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之路--一位進藏老兵的回憶錄》編著者白雲洲。 讀了白雲洲同志的《無悔之路--一位進藏老兵的回憶錄》,仿佛把我們帶回到那充滿激情和理想的戰鬥歲月,高原雪域的奇景、漢藏人民團結戰鬥的情誼、風雲變幻的敵我鬥爭環境、豐富多彩的軍區文藝戰士的生活,歷歷在目,令人不忍釋卷。書中記述生動,語言優美,內容有趣,情緒樂觀,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思考,再一次展示了那個年代軍人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精神。正如白雲洲同志所說的:“一個人若在一個地方灑過汗水,流過鮮血,付出過辛勞,他必然會無怨無悔地熱愛、保護這塊地方,並一往情深!”
基本介紹
- 書名:無悔之路
- 出版社:中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南大學出版社
- 作者:白雲洲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8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870979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無悔之路--一位進藏老兵的回憶錄》編著者白雲洲
白雲洲同志原在中央警衛團文工隊工作,主要是為中央首長演出和伴奏。首都北京是個和平和舒適的地方,他在1958年5月8日調往西藏工作,這對於白雲洲同志來說是一次人生的考驗,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的。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們,有著堅定的信仰,有著昂揚的為祖國現身的激情。他們回響毛主席黨中央的號召,為著西藏人民的幸福,為著祖國邊疆安全,義無反顧地放棄內地舒適安全的生活,進軍西藏!
白雲洲同志原在中央警衛團文工隊工作,主要是為中央首長演出和伴奏。首都北京是個和平和舒適的地方,他在1958年5月8日調往西藏工作,這對於白雲洲同志來說是一次人生的考驗,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的。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們,有著堅定的信仰,有著昂揚的為祖國現身的激情。他們回響毛主席黨中央的號召,為著西藏人民的幸福,為著祖國邊疆安全,義無反顧地放棄內地舒適安全的生活,進軍西藏!
作者簡介
白雲洲,男,1934年10月生於河北武安,早年參軍入伍,為公安軍內一師與中央警衛團文工隊隊員,1958年志願調入西藏軍區文工團,輾轉雪域高原。為全軍著名演奏家、作曲家。
圖書目錄
前奏
第一樂章 徐緩的行板
一、成都
初見成都
峨眉五人行
慰問駐川剿匪部隊
二、雅安
文工團,還是武工隊
進藏第一關
雨城印象
二呀那二郎山
大渡河水與瀘定橋
康定溜溜的城
康藏路上的道班和兵站
三、甘孜
第一個下馬威
正遇民主改革
高原的太陽與蔚藍的天空
翻越雀兒山
金沙江邊
四、昌都
為何平叛
邦達草原和怒江
遇險的幸運
在左貢的密林里
政治學習小插曲
難過的星期天
《紅霞》與黃鸝
回拉薩不能走康藏路
五、柳園
戈壁奇觀
紅柳
走進柴達木
六、格爾木
崑崙山的小草
喝氧是啥滋味
紅旗兵站和高原汽車兵
七、那曲(黑河)
路遇叛匪
黑河——那曲印記
歸心似箭
第二樂章 戰鬥進行曲
八、拉薩(一)
八郭街
“呀古西扎都”
