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故事來源,風俗習慣,
故事來源
按照當地習俗,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十日是烏龜老爺的誕辰。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趕廟會。一直延續百年。說來有趣,據說,有一年的農曆二月二十日,周圍方圓數十里的鄉親們扶老攜幼,都來烏龜廟趕廟會,大家燒香拜佛,祈求烏龜老爺賜福、消災,風調雨順,來年有個好收成。燒香叩頭後,虔誠地向天空張望,等著烏龜老爺“撒尿”,就是如果當時天下雨,就是烏龜老爺“撒尿”了,預示當年必是好年成,如果不下雨,即使天空有烏雲出現,也表示當年收成不錯。
據當地老人們講,每年到了農曆二月二十日這一天,天還未亮,已人聲鼎沸,特別是那些生意人,早滲廈檔早趕來烏龜廟參加廟會,不少人還就地埋鍋燒飯,以備廟會結束後用餐。連掇刀石街上做生意的人也利用廟會趕來賺錢艱己晚。有炸油條的,有烤燒餅的,有提籃小賣的,有擺攤的,還有擺把式,耍猴的,搭台演戲的。吆三喝四,熱鬧極了。
風俗習慣
在烏龜廟廟會中最搶眼的,就是看“西洋鏡”戲,因它比皮影戲好看得多,大人小孩都不願錯過。演戲的人在一個顯眼的地方先搭好一個戲台,布置好燈光道具,就開始吹拉彈唱,以吸引觀眾。這個戲台有一人多高,二、三丈長,前面豎起一塊與戲台一樣長的木板,上面用各種圖案進行裝飾,木板前面再擺上一排龍主斷整長凳子,一次可坐十幾個人。看戲的人坐在凳子上,在與眼睛等高的木板上事先挖好一個茶杯大小的孔,孔上裝有像望遠鏡之類的鏡片,看戲的時候,只能用一隻眼睛從外面往裡面看,每個孔的後面有連糊燥一塊活動的殃漿嫌永幕布,緊貼著木板,分別用一根線操控。懂糠不讓你看的時候,線一拉,幕布落下遮住,你就看不到了。挨著幕布的底板上裝有戲台那么長的一個木槽,演戲的時候,演戲的人就把事先繪製好的像幻燈一樣的彩色片子放進去。片子上面繪有各種圖畫,樹木花草鳥獸人物,還有文學名著中的打鬥場面,傳統劇目中的經典造型,應有盡有。放在木槽中,一個個首尾相接,逐個往前推,能循環往復,並配有解說詞及音樂鑼鼓,片子走到你看的孔前,就該你看,過去了就該下一個人看。據說這些片子還有葷有素。演戲的人為了吸引觀眾,不時摻雜一些“花”戲,也就是“葷段子”。小孩子不該看的畫面,轉到小孩看的面前,演練的人把線一拉幕布落下遮住,孩子們就會發出喊叫“我怎么看不到了?”大人們也不必解釋,叫他接著往下看就是了。一圈片子轉完了,再把線一拉,幕布整個落下,演出結束,開始收戲錢,前面已看的人站起來離開,後面來邀邀剃的人坐下接著看。夕陽西下的時候,人們才漸漸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