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無核棗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鼠李目
- 科:鼠李科
- 屬:棗屬
- 分布區域:中國河南省鶴壁市淇縣
相關典故,特點,栽培技術要點,民間諺語,
相關典故
只有一傳奇故事為證:據傳說紂王建好鹿台後,在鹿台大宴群臣。席間,宮女端上一大盤紅棗,大臣們吃過後,都連聲誇讚好棗!好棗!唯有紂王捂著牙不吱聲,沉默了半天:“好棗是好棗,差點把我的牙給咯掉了,要是沒核就好了。”打那以後,鹿台一帶的棗就沒有核了,無核棗移到十里以外,五年以後就變硬。由於其產量極低,自殷商時就被列為貢品。
特點
經農業部質檢中心檢測,淇縣無核棗含可溶性總糖66.38%,維生素C含量達146mg/kg,是蘋果的近100多倍,被專家稱為“天然維生素丸”。
無核棗具有鮮明的土特產風格,需求量很大,貨源奇缺,供不應求,價格是普通大棗的5—7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需求量越來越大,產品銷售市場前景廣闊。
無核棗適應性強,耐旱、耐貧瘠,結果早,收益快,壽命長,易管理。在乾旱土薄的山丘地區,坡上坡下均能正常生長結果,一般嫁接幼樹2年結果,4年生幼樹單株結果4.8公斤,7年生棗樹單株結果12.6公斤,最高單株可達到24公斤。現有近百年生大樹,枝葉繁茂,結果纍纍,株產可達50——100公斤,一年栽植,多年受益,故有“鐵桿莊稼”之稱。
栽培技術要點
一.栽植密度 無核棗為喜光樹種,以寬行密株栽植為宜。一般行距4—6米,株距2.5—3米,每畝33—66株。為了早期豐產,可適當密植,按株行距2—3×3米栽植,每畝栽植74—111株。
二.栽植時期 淇縣無核棗春秋兩季均可栽植,近幾年實踐證明,秋季栽植成活率更有保證。
栽植前,要挖80公分見方的栽植坑,如果土質過於粘重,或者石粒含量過大,要加大挖坑範圍,換土改良。栽植前必須施入足量有機肥和少量化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穴施有機肥50—100公斤,磷肥1—2公斤。施入肥料後,先澆水,待土壤下沉後再栽植。
1997年秋,河南省科委、林業廳組織二十多個科研單位的專家,採集了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地30多個品種,在淇縣召開現場品嘗評比及研討會,淇縣無核棗形、色、味俱佳,位列榜首,並被列為珍稀果品予以推廣。2003年又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確定為一級示範園區產品。
民間諺語
一日食三棗,郎中不用找。門前一顆棗,紅顏直到老。要想皮膚好,粥里加紅棗。
五穀加小棗,勝似靈芝草。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