“統戰,統戰,請客吃飯”
難得的學習民間音樂的機會
1959年3月10日
“這可不是演戲”
拉薩戰役中的文藝兵
難忘啊,戰地工作隊
百萬農奴站起來
敲破的鑼鼓與活報劇
九、山南(洛卡)
古老的澤當
關門打狗
拉加里
隆子宗
下連當兵
行軍路上
尼姑廟與小樹林
戰地的收穫
八醫院新來了上海姑娘
十、拉薩(二)
北京拉薩緊相連
內地來了新同志,藏族有了新學員
修納金電站
生產菜地的故事
“政治上可不能傷風感冒”
十一、日喀則
“我家就在日喀則”
“我們向上走”
江孜城堡與亞東邊防
帕里高原上的打魚班
珠穆朗瑪峰是仙女
十二、達孜
溪卡的春天
野獸睡臥在我的身上
都是野兔惹的禍
翻譯的笑話
十三、拉薩(三)
青年監督崗
打獵的得失
同志,你走錯了路
高天滾滾寒流急
十四、金東
崎嶇難行的邊防路
風雪除夕夜
我就愛照這塊大石頭
好崗好崗,十二至兩
桃花民歌核桃
十五、林芝
文工團來了張政委
排練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的故事
我的“羅曼司”
車禍與山毛桃
尼則 兩萬林芝靈芝
松宗步校與然烏湖
十六、昌都(二)
二進昌都
張政委推我上演笛子獨奏
汽車輪子滾進軍區,才能算安全完成任務
女同志們是好樣的
十七、拉薩(四)
簡單而又熱鬧的婚禮
日光城的雨災
革命歷史歌曲的演出
擇繞橋頭的槍聲
曲水渡口的強運
十八、達旺
到前線去
達旺的霧
這一仗打得真漂亮
我們見到了張國華司令員
達旺的情
毛主席命令我撤軍
路過戰俘營
達旺的路
第三樂章 熱烈的快板
十九、西寧
我們是中央慰問團
鹽湖、鹽橋、鹽巴路和鹽晶
藍色的青海湖
倒淌河與日月山
火車一聲叫,我們流下了眼淚
全國都在學雷鋒
二十、北京(一)
進京的激動
高原上下來一群黑兵
三座門與西直門招待所
五年後又在北京過“五一”
周總理為我們更改劇名
幾則趣聞趣事
電台錄製藏族樂曲和樂器改良
國慶節我們站在天安門的觀禮台上
二十一、天津
回家的感覺
天津衛的吃
舊地重遊
拜訪老師
北倉掃墓
二十二、上海
在津浦鐵路的列車上
北京西路與南京路
方言 習俗 趣事
雨天去浦東
北蔡與周浦
大世界、城隍廟和外灘
二十三、武漢
逆水行舟
漢口高級步校
入黨
寒流與熱潮
民眾樂園演出的啟示
朱部長親臨督戰
第四樂章 恢宏的廣板
二十四、北京(二)
西苑旅社
部隊文藝工作者的節日
“該我們了”!
在“火爐”中的暫短時光
東四旅館
訪尼演出節目單
兩次很有意思的觀摩
國慶節怎能沒有歌舞的演出
跟著《東方紅》活動的紀事
出國前的準備
回到拉薩
二十五、加德滿都
迎著風雪路,走出國門
過友誼橋
預演,怎么沒有掌聲
皇家劇院
加冕旅館
在大使館換肚子
廣場演出與帕坦
與文藝界聯歡
叄觀老王宮和佛祖聖地
巴拉比斯
友誼橋頭的聯歡
二十六、拉薩(五)
我們受到對外文委的表彰
共產黨員住孬房
西藏的節日與慶祝自治區成立
不是尾聲的結尾
附錄 遠離拉薩的門堆鄉——參加“三教”工作隊的日記
後記
第一樂章 徐緩的行板
一、成都
初見成都
峨眉五人行
慰問駐川剿匪部隊
二、雅安
文工團,還是武工隊
進藏第一關
雨城印象
二呀那二郎山
大渡河水與瀘定橋
康定溜溜的城
康藏路上的道班和兵站
三、甘孜
第一個下馬威
正遇民主改革
高原的太陽與蔚藍的天空
翻越雀兒山
金沙江邊
四、昌都
為何平叛
邦達草原和怒江
遇險的幸運
在左貢的密林里
政治學習小插曲
難過的星期天
《紅霞》與黃鸝
回拉薩不能走康藏路
五、柳園
戈壁奇觀
紅柳
走進柴達木
六、格爾木
崑崙山的小草
喝氧是啥滋味
紅旗兵站和高原汽車兵
七、那曲(黑河)
路遇叛匪
黑河——那曲印記
歸心似箭
第二樂章 戰鬥進行曲
八、拉薩(一)
八郭街
“呀古西扎都”
“統戰,統戰,請客吃飯”
難得的學習民間音樂的機會
1959年3月10日
“這可不是演戲”
拉薩戰役中的文藝兵
難忘啊,戰地工作隊
