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記憶(無意記憶)

無意識記憶

無意記憶一般指本詞條

無意識記憶是心理學概念之一。是指對大腦對外界信息的存儲功能即記憶進行的一種分類概念。按心理活動是否帶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類,可以將記憶分為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兩種。(其中的“意”,心理學上的解釋是指“意識”,意識問題很複雜,我們在這裡將他解釋為“意志性”和“目的性”,僅為了掌握。)結合記憶過程,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無意識記、無意回憶、有意識記和有意回憶四種。無意識記憶又可稱為程式性記憶、非陳述性記憶和內隱記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意識記憶
  • 屬性:心理學概念之一
  • 特徵1:沒有任何記憶的目的、要求
  • 2:沒有做出任何記憶的意志努力
概念,特徵,簡介,

概念

亦稱“潛意識記憶”、“無意識記憶”。與外顯記憶相對,指人腦內部潛在的不需意識參與的一種無覺察的記憶,亦即不依賴於對先前經驗的有意識恢復的一種自然的記憶。20世紀50年代以來,關於內隱記憶的實驗研究積累了不少資料。
主要來自五個不同但又相互交叉的研究領域: (1)再學時的節省,斯萊梅卡(Slamecka et al.,1985)等人認為,可以把再學時的節省當做內隱記憶的指標。(2)閾下編碼刺激的作用,即不為被試知覺到的刺激,能被知覺系統做出高水平的加工。(3)無意識學習,雷伯等人(Reberet al.,1976)證明人能夠進行內隱學習,在沒有意識參與的情況下能學會確定符合語法的字母串,在語法規則較為複雜時記憶性的內隱學習比規則發現性的外顯學習更有效。(4)啟動效應,即由於近期與某一刺激的接觸而使對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故學習時的啟動物和測驗階段的目標詞可導致反應時正確率的提高。(5)健忘症病人的內隱記憶,他們雖不能外顯地記得曾完成的任務,但卻能獲得諸如追趕旋轉體和鏡形跟蹤等運動技能。他們還能表現出對所獲得的信息的啟動效應和虛構一些人們的信息。
目前西方對內隱記憶的幾種理解: (1)它對信息的提取是無意識的。(2)它是啟動效應的種類之一,即重複啟動效應。(3)它是不要求被試有意識地去回憶所學習的內容而只要求完成某項操作的任務。(4)它提出一個多種記憶說的理論假設,人可能存在由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兩個相對獨立的記憶機能系統。

特徵

①、無意記憶的四個特徵:
一是沒有任何記憶的目的、要求;
二是沒有做出任何記憶的意志努力;
三是沒有採取任何的記憶方法;
四是記憶的自發性,並帶有片面性。
②、有意記憶的相對於無意記憶,也具有四個特徵:
一是有預定的記憶目的和要求;
二是需要作出記憶的意志努力;
三是需要作出運用一定的記憶方法;
四是具有自控性和創造性。

簡介

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是相輔相成的,並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也就是說,無意記憶可以向有意記憶轉化,有意記憶也可以向無意記憶轉化。這些條件包括:
第一,實踐或認識任務的需要是兩者相互轉化的根本條件。
第二,信息強度的變化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第三,人的主觀處於何種狀態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第四,所掌握的記憶技能的熟練程度是轉化的必要條件。
第五,精神高度集中,然後思想放鬆,常常是有意記憶向無意記憶轉化的有利時機。
無意識記憶是中國陸軍特種部隊訓練的一部分,但這是分人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的。
必須要大量無意識的重複朗讀或者學習才可以建立記憶迴路。
大腦的生理學表明,與大腦記憶密切相關的是大腦新皮層的顳葉舊皮層的海馬,大量而快速地向大腦無意識地輸入各種信息,這對大腦的來說,無疑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這種刺激作用的速度越快越多,就越能夠在海馬構築起清晰而堅固的記憶迴路。
大腦大腦
通過重複朗讀或學習的方法,一定會使大腦深層部分的神經迴路得到刺激,這些刺激的最終結果,必將形成與右腦有關的圖像能力,因此在大腦中將可能出現左右腦迴路大面積相連的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