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鎮(古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滅焉耆國置,治所在今新疆焉耆縣西南四十里城子。《魏書·唐和傳》: 與萬度歸討焉耆,“後同征龜茲,度歸令和鎮焉耆”。即此。唐代為安西四鎮之一,唐末陷於吐蕃。

歷史沿革
北魏
李寶走後唐和接統後西涼餘眾,其部被稱為“甘、涼以西兵”這是主要由原西涼所統涼州漢族(鄉黨)武裝組成的一支勁旅,。北魏派遣成周公萬度歸西征,唐和所率“甘、涼以西兵”即為其主力之一,是役,魏軍順利設定鄯善鎮。
太平真君九年(448),唐和又率軍參加了萬度歸的第二次西征,焉耆之役,配合萬度歸,一舉擊潰焉耆王鳩屍畢那所統四五萬精兵,迫鳩屍畢那亡奔龜茲,史載“魏主詔唐和與(車師)前部王車伊洛帥所部兵會萬度歸討西域,(唐)和說降柳驢等六城,因共擊波居羅城。”“至十二月,萬度歸進而西征龜茲,留唐和鎮焉耆,柳驢戌主乙直伽謀叛,和擊斬之。由是諸胡鹹服,西域復平。”其後,魏軍退師,委唐和留守,駐焉耆鎮,成為北魏王朝駐西域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唐和孤軍長期戌守北魏最遠的西部邊陲焉耆,一直到太武帝逝世。
興安元年(452)北魏文成帝繼立,唐和應召入朝,皇帝給予特殊禮遇,嘉獎他保衛西陲的卓勛。唐和駐節焉耆多年,威信之著乾西域,其豐功懋績,足與漢之班超前後比美。
雖然後西涼集團主事於452年被北魏調離西域,但自漢代至唐初,涼州李氏在甘新地區經過千年的經營逐成七宗五姓之首,西涼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李氏和詩人李白、李商隱尊為先祖。
唐代
焉耆鎮在唐代是西域軍鎮安西四鎮之一,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置焉耆都督府。由安西都護府統領。調露元年(679年)至開元七年(719年),碎葉取代焉耆為四鎮之一,後又恢復其軍鎮地位。安史之亂後,四鎮駐軍主力赴中原勤王,吐蕃乘機進攻,四鎮留守兵孤軍奮戰30餘年。貞元五年(789年)陷於吐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