百萬農奴站起來
敲破的鑼鼓與活報劇
九、山南(洛卡)
古老的澤當
關門打狗
拉加里
隆子宗
下連當兵
行軍路上
尼姑廟與小樹林
戰地的收穫
八醫院新來了上海姑娘
十、拉薩(二)
北京拉薩緊相連
內地來了新同志,藏族有了新學員
修納金電站
生產菜地的故事
“政治上可不能傷風感冒”
十一、日喀則
“我家就在日喀則”
“我們向上走”
江孜城堡與亞東邊防
帕里高原上的打魚班
珠穆朗瑪峰是仙女
十二、達孜
溪卡的春天
野獸睡臥在我的身上
都是野兔惹的禍
翻譯的笑話
十三、拉薩(三)
青年監督崗
打獵的得失
同志,你走錯了路
高天滾滾寒流急
十四、金東
崎嶇難行的邊防路
風雪除夕夜
我就愛照這塊大石頭
好崗好崗,十二至兩
桃花民歌核桃
十五、林芝
文工團來了張政委
排練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的故事
我的“羅曼司”
車禍與山毛桃
尼則 兩萬林芝靈芝
松宗步校與然烏湖
十六、昌都(二)
二進昌都
張政委推我上演笛子獨奏
汽車輪子滾進軍區,才能算安全完成任務
女同志們是好樣的
十七、拉薩(四)
簡單而又熱鬧的婚禮
日光城的雨災
革命歷史歌曲的演出
擇繞橋頭的槍聲
曲水渡口的強運
十八、達旺
到前線去
達旺的霧
這一仗打得真漂亮
我們見到了張國華司令員
達旺的情
毛主席命令我撤軍
路過戰俘營
達旺的路
第三樂章 熱烈的快板
十九、西寧
我們是中央慰問團
鹽湖、鹽橋、鹽巴路和鹽晶
藍色的青海湖
倒淌河與日月山
火車一聲叫,我們流下了眼淚
全國都在學雷鋒
二十、北京(一)
進京的激動
高原上下來一群黑兵
三座門與西直門招待所
五年後又在北京過“五一”
周總理為我們更改劇名
幾則趣聞趣事
電台錄製藏族樂曲和樂器改良
國慶節我們站在天安門的觀禮台上
二十一、天津
回家的感覺
天津衛的吃
舊地重遊
拜訪老師
北倉掃墓
二十二、上海
在津浦鐵路的列車上
北京西路與南京路
方言 習俗 趣事
雨天去浦東
北蔡與周浦
大世界、城隍廟和外灘
二十三、武漢
逆水行舟
漢口高級步校
入黨
寒流與熱潮
民眾樂園演出的啟示
朱部長親臨督戰
第四樂章 恢宏的廣板
二十四、北京(二)
西苑旅社
部隊文藝工作者的節日
“該我們了”!
在“火爐”中的暫短時光
東四旅館
訪尼演出節目單
兩次很有意思的觀摩
國慶節怎能沒有歌舞的演出
跟著《東方紅》活動的紀事
出國前的準備
回到拉薩
二十五、加德滿都
迎著風雪路,走出國門
過友誼橋
預演,怎么沒有掌聲
皇家劇院
加冕旅館
在大使館換肚子
廣場演出與帕坦
與文藝界聯歡
叄觀老王宮和佛祖聖地
巴拉比斯
友誼橋頭的聯歡
二十六、拉薩(五)
我們受到對外文委的表彰
共產黨員住孬房
西藏的節日與慶祝自治區成立
不是尾聲的結尾
附錄 遠離拉薩的門堆鄉——參加“三教”工作隊的日記
後記
文摘
大渡河水與瀘定橋
汽車下山,以為是個痛快事,誰知卻並不那么簡單。因為險路、彎路特多,車隊隊長警告駕駛員,下坡千萬不可熄火溜滑行車,以防緊急情況下,手剎制動不及發生事故。所以,耳邊總是聽到“叱一出”的剎車聲,接著就是車身一咣當。真是:上山不容易,下山更是難。下了不知多久,我從高空向下看,發現瀘定橋像一組沙盤模型,坐落在群山翠綠的環繞之中。畫面越來越近也越來越大了,由於耳鼓膜受氣壓影響,突然一下子聽到大渡河咆哮聲比汽車的馬達聲還響。車停下來,我幾乎是跑上滬定橋的。鐵索橋啊,英雄的橋,我今天是真真實實地站在了你的上面。木板稀疏地排放在跨河的鐵鏈子上,橋身搖搖晃晃、顫顫悠悠,下面是滔滔的大渡河水,叫人看著聽著有些恐懼。我在公安軍政幹校學習時,曾聽過王元和副政委講過長征的故事,想像當年紅軍十八勇士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時,敵人曾把橋上的木板抽掉了,在槍林彈雨中得從鐵索上爬過去,是何等困難啊!於是很多電影鏡頭在腦海中閃過。我從晃動的橋上走過去,還真不好掌握平衡,只在對面的小廟那邊逗留了一下,就回來坐車過河。公路橋也是吊橋,汽車平穩地從橋上通過,心中響起歌頌修築康藏路的大合唱《英雄戰勝大渡河》:“萬里風雪蓋吆高原噢,大渡河水浪滔天,進軍的道路被它攔……”歌中那“咳唑咳唑”的氣勢,真實反映著修路架橋時的拼搏情景,即便有“藏胞支援了牛皮船”。那第一批划過浩滔急流旋渦的戰士,也是真正的勇士,在那樣的條件下架起這樣的橋樑,確實是英雄戰勝的大渡河。
