廣受關注並得到高度讚賞:新華社播發海外訊息,在《最高境界》一文中稱:“一個劍客的最高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赤無劍,於廣勝的無筆點彩畫大概境界就在於此吧!”中央電視台在《於廣勝和他的無筆點彩畫》專題片中稱:“於廣勝的無筆點彩畫以其嶄新新的形態進入畫壇,以細膩、豐富而充滿藝術魅力的作品贏得了世界”。《中國日報》在《首創“無筆點彩畫”的畫家》一文中稱:“於廣勝是個成功的、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他首創的“無筆點彩畫”,產生了不曾想過的非同尋常的影響,今天許多成功的藝術家們的稱他“打開了繪畫創作表現領域一個完整的新世界”。《中華英才》畫報稱:“於廣勝作畫沒有採用“筆”和“版”,就像使用沒有固定鍵盤的拉弦樂器演奏,更為方便。所以他的無筆點彩畫,既有油畫的厚重,也有國畫的寫意,堪稱畫壇一絕”。《美術叢刊》稱):“重要的是藝術家的構思。構思的獨特,構圖的巧妙,使於廣勝的畫具有一種抒情的、淡雅的詩意。這些作品展現了作者的個性,展現了統一的風格。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以小見大’,是‘於平凡見深刻’。”
於廣勝的無筆點彩畫作品以個展等形式,先後在北京、上海、廣東、黑龍江、海南、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內外展出並獲獎;作品被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等個人和機構收藏。
就這樣,無筆點彩畫在廣泛的關注和讚賞中問世,並快速走向成熟、走向高端、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創始人
於廣勝,超常創意專家、超常創意第一人;實戰派行銷專家、超常行銷第一人;實戰派策劃專家、超常策劃第一人;危機公關專家、危機公關第一人;無筆點彩畫創始人、藝術家、世界藝術名人。
60齣生於遼寧,幼年時移居黑龍江、青年時調往海南、中年時進軍北京。曾先後擔任國小、中學、大學專兼職美術教師;省直機關幹部;企業高管。
現任中國蘭圖智業研究院副秘書長、蘭圖智業商業運營副總裁、東方勝道策劃機構CEO。
多年來,於廣勝以超常的思維、超常的創意,已在產品行銷、品牌創意、宣傳推廣、危機公關、項目策劃、藝術創新等跨度極大的多個領域,不斷地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創造了超級的經濟效和社會效益。
在創意與藝術等領域享有“絕招策劃”、“中國一絕”、“獨樹一幟”等美譽。
色彩問題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為什麼叫“配色”而不叫“調色”。大家知道,不論畫油畫還是水粉畫,一般都是把兩種或幾種顏色先在調色板用畫筆或畫刀進行調合,然後塗抹於畫面。而無筆點彩畫是將兩原色或三原色直接彈射於畫面,要得到什麼樣的色彩,完全取決於畫面上兩原色或三原色色點的比例搭配。因為不是將兩三種顏色在一起調合而成,所以不能叫“調色”,而稱“配色”。
前已述及,畫油畫、水粉畫是將調好的顏色直接塗於畫面上。顏色調不準可以再調,直到調出需要的顏色為止。一旦塗上去發現色彩不準,還可再覆蓋一層或刮掉重畫。而無筆點彩畫則無這樣調來調去、改來改去的可能。如畫面的色彩不合理想,必須知道究竟是缺少哪種原色,哪種色點比例不足可再增加,但超過理想色點便無法去掉。因此,創作無筆點彩畫前,必須首先多做配色練習,以掌握色彩變化的基本規律。
