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信號,古代烽火台發布或傳遞敵情警報的信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烽火信號
- 釋義:古代烽火台發布、傳遞敵情警報的信號
烽火信號,古代烽火台發布或傳遞敵情警報的信號。
烽火信號,古代烽火台發布或傳遞敵情警報的信號。當時的烽火信號有統一的規定,不同的信號表示不同的報警信息,並制訂有相關管理條規。烽火信號主要有烽、表、煙、火、鼓等,特殊情況差腳力走間探知或急遞傳送。歷代信號有所不同,明代增...
烽火本是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由國都到邊鎮要塞,沿途都遍設烽火台。西周為了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修築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台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台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諸侯見了烽火,知道京城...
狼煙,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áng yān,是中國古代邊防兵發現敵情發信號時在烽火台點燃的煙火,但不是燃燒狼糞而發出的煙火。軍事名詞 雖稱之為“狼煙”,實際卻不是以狼糞為原料,若以狼糞為燃料,很難收集到大量的狼糞,並且狼糞燃燒時冒出的煙也不是直直地上升的。烽火到底用的什麼燃料?用的是柴薪。荒漠...
按照預先約定的信號,可以使軍內迅速而準確地知道敵情,以作必要的準備。基本定義 放烽就是燃放烽火。《唐六典·兵部·職方郎中》:“其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所謂“烽”、“燧”,都是點燃易燃物發出亮光的通信標誌。漢朝時候,一般說是“五里設一燧,十里有一燉,三十里一堡壘,一百里一城寨...
亂烽 亂烽,讀音是luàn fēng。意思是古時用烽火報警的三種信號之一。解釋 古時用烽火報警的三種信號之一。出處 《墨子·雜守》:“寇烽、驚烽、亂烽,傳火以次應之,至主國至。”孫詒讓 間詁:“言舉烽有此三等,以爲緩急之辨。”
每遇敵情,白天燃煙(也稱熔),夜間點火(也稱烽)互相傳遞信號。因為狼糞燃燒起來煙很大,可直上雲霄,遠處容易看見,故烽喉多用狼糞燒煙,因此烽火台也稱狼煙臺。據《大同縣誌》記載:“其墩之上除侯卒自持口糧外,常蓄一月水米若夫。烽熔之制:古人晝則播熔,夜則舉烽。偶逢風勁,則煙斜而不能示遠;值...
《將OTN信號轉換為乙太網淨荷的方法及系統》是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1月14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的申請號為2014100172582,公布號為CN103795605A,公布日為2014年5月14日,發明人 是周志強、劉懷明、呂建新、柳光 全。該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將OTN信號轉換為乙太網淨荷的方法及系統》公開了一種將OTN信號...
從廣義上講,它包含光信號、聲信號和電信號等。按照實際用途區分,信號包括電視信號、廣播信號、雷達信號,通信信號等;按照所具有的時間特性區分,則有確定性信號和隨機性信號等。信號是運載訊息的工具,是訊息的載體。從廣義上講,它包含光信號、聲信號和電信號等。例如,古代人利用點燃烽火台而產生的滾滾狼煙,向...
上海烽火通信有限公司於2018年10月2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賴龍財,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通信設備及相關產品,通訊器材,家用電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儀器儀表,五金機電,電線電纜,電動工具,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機電設備,辦公設備,電氣設備,光電產品,機電產品,辦公自動化設備,電氣信號設備銷售,通訊工程,通信...
平潭烽火台坐落於桃河北岸平潭街村西的古道邊,現礦區平潭街國小東側呈正方稜體型,高10幾米,頂部邊長約6米,底部邊長約9米,用桃河河流石砌成。世傳始建於商朝,明代洪武年間重建。1997年前,是陽泉市惟一保存最為完好的烽火台。歷史沿革 烽火台以煙火為信號,白天放煙,夜間點火,一個接一個點燃,有外敵入侵或...
