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上人東林禪居

《無盡上人東林禪居》是唐代詩人李頎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無盡上人東林禪居
  • 作者:李頎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無盡上人東林禪居
草堂每多暇,時謁山僧門。
所對但群木,終朝無一言。
我心愛流水,此地臨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虧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①。
禪戶積朝雪,花龕來暮猿。
顧余守耕稼,十載隱田園。
蘿筱慰舂汲,岩潭恣討論。
泄雲豈知限,至道莫探元②。
且願啟關鎖③,於焉微尚存。

注釋譯文

①百衲:百衲衣,即僧衣。衲,補綴義;百衲,極言補綴之多。
②至道:真如實相。
③關鎖:此處比喻閉塞自己,不與外界接觸。

作品鑑賞

該詩一開篇詩人就點出自己過著悠然的隱居生活,空暇有閒,能經常前去拜謁無盡禪師。在心有默契的好友處,沒有虛偽的應酬,只是任性而為,無言就無言,也不必沒話找話說。同時也反應禪悟離言。在相對默坐時,詩人完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冷清的山泉洗淨心塵,隔離了村舍世俗的遠峰上升起太陽,又慢慢落下。山居無人,只和穿著百衲衣的僧人噓寒問暖,猿猴不時前來嬉戲,增添了幾分生氣。接下來的四句,詩人將描述對象轉向自己十年的隱居生活。十年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耕讀自怡,寵唇皆忘。最後四句是敘理議論,表達詩人自己心中所悟。漂泊無定的白雲,沒有固定的形式和蹤跡。至道也是如此,無處不在,無形不現,因而也就沒有一個固定的處所與形態。任何有限的都不是至道,但也不離開至道,“全妄歸真,全事即理”,所以不可執著的追求一個所謂的至道之源,至道無源,處處皆源。原來對於這個隱居還有些執著,覺悟到這樣的道理,就開啟關鎖,不在執著隱居生活。當然也不執著於“不執著隱居生活”。隱就隱,不隱就不隱,一切隨緣。

作者簡介

李頎(690—751),唐詩人。東川(今四川雅安)人。開元二十二年(735)中進士,任新鄉縣尉。由於久未遷升,就辭官歸隱。李頎任俠好道術。其詩內容和體裁都很廣泛,尤以邊塞詩著稱。風格秀麗而雄渾,也不乏激昂慷慨之音。其七言歌行及律詩尤為後世推重。著作有《李頎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