康定溜溜的城
在康藏路上,康定不僅是個重鎮,同時又是自治州的首府。有名的是跑馬山,正如民歌中所唱:“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吆,跑馬溜溜的山下康定溜溜的城吆……”由於地勢較高,山顯得並不怎么高,也沒有哪個山頭異峰突起,像一根鏈條似的,幾乎把康定城包圍起來。我們到的時候剛過中午,是個陰天,就覺得天好像矮了不少,壓得低低的,房子就顯得更矮,還有一些棕褐色的牛毛帳篷,都蓋了薄薄一層炊煙,我第一次聞到與內地農村不同的燒柴香熏味,“老西藏”們說這是他們燒山上小松柏樹根和牛糞所特有的味道。由此可想為什麼這裡山上的植物不像二郎山那樣茂密。一條大街還挺熱鬧,人流中漢族藏族都有,這使我產生了好奇與新鮮感。我恍然悟出《康定情歌》的曲調中那種特別的風格魅力,它具有我國西南地區音樂羽調式的旋律,很難分出它是漢族的還是藏族的。我們沒住康定軍分區,因為那屬成都軍區管轄,汽車開進了康定兵站。兵站的同志說,這裡有一個溫泉,大家可以去洗一個溫泉澡,我們聽了很稀奇,分別男女各一撥去洗。入還未到那裡,一股硫磺昧撲鼻而來,只見一個沒有門窗的大空房子。似乎無人管理也不用買票,水泥砌的大池塘熱氣騰騰,同時可以容納二三十A洗浴,圍著池塘有一道水槽,不斷地流出溫泉的熱水進行補充交換。我們有些同志不懂,用溫泉水來洗頭,打上肥皂越洗越黏,結果頭髮像氈子一般,最後還是用淡水好不容易才洗乾淨。正在洗得高興,忽然來了一幫藏族女牧民,她們說說笑笑地脫著衣服也要來洗,嚇得我們趕緊穿上衣服跑回兵站,她們還嗷嗷地叫著笑話我們,可見藏族婦女的開朗,風俗和觀念與我們大不相同。而同樣是藏族,這裡的語言和衣著打扮,與西藏裡面的藏族也不一樣。由於地域不同,西藏那邊稱這一帶連同巴塘等地區為康區,把這裡的人叫做康巴。所以,舊建制有西康省,不過,那還包括昌都和雅安等地區在內。
康藏路上的道班和兵站
我們離開康定不久便開始翻越折多山。折多山和二郎山不同,這裡已經不見樹木森林。有些山變得荒禿禿的了,海拔比那邊高起來許多。遇有停車休息,下車走路,感覺有些喘,明明是幾步路的事,卻用了很大力氣還達不到目的。“老西藏”們說,這就是高原上空氣稀薄的缺氧現象,初次來到高原,是要有一個適應過程的。到了兵站,扛背包,裝卸演出物資,均感覺比平時吃力得多,有些同志覺得有些頭疼,也有個別的人想嘔吐,不想吃飯。孫政委關照大家不要恐慌,這是正常現象。兵站的醫生也來關心地問我們有何不適。儘管如此,晚上的演出並不受影響。演員們就是這樣,~上舞台就“忘乎所以”了。在道孚和爐霍兵站的演出,站長叫人一定要把附近的道班工人請來一同觀看。2000多公里的康藏線上,有無數個擔負養護公路的道班(約30公璺便設一個),每班有五六個人。他們的工作條件十分艱苦,自然環境的惡劣是想像不到的,每天氣候變幻莫測,一日裡可能會遇上春夏秋冬和風沙雨雪,新建的路基還不十分牢固,土石流等災害隨時都會發生,他們的活永遠也乾不完。那時的勞動工具還很落後,幹活全靠手搬杴鏟,最多有個手推車。他們長期工作生活在這漫長路段上,三天見不到一個人、也說不上兩句話。其辛苦程度和枯燥、單調的生活,是可想而知或可想也不得而知的。由此可見站長請他們來看演出的良苦用心,也許這時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難得的節目。我們也感到是多么的必要和應該。