以無筆點彩畫調色方法進行色彩練習更為直觀、更易掌握。下面就選用具有遮蓋力的水粉顏料進行配色練習:
(一)這裡我們做的是兩種原色相同比例,不同比例的配色練習。我們首先將紅、黃、青三種顏色分別各自彈射在三張白紙上,這樣我們可得到紅、黃、青三張畫面(也可直接選用紅、黃、青有色紙)。
(1)在紅色畫面上逐漸彈射黃色點,隨著黃色點的逐漸增多,紅色逐漸被遮蓋而減少,我們可看到畫面色彩所產生的如下變化過程:
紅→紅橙(紅0.7:黃0.3)→橙(紅0.5:黃0.5)→黃橙(紅0.3:黃0.7)
(2)在黃色畫面上逐漸彈射青色點,隨著青色點的逐漸增多,黃色逐漸被覆蓋而減少,我們可看到畫面色彩所產生的如下變化過程:
黃→黃綠(黃0.7:青0.3)→綠(黃0.5:青0.5)→青綠(黃0.3:青0.7)
(3)在青色畫面上逐漸彈射紅色點,隨著紅色點的逐漸增多,青色逐漸被遮蓋而減少,我們可看到畫面色彩所產生的如下變化過程:
青→青紫(青0.7:紅0.3)→紫(青0.5:紅0.5)→紅紫(青0.3:紅0.7)
通過上面的練習,可使我們得到如下公式:
紅0.7+黃0.3=紅橙
紅0.5+黃0.5=橙
紅0.3+黃0.7=黃橙
黃0.7+青0.3=黃綠
黃0.5+青0.5=綠
黃0.3+青0.7=青綠
青0.7+紅0.3=青紫
青0.5+紅0.5=紫
青0.3+紅0.7=紅紫
(二)在色彩學習中,把紅、黃、青稱之為原色,也叫一次色;把原色中的兩色相加稱之為間色,也叫二次色;間色與間色再相加稱為複色,也叫三次色。而無筆點彩畫則不存在間色與間色相加的問題,無論畫面色彩多么複雜,也不過是三原色相加。因此,這是只將三原色相加稱為複色、三次色。下面我們就分別做一下三原色相同比例和不同比例的配色練習:
(1)以相同的比例將紅、黃、青三種顏色分別淡淡地彈射在同一張白紙上,隨著仍以相同的比例向該紙上繼續逐漸彈射,畫面色點逐漸增多,色點密度逐漸加大,畫面白底會逐漸被遮蓋,直至全部遮蓋,我們可看到畫面色彩產生如下變化過程:
圖7電動式作畫工具結構平面圖
圖8電動式作畫工具使用示意圖
白→淺灰[白0.7:(紅、黃、青)0.3]→灰[白0.5:(紅、黃、青)0.5]→深灰[白0.3:(紅、黃、青)0.7]→黑
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可得到下面的公式:
紅+黃+青=黑(嚴格講應該是黑濁色)
(2)以不同比例的紅、黃、青三種顏色點彈射在一張紙上,通過分別加大其中一種顏色點的練習,我們可以得到下列的公式:
(3)以不同比例的三原色點彈射於白紙上,通過分別加大其中兩種顏色點的練習,我們可以得出下列公式:
① 三原色中加大紅、黃兩色的比例:
(紅+黃+青)+(紅+黃)=黑+橙=橙灰(紅2+黃2+青1)
② 三原色中加大黃、青兩色的比例:
(紅+黃+青)+(黃+青)=黑+綠=綠灰(紅1+黃2+青2)
③ 三原色中加大青、紅兩色的比例:
(紅+黃+青)+(青+紅)=黑+紫=紫灰(紅2+黃1+青2)
通過上面二原色、三原色的相同比例與不同比例一系列的練習,我們可以得到間色、複色很多種,若三原色的比例再加以改變......再改變,我們不是又可以得到更多甚至難以計數的色彩嗎?由此看來,只要我們掌握色彩變化的基本規律,我們就掌握了色彩的主動權,在創作中就能夠得心應手,為我所用。
