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雲托月法

烘雲托月法

烘雲托月法,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用水墨或較淡的色彩,點染輪廓外部,使物象鮮明,集中突出,加強表現效果。後借用於寫作之中,指對作品所描寫的主要對象不作正面的刻畫,而是通過寫周圍的人物和環境,使其鮮明突出的寫作方法。烘雲托月手法在寫作上也叫襯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烘雲托月法
  • 外文名:Paint clouds to set off the moon method
  • 用途:國畫,寫作手法
  • 起始時間:漢朝
  • 代表作品:《陌上桑》
烘雲托月法立足於所描繪的物象與其周圍事物的聯繫,通過對這些事物的點染、描繪來烘托物象,不僅使物象鮮明突出,有層次感,而且還可以借“不寫之寫”創造出一種“韻外之音”,可以激發讀者的藝術想像,給人以內涵深邃,回味無窮的感覺。
烘雲托月法在寫作中的運用廣泛而多樣,最常見的主要有兩種:
一是通過與所描繪的形象相關聯的人物來烘托,多用於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是通過與作品所描繪的形象相關聯的環境來烘托,既可用於烘托氣氛和景物,也可用於刻畫人物。
例如,樂府民歌《陌上桑》(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描寫羅敷的形象,就是運用烘雲托月法生動地表現了羅敷驚人的美麗與勤勞的品質。她一出現就牽引著“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視線,他們一個個被她的美麗吸引發呆。作者沒有正面寫她的容貌,讓羅敷的美在旁觀者的眼中、反應中虛摹,使讀者充分去發揮自己的想像,讓人更感到羅敷的美貌真是達到了極致,難以用筆墨形容,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烘雲托月法與正面襯托法有相通之處,但它不是特徵相同或相近事物間的襯托,而是用周圍與之有密切聯繫的事物。這種聯繫多種多樣,故而烘雲托月法較正面襯托法靈活得多。運用烘雲托月法要注意處理好“雲”和“月”的關係。“雲”和“月”之間“妙理貫通”,密不可分。其中“月”是主,“雲”是次,“烘”是手段,“托”是目的。因此,鋪陳寫雲,須“意在月處”;雖筆筆繪“雲”,實為字字畫“月”,不能反客為主。同時,為了更準確、傳神地畫“月”,必須著力於繪“雲”,“雲”寫得愈是美麗,“月”才愈是動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