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山寺派,斯里蘭卡上座部佛教的一大派別,其特點是兼習大乘。公元前1世紀,斯里蘭卡國王瓦臘乾跋建無畏山寺,布施給摩訶帝沙長老,以報恩德。摩訶帝沙遂從大寺遷居...
西元前一世紀頃,佛教僧團發生分裂,主張摩哂陀長老正統之僧團稱大寺派,另一派則稱無畏山寺派。大寺派堅持上座部教義與儀軌,傳入今之緬甸、泰國、高棉、寮國等國,...
《島史》是錫蘭現存最古的編年史史詩;《大史》則是摩訶那摩所編的王統編年史詩,可視為大寺派所傳的佛教史。西元四一〇年,中國的法顯大師參訪錫蘭,在無畏山寺...
柢陀林派,古代斯里蘭卡佛教派別。公元前1世紀蘭卡佛教分裂為大寺、無畏山寺兩派之後,無畏山寺的大乘佛教興盛起來。維護大寺傳統的沃哈里克國王曾下令焚燒存於無畏山寺...
這樣,斯里蘭卡的僧團便分成了三派。僧團雖分為三,但都是屬於上座部,他們主要的巴利文三藏經典是相同的。然而無畏山和只陀林寺的長老們都各自著有解釋經典的註疏...
此後,錫蘭僧團出現分化,除傾向修行小乘佛法的大寺上座部一派外,還有修行大乘佛法的無畏山寺上座部一派,兩派出現激烈鬥爭。公元前19~27年,錫蘭的大寺派僧人用僧加羅...
阿耨羅陀補羅城建立無畏山寺(巴Abhayagiri )獻與大寺之長老摩訶帝須(巴Mahātissa ),後摩訶帝須被大寺擯出,其門徒遂與大寺分離而占據無畏山寺,號稱無畏山寺派...
此義釋及無礙解道兩書,攝藏於斯里蘭卡大寺派之經藏中,但屬於無畏山寺派之解脫道論,因有毗曇或阿毗曇曰,屢屢引用此等兩書。中文名 大義釋 領域 宗教 類型 ...
256—266年彌伽梵納·阿巴耶繼位,佛教僧團內部發生糾紛,國王支持傳統的大寺派,兼習大乘的上座部無畏山寺派僧人遭到迫害。276—303年,摩訶舍那在位,繼續發展水利事業...
一、大寺派、無畏山寺派、袛多林派二、林居派和村居派第二節 泰國佛教派別一、蘭那泰王國佛教派別二、素可泰王國等泰國佛教派別第三節 緬甸的佛教派別...
(古斯里蘭卡國,又稱銅碟洲,故斯里蘭卡的部派又稱銅碟部),後來經過分化形成了信仰大乘佛教的無畏山寺上座部和信仰小乘教法的大寺上座部,無畏山一派一度是斯里蘭卡...
他建築了18座新廟,修繕了大寺和無畏山寺,還派宗教使團前往中國進行宗教與文化交流。由於農業的發展,貿易活動不斷增加,斯里蘭卡開始成為東西方貿易貨物的集散地。 [...
摩訶舍那,斯里蘭卡國王。從師僧伽蜜多,熱衷方等派信仰。打擊一直被奉為正統的大寺派,拆毀大寺以裝修無畏山寺,扶持無畏山寺派成為全國勢力最大的僧團。 ...
槃蘇俱利迦派,斯里蘭卡早期佛教異端派別。信奉者亦稱“糞掃衣比丘”。約於公元9世紀中葉從無畏山寺派中分裂而出,以身穿破舊衣服、實行嚴格苦行為特徵。11世紀後...
《妙法供養論》,南傳佛教論典。成書年代和作者不詳。用巴利文撰寫,韻文體。是現存惟一一部無畏山寺派的作品,主要申述該派基本教義。無畏山寺派保留了上座部的...
伐多伽摩尼·阿巴耶,斯里蘭卡國王。在位期間,建造了著名的無畏山寺,支持創建了無畏山寺派,導致了斯里蘭卡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次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