通過三原色同比例的配色練習已經說明:畫面色點密度越小(白底色露出的越多)明度越高;相反畫面色點密度越大(白底色露出的越少)明度越低。因此,除特別需要外,一般無筆點彩畫創作不直接使用黑白兩種顏色。
作畫工具
無筆點彩畫的主要作畫工具是電動式彈射工具、沙子、白蠟等輔助工具。
(一)電動式彈射工具主要有以下8個部分組成(附圖7)。
(1)電源:為3V直流電(兩節1.5V的5號乾電池),用以馬達供電。
(2)馬達:接通3V直流電即可轉動,馬達的轉動軸與彈射輪的軸裝接在一起,用以帶動彈射輪轉動。
(3)彈射輪:分為輪體和外輪。外輪是用彈性適中的豬鬃和少量塑膠線混雜製成,。用以在轉動時將色囊中擠出的顏色彈射於畫面。
(4)插孔:用以插入色囊蜂窩孔(頭部)。
(5)色囊:與鋼筆筆囊結構基本相同,順著插孔插入彈射工具內,色囊蜂窩孔與彈射輪外輪接觸供給顏色。
(6)喇叭口:在工具的最前部,顏色通過此口彈射出去。喇叭口可大小收放;可方、圓、直、曲變化。
(7)電源開關:用以接通和關閉電源。
(8)手柄:使用時手握的部分。
在作畫時,右手握手柄持彈射工具,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起色囊,吸色後將蜂窩孔插入彈射工具內,與彈射輪外輪接觸,隨之左手兩指適需要擠壓色囊,顏色從蜂窩孔流出供給彈射輪外輪。這時右手食指勾動開關接通電源,馬達便帶動彈射輪轉動,顏色點隨即通過喇叭口彈射出去(附圖8)。此工具若能使用得當,彈射的顏色點便能適應需要,可大、可小、可勻、可亂;大小參差,可疏、可密、可濃、可淡。下面分別介紹幾種不同的處理方法:
① 大顆粒:在彈射輪轉動後,將色囊蜂窩孔略緊靠在彈射外輪(可加大彈射力),同時略加大蜂窩孔出色量,這樣顏色點可增大。
② 小顆粒:在彈射輪轉動時,將蜂窩孔正常地接觸彈射外輪,同時均勻而適當減少蜂窩孔出色量,便可得到小的顆粒。
③ 勻顆粒:在彈射過程中,蜂窩頭靠在彈射外輪上,用力要一致,同時出色量始終要一致。這樣可得到大小、疏密均勻的顆粒。
④ 雜彈法:在彈射過程中,蜂窩孔靠在彈射外輪上用力大小和出色量的大小變化不一,便可得到大中小顆粒參差的效果。
(二)輔助工具為沙子、白蠟等:
(1)沙子:一般用河床沙子。根據作畫需要可分別選用不同粗細的沙子,或粗細混雜使用。沙子是無可缺少的造型工具,它用於撲散成需要的造型遮蓋於畫面,然後向畫面彈射顏色點,顏色點乾後除去沙子,畫面上便留下了需要的造型(用沙子造型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產生多種不同的效果。詳見其後技法部分)。
(2)白蠟:是一般照明用的固體白蠟,是用於畫面造型之用。用白蠟在畫面上塗成需要的形,然後向畫面彈射顏色點,顏色點乾後,颳去白蠟,蠟上的顏色點也隨之被除掉了,塗蠟部分的形便留於畫面(詳見其後技法部分)。
作畫材料
無筆點彩畫作為新出現的畫種,顯然還沒有專用的紙張和顏料。但通過創作的實踐證明,它也無需固定哪一種紙張和顏料作為專用,而是應根據作畫的不同需要,選用不同的紙張、不同的顏料。只要選用合適,必然比單獨使用某一種固定的紙張和顏料豐富得多,尤其是無筆點彩畫的畫面肌理效果。
(一)紙張:一般以選用質地結實、具有一定吸水性能、表面不過於光滑、見水不易變形的白紙為佳。根據作畫的不同需要,可選用質地不同、厚度不同、紙面紋理粗細不同、吸水性不同的繪圖紙、水彩紙、卡片紙、白紙板、油畫紙、油畫布或宣紙。,在處理一些特殊效果時,也可選用有色紙等作畫。
(二)顏料:一般是根據作畫的不同需要,在一幅畫中單獨選用水彩、水粉、油畫、國畫、丙烯顏料等,或在一幅畫中同時使用兩種、甚至多種顏料。但不論使用幾種顏料,顏色種類一般不超出紅、黃、青三原色。
