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剪輯拍攝”也稱為“無編輯拍攝”在電視節目編輯時,我們常常會面對一大堆的素材發愁,搜尋很久才能找到想要的鏡頭畫面,致使編輯的效率很低。對於攝像愛好者來說也常常發現自己拍攝的素材很多,而實際有價值的素材很少。由於缺乏編輯設備,無法剪輯,浪費了大量的磁帶。如果攝像者能夠運用無剪輯拍攝思想進行拍攝,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同時使攝像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剪輯拍攝
- 也稱:“無編輯拍攝”
- 套用:電視節目編輯
- 拼音:wujianjipaishe
思想的起源,思想本質,基本素質要求,要點,拍攝前,拍攝中,拍攝結束,注意的問題,
思想的起源
“無剪輯拍攝”源於電視新聞拍攝,是一種高 效的新聞拍攝方法。當人們對新聞的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的時候,一條新聞從發生到播出的時間越來越短,如果在新聞剪輯上花太多時間,將大大降低新聞的時效 性。所以人們考慮將新聞的拍攝與剪輯結合起來,拍攝完成就可以直接播出,於是產生了無剪輯拍攝方法。
“無剪輯”的英文是 “No cut”,它的實際意義是“Editing by camera”或者“Planning in mind”,即指“用攝影機剪輯”或者“頭腦中的剪輯”。所謂“無剪輯”並不是不需要剪輯,而應該是將後期的剪輯工序提前到攝像階段,也就是說拍攝者應該 邊拍攝邊剪輯,當拍攝完成後,剪輯也就隨之完成。所以實際上它只不過是將傳統的拍攝與剪輯兩步合併為一步,提高了成片的工作效率。
思想本質
嚴格地講,攝像的每一個鏡頭畫面的轉換都是一次剪輯,剪輯質量高低的關鍵是攝像人員在拍攝時能否根據主題需要,儘量拍攝高質量的鏡頭畫面,做到不拍或少拍廢鏡頭畫面。
所以無剪輯拍攝思想的本質是攝像者帶著編輯的思想,根據節目的主題在拍攝的過程中完成編輯的工作,它要求攝像者在拍攝的過程中充當多個角色和完成多項任務。這種拍攝方法對攝像者的個人素質要求很高,如果經常有意識地進行無剪輯拍攝,可大大提高個人的拍攝水平。
基本素質要求
(1)具備熟練的攝像技巧。在無剪輯拍攝,每個鏡頭畫面都是高質量的,不允許有廢鏡頭畫面存在。對攝像人員來說除了做到畫面要穩、運動要勻、聚焦要清、畫面要水平、構圖要準外,還要做到畫面的內容與主題相符。這樣,在後期就不需要或進行很少的剪輯就可以播出了。
(2)具備節目策劃的能力,能掌握整個節目的拍攝思想和基本框架。在事件發生或正在發生時,能及時確定拍攝的主題,確定拍攝的鏡頭畫面及拍攝的順序,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寫分鏡頭畫面劇本,供拍攝時參考。
(3)具有編輯的基本素質。在拍攝的過程中,始終遵循編輯的基本原則,要始終帶著編輯的意識去拍攝,用編輯的眼光選擇鏡頭畫面。
要點
拍攝前
明確拍攝的主題,根據主題確定拍攝的畫面,並根據實際拍攝的需要,在允許的情況下適當調整活動的進程與順序。最好能寫出簡單的分鏡頭畫面劇本,作為拍攝時的指導。
拍攝中
按照原來的構想或分鏡頭畫面劇本逐個拍攝畫面,並保證每個畫面的質量。畫面的拍攝及連線符合剪輯的基本原則。
(1)畫面長短的確定。留意尋像器中畫面長短的時間顯示,每個鏡頭畫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太短了,人們來不及看清畫面的內容,太長了,讓人覺得枯燥 乏味。一般鏡頭畫面的長短在3到6秒之間。當然,當內容豐富時,也可使用長鏡頭畫面來表現。長短鏡頭畫面的連線要有變化,才能給人節奏感,不至於平淡。
(2)每個鏡頭畫面的時間一般只有幾秒鐘,如果表達的內容太多,觀眾難以看明白。最好一個鏡頭畫面只表達一個意思。
(3)不同景別的連線要注意景別的變化,一般根據拍攝的內容確定景別的使用,當景別變化時應避免畫面跳動。如從全景直接到特寫,畫面會跳,中間應拍攝箇中景或近景鏡頭畫面作為過渡;在一組鏡頭畫面拍攝完成時,用特寫或空鏡頭畫面轉場等。
(4)不同拍攝角度鏡頭畫面的連線。拍攝角度的變化要符合視覺的變化習慣,否則也會產生跳動。如一個仰視的鏡頭畫面直接到一個俯視的鏡頭畫面,畫面會跳,中間要加個過渡鏡頭畫面。
(5)在越軸拍攝時,一定要拍攝中性鏡頭畫面過渡,給人以正確的方位感。
(6)電視編輯符合動接動、靜接靜的基本,如果運動鏡頭畫面與固定鏡頭畫面連線,運動鏡頭畫面要有起幅與落幅,避免產生太大的視覺衝擊。
拍攝結束
拍攝基本結束後要留點兒時間,檢查拍攝的效果。如果有不滿意的鏡頭畫面或漏拍的,可以補拍,然後在編輯機上進行適當的修改。
注意的問題
1、正確理解無剪輯拍攝的含義,根據不同的題材靈活運用。對於時效性非常強的新聞節目要強調穩,保證拍攝完成就能夠播出;對於攝像愛好者強調精,保證每個鏡頭畫面都有寓意。
2、應該學習編輯的理論知識。除了要有過硬的拍攝技巧外,還應掌握編輯的基本理論,學會用編輯的眼光選擇鏡頭畫面。
3、多實踐多思考,不斷提高,掌握無剪輯拍攝技巧不能急於求成,應該多實踐多總結不斷提高。
4、無剪輯拍攝多用於紀實性很強的節目中,可以學習、借鑑某些紀錄的拍攝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