P20-P21
汽車下山,以為是個痛快事,誰知卻並不那么簡單。因為險路、彎路特多,車隊隊長警告駕駛員,下坡千萬不可熄火溜滑行車,以防緊急情況下,手剎制動不及發生事故。所以,耳邊總是聽到“叱一出”的剎車聲,接著就是車身一咣當。真是:上山不容易,下山更是難。下了不知多久,我從高空向下看,發現瀘定橋像一組沙盤模型,坐落在群山翠綠的環繞之中。畫面越來越近也越來越大了,由於耳鼓膜受氣壓影響,突然一下子聽到大渡河咆哮聲比汽車的馬達聲還響。車停下來,我幾乎是跑上滬定橋的。鐵索橋啊,英雄的橋,我今天是真真實實地站在了你的上面。木板稀疏地排放在跨河的鐵鏈子上,橋身搖搖晃晃、顫顫悠悠,下面是滔滔的大渡河水,叫人看著聽著有些恐懼。我在公安軍政幹校學習時,曾聽過王元和副政委講過長征的故事,想像當年紅軍十八勇士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時,敵人曾把橋上的木板抽掉了,在槍林彈雨中得從鐵索上爬過去,是何等困難啊!於是很多電影鏡頭在腦海中閃過。我從晃動的橋上走過去,還真不好掌握平衡,只在對面的小廟那邊逗留了一下,就回來坐車過河。公路橋也是吊橋,汽車平穩地從橋上通過,心中響起歌頌修築康藏路的大合唱《英雄戰勝大渡河》:“萬里風雪蓋吆高原噢,大渡河水浪滔天,進軍的道路被它攔……”歌中那“咳唑咳唑”的氣勢,真實反映著修路架橋時的拼搏情景,即便有“藏胞支援了牛皮船”。那第一批划過浩滔急流旋渦的戰士,也是真正的勇士,在那樣的條件下架起這樣的橋樑,確實是英雄戰勝的大渡河。
康定溜溜的城
在康藏路上,康定不僅是個重鎮,同時又是自治州的首府。有名的是跑馬山,正如民歌中所唱:“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吆,跑馬溜溜的山下康定溜溜的城吆……”由於地勢較高,山顯得並不怎么高,也沒有哪個山頭異峰突起,像一根鏈條似的,幾乎把康定城包圍起來。我們到的時候剛過中午,是個陰天,就覺得天好像矮了不少,壓得低低的,房子就顯得更矮,還有一些棕褐色的牛毛帳篷,都蓋了薄薄一層炊煙,我第一次聞到與內地農村不同的燒柴香熏味,“老西藏”們說這是他們燒山上小松柏樹根和牛糞所特有的味道。由此可想為什麼這裡山上的植物不像二郎山那樣茂密。一條大街還挺熱鬧,人流中漢族藏族都有,這使我產生了好奇與新鮮感。我恍然悟出《康定情歌》的曲調中那種特別的風格魅力,它具有我國西南地區音樂羽調式的旋律,很難分出它是漢族的還是藏族的。我們沒住康定軍分區,因為那屬成都軍區管轄,汽車開進了康定兵站。兵站的同志說,這裡有一個溫泉,大家可以去洗一個溫泉澡,我們聽了很稀奇,分別男女各一撥去洗。入還未到那裡,一股硫磺昧撲鼻而來,只見一個沒有門窗的大空房子。似乎無人管理也不用買票,水泥砌的大池塘熱氣騰騰,同時可以容納二三十A洗浴,圍著池塘有一道水槽,不斷地流出溫泉的熱水進行補充交換。我們有些同志不懂,用溫泉水來洗頭,打上肥皂越洗越黏,結果頭髮像氈子一般,最後還是用淡水好不容易才洗乾淨。正在洗得高興,忽然來了一幫藏族女牧民,她們說說笑笑地脫著衣服也要來洗,嚇得我們趕緊穿上衣服跑回兵站,她們還嗷嗷地叫著笑話我們,可見藏族婦女的開朗,風俗和觀念與我們大不相同。而同樣是藏族,這裡的語言和衣著打扮,與西藏裡面的藏族也不一樣。由於地域不同,西藏那邊稱這一帶連同巴塘等地區為康區,把這裡的人叫做康巴。所以,舊建制有西康省,不過,那還包括昌都和雅安等地區在內。
康藏路上的道班和兵站