(三)水:一種是一般清水,主要是在使用水質顏料時用以稀釋顏料;另外就是在“濕彈法”、“水流法”中使用。一種是松節水(松節油),也就是醫用的松節油(水),它主要是在使用油畫顏料作畫時用以稀釋顏料。畫油畫的專用調色油,在這裡一般不能使用,因為它粘性較大不易彈射。
基本技法
版畫(木刻)要講究刀法,中國畫要講究筆法,而無筆點彩畫作畫既沒有用畫筆,也不用刀刻,要在不同的畫面中表現複雜多變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和多種肌理,就必須有其自己的造型手段和技法。無筆點彩畫的技法主要分為“造型法”和“彈射法”兩大類。同時也使用一些特殊的處理方法。下面就分別介紹各種技法。
(一)造型法:是無筆點彩畫的基本造型手段,它分為“活版法”、“刮蠟法”、“游版法”和“手控法”四種。
(1)活版法:是鋪沙造型法。因為它與噴繪畫刻制“噴漏版”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用以遮蓋顏色。但它卻又不是“版”,故稱其為“活版”。在“活版法”中又分為“圍空法”、“除空法”和“遮形法”三種。
① 圍空法:指的是用沙子鋪在畫面上,按照需要的造型外邊緣圍著鋪一周,把需要的形空出來,然後向空出的部分彈射顏色點,色點乾後除去沙子,需要的造型便留於畫面之上(附圖9)。
② 除空法:就是在畫面上將需要空出的部分與周圍一同鋪上沙子,然後用刷子或筆等掃出需要的造型部分的沙子,然後在上面彈射顏色。這種方法可以達到近似筆痕效果(附圖10-1),如果用筆在其上“寫字”後(筆或乾或有少量清水),彈射顏色點,乾後除去沙子,字可達到直接用筆書寫的效果(附圖1《福到來》中的字),用除空法處理樹的枝幹,效果也比較理想(附圖10-2)。
③ 遮型法:是用沙子在畫面上鋪擺成需要的造型,目的是為了遮蓋住這一部分畫面,而後向其周圍彈射顏色點,待色點乾後除去沙子,這一造型便留於畫面(附圖11)。但不論圍空法、除空法和遮型法的造型,均可有虛實的變化,靈活方便。
(2)刮蠟法:是用固體蠟油在畫面上塗成需要的造型,然後向其上及周圍彈射顏色點,待顏色點乾後,輕輕(用不鋒利、不易刮傷紙面的刀子、鏟子,油畫刮刀也可使用)颳去畫面上的蠟油,彈射在蠟油表面上的顏色點自然也被一同刮掉,周圍的顏色保持不變,這樣就得到需要的造型。一般用於刻畫細線條或其它細節部分,如(附圖11-2《棲》)中雞冠、雞喙、雞爪等部分及(附圖12《銀山黑水》)中的樹木。
(3)游板法:這裡所說的板是指兩種幾何造型板(每種造型均應有大小不同的幾種規格)。任何物體的形狀,不外是方、圓、直、曲等幾何形體的組合。因此,我們可用硬紙板、塑膠板等剪刻成帶有直角、鈍角的直線形、弧線形、曲線形等幾何造型板(附圖13-1)。
我們便很容易選擇出幾何型板的某一部分與畫面造型相吻合之處(附圖13-2)。因為這種板不是專為任何畫面中造型所刻制的固定使用板,故稱為多用板
一般左手持多用板,在右手持工具彈射顏色點時,用於遮擋顏色點。多用板或貼於畫面,或與畫面保持一定距離,或固定在一處,或不斷移動位置。這樣既可得到實的造型,也可收到朦朧的效果。
(4)手控法:是在作畫時某一局部造型或全部造型完全靠手控制彈射工具喇叭口的曲與直、大與小、方與圓以及喇叭口與畫面的距離、角度等,使彈射出的顏色點在畫面上構成或方或圓、或寬或窄、面積或大或小等不同造型,這種方法對於表現虛幻朦朧的效果尤為適宜(附圖14《女人體》)。
