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偵探(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無名偵探”是美國推理小說作家比爾·普洛奇尼在自己的一系列推理小說中塑造的一位私家偵探,首次登場是在1967年的短篇作品,第一個長篇則發表於四年後的1971年。截至2010年,該“無名偵探”系列小說已經多達34部長篇和三部短篇集(以上參考自《迷霧》一書中作者寫的《致各位中國的讀者》,新星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但由於作者在小說中始終沒有提到此人的尊姓大名,故被稱作“無名偵探”。在近四十餘年的時間跨度中,這位始終沒有名字的偵探,與他的創造者和讀者們共同成長,成為偵探小說史上最特殊鮮明的偵探形象之一。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作者簡介,相關作品,

人物簡介

提到小說中的私家偵探,人們會想起許多光輝的名字,以及他們或堅毅、或古怪性格。然而在這些名偵探中卻有一位是因為“沒有名字”而揚名天下的。比爾·普洛奇尼一直未能給自己筆下一系列暢銷偵探小說的主角取一個響亮的名字,這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純屬意外,如今已不可考,但是這位“無名偵探”的魅力絕不遜於你所知道的任何一個偵探。他是一個標準的私人偵探,也是一個標準的普通人;他會出生入死,解決最複雜的謎團,也會在路上停下來幫陌生人修車,在公車上給孕婦讓座,和朋友一起打撲克、看比賽。他的形象如此鮮活,以至於沒有名字也能被讀者們牢牢記住。
比爾·普洛奇尼筆下的無名偵探與傳統歐美硬漢偵探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所經辦的案件類型非常廣泛。比爾·普洛奇尼被稱為貫穿古典與冷硬的派系調解者,從古典的密室推理到西部風格的生死一線,從精確縝密邏輯到輕鬆幽默的遊戲,他在各種風格的小說上都有所建樹,從而終結了本格解謎小說和冷硬犯罪小說向來各霸一方的僵局。他始終堅持低限度的暴力情節和高水準的布局謀篇,讓他的作品更有可讀性,更接近推理小說注重解謎樂趣的核心。

作者簡介

比爾·普洛奇尼 Bill Pronzini(1943- )
比爾·普洛奇尼1943年4月13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全名威廉·約翰·普洛奇尼。成為作家之前,他從事過很多種工作,直至1969年才開始專職寫作。1971年,普洛奇尼推出自己的首部作品《跟蹤者》,以及“無名偵探”系列的首部長篇作品《搶奪》。從此筆耕不輟,到2010年的時候已有百部以上的作品問世,而“無名偵探”系列小說也已經多達34部長篇和三部短篇集。
比爾·普洛奇尼結過三次婚,現任妻子瑪西亞·穆勒也是一位著名的偵探小說作家。二人曾合作過一部“無名偵探”小說,三部其他小說和一些評論選集。其中《一千零一夜:偵探推理小說迷的閱讀指南》提供了一千零一本推理小說的資料和評介,是一本非常出色的閱讀指南,也是推理史上與《血腥的謀殺》齊名的重量級參考書
1982年夏姆斯獎(Shamus Award)創立,首個最佳偵探小說獎即頒發給了比爾·普洛奇尼的《迷霧》一書。此後比爾·普洛奇尼又於1999年以《陷阱》一書再度獲此殊榮。此外,“無名偵探”還獲得了夏姆斯最佳偵探獎,同時普洛奇尼本人也於1987年成為夏姆斯終生成就獎的第六位得主。他曾三獲愛倫·坡獎提名,並於2008年獲得愛倫·坡大師獎。
比爾·普洛奇尼是美國私人偵探作家協會的第一任主席,目前和妻子定居在舊金山。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三十多個國家暢銷不衰。除了作家的身份外,比爾·普洛奇尼還是著名的藏書家編輯和書評家,堪稱推理名人堂中的大師級人物。

相關作品

《迷霧》
內容簡介同屬“通俗小說幫”的六位前通俗小說作家和編輯,突然同時收到同樣內容的恐嚇信,指控他們剽竊了自己的一篇作品並威脅告發他們。其中一位作家,羅素·丹瑟爾找到自己的朋友無名偵探,邀請他參加通俗小說大會並展開調查。大會開始後,一連串詭異事件接踵而至:黑暗中的盜竊酒吧里的爭吵,連續發生的密室殺人……一夜之間,無名偵探發現自己的朋友成了最大的嫌疑人,而自己也被關進一間密室,生死未卜……
《屍骨》
內容簡介:一位著名的偵探小說家自殺了。三十五年後,他從未見過面的兒子雇用“無名偵探”來尋找自殺事件背後的真相。無名偵探從已經被深深埋藏的往事中搜尋到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他曾經崇拜的偵探小說家變得面目全非。這時,一場意外的地震又將更多的屍骨暴露在無名偵探面前……
以上作品均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屬於午夜文庫·大師系列,無名偵探系列的《散射》一書也已列入出版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