我們離開康定不久便開始翻越折多山。折多山和二郎山不同,這裡已經不見樹木森林。有些山變得荒禿禿的了,海拔比那邊高起來許多。遇有停車休息,下車走路,感覺有些喘,明明是幾步路的事,卻用了很大力氣還達不到目的。“老西藏”們說,這就是高原上空氣稀薄的缺氧現象,初次來到高原,是要有一個適應過程的。到了兵站,扛背包,裝卸演出物資,均感覺比平時吃力得多,有些同志覺得有些頭疼,也有個別的人想嘔吐,不想吃飯。孫政委關照大家不要恐慌,這是正常現象。兵站的醫生也來關心地問我們有何不適。儘管如此,晚上的演出並不受影響。演員們就是這樣,~上舞台就“忘乎所以”了。在道孚和爐霍兵站的演出,站長叫人一定要把附近的道班工人請來一同觀看。2000多公里的康藏線上,有無數個擔負養護公路的道班(約30公璺便設一個),每班有五六個人。他們的工作條件十分艱苦,自然環境的惡劣是想像不到的,每天氣候變幻莫測,一日裡可能會遇上春夏秋冬和風沙雨雪,新建的路基還不十分牢固,土石流等災害隨時都會發生,他們的活永遠也乾不完。那時的勞動工具還很落後,幹活全靠手搬杴鏟,最多有個手推車。他們長期工作生活在這漫長路段上,三天見不到一個人、也說不上兩句話。其辛苦程度和枯燥、單調的生活,是可想而知或可想也不得而知的。由此可見站長請他們來看演出的良苦用心,也許這時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難得的節目。我們也感到是多么的必要和應該。
P20-P21
後記
20世紀80年代初,我告別了幾十年過慣了的軍旅文藝生涯,轉業到了我非常生疏的上海。在擔任市民眾藝術館的領導工作和輔導、開展民眾文化活動中,結識了很多年輕的朋友。我喜歡和他們聊天談心,當他們知道了我有一段西藏部隊的工作經歷後,都叫我講講雪域高原的各種民族風情與邊疆的戰鬥故事。我常常是口無遮攔地把我那些所見所聞一一道來,他們不僅愛聽,而且有同志還建議我寫出並出版。可是由於工作忙碌和自覺水平有限,我只能一笑了之。後來,退休了,賦閒了,有了空在電腦上學著打字玩,於是開始磕磕巴巴地寫起了回憶文章。沒想到一發不可收。在兒子兒媳的鼓勵下,竟然斷斷續續集成了二十多萬字的草稿。
今天,看著我的拙作《無悔之路》的清樣,思緒閃閃地仿佛又回到那些難以忘懷的歲月。我問自己,這能叫做一本書么?恐怕不算吧。它都是些幾十年前的瑣事,是我個人成長之路的一段“流水賬”,也是我作為部隊文工團中的一員在服役中的片段經歷。怎么能叫做一本書呢?書,應該是知識的海洋。我記錄的這些東西,只能說明當年我們就是這樣生活的,這樣思想的,也是以這樣態度對待所發生的一切的。黨的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滲沁的,鍛鍊是在烈火中勤敲夯打的,信仰是在認知真理的實踐中不斷地鞏固與堅定的,熱愛西藏這塊寶地的情感也是在忘我的付出中加深加厚的。如果有人能讀到它,別管本文的粗淺和平淡,只要從中對我們這一代人有所了解,給予些許理解,或許有所啟迪,就是我非常欣慰的。感謝中南大學出版社的同志們,特別是謝貴良編輯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與汗水,從審稿、編輯,到排版、校對、印刷,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
在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老上級、老首長魏克同志,他在擔任我們的部長時,不僅領導我們努力為兵服務,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還經常指導我們的文藝創作活動,常常還直接將他收集到的西藏文史材料為我們作報告。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他在耄耋之年,仍壯心不已地堅持寫作,發表和出版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更感人至深的是,他在百忙中為我的《無悔之路》欣然作序。雖然老首長是自家人,自己人不言謝,但我從心眼裡的感激之情,是無以言表的。在這火爐般的上海夏夜,遙祝魏部長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無悔之路》,永不後悔!