(二)彈射法:是使用電動式彈射工具彈射顏色點的基本方法。它可分為勻彈法、漸變法、破彈法、積色法、乾彈法、濕彈法、濃彈法、淡彈法、留白法、補白法共10種彈射方法。
(1)勻彈法:是彈射在畫面上的顏色點大小比較統一、密度均勻。這樣有助於表現平面感、平整感(附圖15-1)。
(2)漸變法:是畫面的顏色點從一端到另一端,顏色點逐漸加大或逐漸減小。通過顏色點的大小、密度的變化,有助於加強畫面空間感和增強畫面的肌理變化(附圖15-2)。
(3)破彈法:是畫面顏色點大小不一、密度不均、參差不齊。這樣有助於表現表面粗糙的物體(附圖15-3)。
(4)積色法:彈射在畫面上的顏色點不僅密度不均、大小參差不齊,而且有許多大小不同的色點積在一起。這有利於表現開墾的土地或礁石等較粗糙物體的質感(附圖15-4)。
(5)乾彈法:首先畫紙或畫布是乾的,在畫面上彈射每一層顏色點都要在前一次彈射的顏色點乾後再彈,這樣可以增強畫面的顆粒感覺(附圖15-5)。
(6)濕彈法:在彈射顏色點前將畫紙或畫布打濕(如使用油畫顏料作畫,可在畫布表面塗上一層松節油),然後在其上彈射顏色點,這樣顏色點可自然浸化,減弱畫面上的顆粒感覺,有利於表現冰、玻璃等表面光滑的物體(附圖15-6)。
(7)濃彈法:使用的顏色中水的比例較小,彈射在畫面上的顏色點色度較深,似有高於畫面的感覺,這有助於加強空間感和特殊效果的表現(附圖15-7)。
(8)淡彈法:使用顏色中水的比例比較大,彈射在畫面上顏色點的色度很淺,畫面上的每塊顏色都是通過反覆多次彈射來完成,這有助於表現平整而質地鬆軟的物體(附圖15-8)。
(9)留白法:畫面中大小面積的亮部及高光在創作中一般都是直接留出空白,留出畫紙畫布的底色,不再彈射顏色點或只彈射淡淡的顏色點,如(附圖16《吻》中的太陽部分。
(10)補白法:畫面中應為白色和亮色的部分,在彈射顏色點時,與其周圍的灰色或深色部分要一同處理。也就是說,應為白色、亮色部分也處理成灰色或黑色,然後在灰色和黑色之上再層層彈射白顏色點,直至達到需要的亮度為止。這與留白法相比較,增強了亮部的顆粒感,也有突出於深色畫面的立體感和厚重感。如與下面將要講述的水流法相結合,表現水面上漂浮著的冰雪效果會更為真實生動(附圖17《靜》)。
(三)特殊技法:即為了表現一些特殊效果而使用的一些特殊處理方法,主要有:水流法、擦磨法、罩網法、飛沙法等。
(1)水流法:作畫前先將紙打濕,然後斜立起來,再向上交替彈射清水和顏色點,使畫面始終保持濕潤,以彈射上去的顏色點都能順著水緩慢向下流淌為宜,這樣可使顏色點在流淌過程中沉澱於畫面。這種方法有利於表現水的倒影等(附圖18《濺綠》)。
(2)擦磨法:是選用表面比較粗糙的紙,再往畫面彈射顏色點時,要有意比需要的色彩深一度或幾度,待乾後,用細砂紙(用過的,不鋒利的更好,在摩擦時既可打彈顏色,又不會傷紙面)進行擦磨,使粗糙紙面突起的紋理上的顏色被打掉,這種肌理很有利於表現既粗糙又較硬的物體的質感,如《福到來》(附圖1)的土牆等。
(3)罩網法:是在作畫前將選擇網眼大小形狀適當的網罩在畫面上,然後彈射顏色點,待畫完成後,將網取下,網紋便留在畫面之上。這主要是為製造某些畫面肌理美(附圖19《女人體》)
(4)飛砂法:在距平放的畫面一定高度處,把沙子撒在上面(根據需要來決定沙子的密度,但一般不封住畫面),然後再向上面彈射顏色點,色點乾後除去沙子,畫面上便留下了斑斑空白點,這種方法,易於表現飄落的雪花(附圖20《雪夜》)。
上面談到的各種技法,自然不是孤立的,只要能恰當地結合,便可得到更為豐富的畫面效果,增強表現力。