以上記載,其大意是:烽火台上安裝有一機具,其頭上一個籠內放置柴草,有敵情的話,黑夜就舉火為信號。如果是白天,則籠內多放柴草,使其空隙較小,以期點燃後多冒煙,用以示警。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對快速傳遞信息是非常重視的,並且能根據環境的不同選擇適宜的信遞方式。這種信息傳遞方式恐怕還能追溯到更早的...
IEEE802.11無線網路標準允許無線網路用戶可以在不同的無線網橋網段中使用相同的信道,或在不同的信道之間互相漫遊,如Lucent的WavePOINT II無線網橋每隔100 ms發射一個烽火信號,烽火信號包括同步時鐘、網路傳輸拓撲結構圖、傳輸速度指示及其他參數值,漫遊用戶利用該烽火信號來衡量網路信道信號質量,如果質量不好,該用戶...
烽燧狼煙 烽燧狼煙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fēnɡ suì lánɡ yān。古時邊防上的烽火信號。狼煙: 以狼糞為燃料的烽火。
烽燧亦稱烽火,為古代邊境地區報警的信號設施。早在商周時期即已有之。《史記·周本紀》:“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據唐人李賢《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注云:“前書音義曰:邊方備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頭有兜零,以薪置其中,命低之,有寇即燃之,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
長城烽燧,中國古代用於遠距離軍情報警的設施。解釋 由一系列烽火台、關、亭障、屯戍城等構成。在峰頂、高岡或易於相互瞭望之處,每隔一定距離(一般5千米左右)築一土堡或高台為烽火台。敵寇白晝來犯時舉蓬、表(用不同顏色的布做成的信號旗,蓬還有用草做的)和煙為燧,夜間則舉火為烽,晝夜均焚積薪並...
聲光新聞媒介是原始社會的聲光新聞媒介,多指用鼓聲烽火和煙霧傳播信息。鼓聲、烽火和煙霧都是物理現象,發生後很快消失,需要事先對信號的含義、接收時定,並在視聽能力所及的限度內使用。這種媒介傳播的共時性和有限距離,制約了其傳播范聲光新聞擴大了原始新聞的傳播速度和距離,作為人類視覺和聽覺媒介的最初開發,...
報警的主要信號,白天是舉烽和燔積薪,夜裡是舉炬火和燔積薪,有時還用表、煙、鼓等輔助。所以古人常稱邊塞報警的信號為“烽火”、“烽煙”。發現敵情時,主要根據敵人的數量和入侵情況等,發出相應的信號。關於在不同情況下所應發的信號的規定叫“烽火品約”,掌烽火的吏卒必須熟記。發出的信號由各燧依次傳遞...
號火,讀音是hào huǒ。意思是烽火;舊時軍中為傳信號而舉的火。解釋 烽火;舊時軍中為傳信號而舉的火。出處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炮禍》:“號火四舉,諸軍皆戒嚴,紛擾凡一晝夜。”《三國演義》第九七回:“行不到三十里,望見 蜀 兵背後起火,喊聲不絶。 費耀 只道號火,便回身殺來。”
中世紀,歐洲各國廣泛採用烽火和驛傳通信。公元750~1258年,阿拉伯帝國設驛傳機構,管理900餘個驛站組織。7世紀,日本在“大化改新”時期建立驛傳組織,明治四年(1871)後逐漸為現代郵政組織代替。14世紀,威尼斯建立信差勤務組織。1500年後,普魯士組建第一支軍事信差部隊。古代海上通信主要採用炮聲、旗語和燈光信...
就發掘的居延漢簡之內容而言,更是豐富多彩,有記載政策漢令(如兵制和屯田制度)和重要事件的、有官吏任命書及侯官組織、有追捕亡人的通緝令、有邊境備警的通知、有烽燧制度及烽火信號的規定,還有一些抄寫的殘簡,如《算術書》、《九九術》、藥方、《卷頡篇》等等,反映了漢代科技文化知識之普及。漢代最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