今天,看著我的拙作《無悔之路》的清樣,思緒閃閃地仿佛又回到那些難以忘懷的歲月。我問自己,這能叫做一本書么?恐怕不算吧。它都是些幾十年前的瑣事,是我個人成長之路的一段“流水賬”,也是我作為部隊文工團中的一員在服役中的片段經歷。怎么能叫做一本書呢?書,應該是知識的海洋。我記錄的這些東西,只能說明當年我們就是這樣生活的,這樣思想的,也是以這樣態度對待所發生的一切的。黨的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滲沁的,鍛鍊是在烈火中勤敲夯打的,信仰是在認知真理的實踐中不斷地鞏固與堅定的,熱愛西藏這塊寶地的情感也是在忘我的付出中加深加厚的。如果有人能讀到它,別管本文的粗淺和平淡,只要從中對我們這一代人有所了解,給予些許理解,或許有所啟迪,就是我非常欣慰的。感謝中南大學出版社的同志們,特別是謝貴良編輯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與汗水,從審稿、編輯,到排版、校對、印刷,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
在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老上級、老首長魏克同志,他在擔任我們的部長時,不僅領導我們努力為兵服務,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還經常指導我們的文藝創作活動,常常還直接將他收集到的西藏文史材料為我們作報告。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他在耄耋之年,仍壯心不已地堅持寫作,發表和出版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更感人至深的是,他在百忙中為我的《無悔之路》欣然作序。雖然老首長是自家人,自己人不言謝,但我從心眼裡的感激之情,是無以言表的。在這火爐般的上海夏夜,遙祝魏部長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無悔之路》,永不後悔!
序言
毛澤東同志在1950年1月2日指示:“進軍及經營西藏是黨的光榮而又艱苦的任務。”鄧小平政委同年2月6日為進軍西藏部隊題詞:“接受與完成黨所給予的最艱苦的任務,是每個共產黨員每個革命軍人無上的光榮。”西藏軍區全體指戰員和地方工作人員經過克服和忍耐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勝利地完成了這一任務。而西藏軍區文工團的同志們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白雲洲同志原在中央警衛團文工隊工作,主要是為中央首長演出和伴奏。首都北京是個和平和舒適的地方,他在1958年5月8日調往西藏工作,這對於白雲洲同志來說是一次人生的考驗,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的。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們,有著堅定的信仰,有著昂揚的為祖國現身的激情。他們回響毛主席黨中央的號召,為著西藏人民的幸福,為著祖國邊疆安全,義無反顧地放棄內地舒適安全的生活,進軍西藏!