(四)作畫步驟:無筆點彩畫可大致分為主色起稿、單色素描、確定基本色調、深入刻畫和調整統一五個作畫基本步驟。但這不過是一般規律,由於表現對象不同、所要追求的效果不同,每件作品的作畫技法和步驟的實際內容,也應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區別。這裡,首先只介紹一下無筆點彩畫的基本技法。
(1)主色起稿:“主色”指的是三原色中與該作品的主色調相近的一色。比如作品的主色調傾向暖色,則應該用紅色起稿;若主色調傾向冷色,則應該用青色起稿。由於黃色的色度不夠深,因此起稿一般不用黃色。這一步是用一種原色淡淡起稿,在畫面上彈射出所描繪對象大體造型、比例及結構和體面關係,要力求造型準確。
(2)單色素描:這一步仍舊用與作品主色調相近的原色,在畫面上將所描繪對象的明暗、光影、深淺、虛實具體而準確地彈射出來,使之成為一幅基本完整的素描。但有一點必須注意,這張素描畢竟不是完成稿,依次還將彈射另外兩種原色。因此,這一步素描稿的深灰每個層次都必須比正式完成稿的深度淺一度到兩度,使另外兩種顏色點彈上去,正好達到理想的深度。否則,完成作品的深度便會“過火”。
畫水粉畫、油畫起稿階段的鉛筆素描或單色素描,只是一個初稿,僅僅是為了更好地把握住畫面造型的準確而已,在大的色彩鋪出來之後,尤其是作品完成之後,素描稿將基本被覆蓋或全部覆蓋掉,此一階段的素描稿便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完成的畫面中幾乎沒有任何作用。而無筆點彩畫的素描稿則不同,它不僅是作畫的初稿、過渡,同時更是完成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幅素描稿,同時也是色彩稿 ,因為它是三原色中構成該作品色彩的主要一色,所以無筆點彩畫的素描階段一定要做到具體而準確。
(3)確定基本色調:前面談到,無筆點彩畫的素描稿是由接近作品主色調的原色彈射而成。它既是素描稿,同時也是色彩稿,而且這一稿的色彩正是三原色中構成其作品色彩的主要一色。由此看來,我們只要再按作品需要在素描稿彈射適應比例的另外兩原色,作品的基本色調便可形成,這幅作品也就基本完成了。
因為黃顏色色度不深,這種淺色點壓在深色之上,會產生浮在表面的感覺,會影響畫面色彩的深度和空間感的表現,也會使畫面變灰而明亮不起來(附圖21)。所以,這一步應該是先在對象需要部分先彈射適量的黃色點,然後再加另一色。
(4)深入刻畫:在基本完成素描關係及色彩關係之後,還要更進一步全面觀察分析。這一階段主要對對象的造型結構、質感、立體感、空間感、明暗、濃淡、色彩冷暖、遠近、虛實等更為具體、準確、深入、細緻的刻畫,使其更為充實、豐富。
(5)調整統一:在深入、具體、細緻刻畫的過程中,難免某些局部出現花、跳、碎等個別失調現象。因此,在作品完成前,必須再進行調整,使其更加統一和完整。
首先應該注意的是,作品的最終創作意圖,是否通過畫面已表現出來,對象主體是否突出,造型是否準確,結構是否嚴緊,色彩是否豐富諧調,立體感、空間感、質感是否已經表現出來了,明暗、深淺、遠近、虛實等處理是否恰到好處,畫面的肌理感覺如何等等。對於上述問題既要通過視覺感受,也要進行理性分析,彼此相互對比、反覆推敲,真正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行修補、調整。在此階段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一切服從於整體。
註:曾用名“無筆無版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