我依稀記得白雲洲同志來到西藏後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在為藏族同胞和進藏戰士們的演出中,那支笛子鳴奏著戰士喜愛的曲調;那雙指揮的大手,喊著大嗓門領教部隊唱歌;他用半通不通的藏語與農牧民交流記錄民族歌調;在行軍演出中肩背武器樂器和天幕大包袱,依然精神十足地和同志們有說有笑,積極樂觀,同志們都親切地叫他“大老白”……經過這些考驗和鍛鍊,他已經是一名出色的高原文藝戰士了。
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司令員陳明義將軍曾這樣評價西藏軍區文工團:“他們在艱苦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在少數民族地區中,在任務繁重和錯綜複雜的鬥爭中,培養出長期建藏、邊疆為家、艱苦創業、自覺遵守政策紀律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而白雲洲同志的《無悔之路》,正是對這種西藏精神在西藏文藝兵工作生活中生動、具體而真實的寫照。
讀了白雲洲同志的《無悔之路》,仿佛把我們帶回到那充滿激情和理想的戰鬥歲月,高原雪域的奇景、漢藏人民團結戰鬥的情誼、風雲變幻的敵我鬥爭環境、豐富多彩的軍區文藝戰士的生活,歷歷在目,令人不忍釋卷。書中記述生動,語言優美,內容有趣,情緒樂觀,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思考,再一次展示了那個年代軍人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精神。正如白雲洲同志所說的:“一個人若在一個地方灑過汗水,流過鮮血,付出過辛勞,他必然會無怨無悔地熱愛、保護這塊地方,並一往情深!”
是的,“大老白們”是無悔的,我們都是無悔的。我相信,我們共和國的每一代人,都會在這塊浸透著自己汗水和鮮血的土地上無悔地奮鬥終生!
白雲洲同志原在中央警衛團文工隊工作,主要是為中央首長演出和伴奏。首都北京是個和平和舒適的地方,他在1958年5月8日調往西藏工作,這對於白雲洲同志來說是一次人生的考驗,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的。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們,有著堅定的信仰,有著昂揚的為祖國現身的激情。他們回響毛主席黨中央的號召,為著西藏人民的幸福,為著祖國邊疆安全,義無反顧地放棄內地舒適安全的生活,進軍西藏!
我依稀記得白雲洲同志來到西藏後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在為藏族同胞和進藏戰士們的演出中,那支笛子鳴奏著戰士喜愛的曲調;那雙指揮的大手,喊著大嗓門領教部隊唱歌;他用半通不通的藏語與農牧民交流記錄民族歌調;在行軍演出中肩背武器樂器和天幕大包袱,依然精神十足地和同志們有說有笑,積極樂觀,同志們都親切地叫他“大老白”……經過這些考驗和鍛鍊,他已經是一名出色的高原文藝戰士了。
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司令員陳明義將軍曾這樣評價西藏軍區文工團:“他們在艱苦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在少數民族地區中,在任務繁重和錯綜複雜的鬥爭中,培養出長期建藏、邊疆為家、艱苦創業、自覺遵守政策紀律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而白雲洲同志的《無悔之路》,正是對這種西藏精神在西藏文藝兵工作生活中生動、具體而真實的寫照。
讀了白雲洲同志的《無悔之路》,仿佛把我們帶回到那充滿激情和理想的戰鬥歲月,高原雪域的奇景、漢藏人民團結戰鬥的情誼、風雲變幻的敵我鬥爭環境、豐富多彩的軍區文藝戰士的生活,歷歷在目,令人不忍釋卷。書中記述生動,語言優美,內容有趣,情緒樂觀,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思考,再一次展示了那個年代軍人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精神。正如白雲洲同志所說的:“一個人若在一個地方灑過汗水,流過鮮血,付出過辛勞,他必然會無怨無悔地熱愛、保護這塊地方,並一往情深!”
是的,“大老白們”是無悔的,我們都是無悔的。我相信,我們共和國的每一代人,都會在這塊浸透著自己汗水和鮮血的土地上無悔地奮鬥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