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刀

掇刀

中國古代刀名·掇刀:《唐書·南蠻傳》:“以千人為軍,十軍為部,強弩二首,槍斧鋪之,勁馬二百,越糧刀鋪之。長戈二百,掇刀鋪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掇刀
  • 外文名:duo dao 
  • 出自:《唐書·南蠻傳》
  • 掇刀區楚文化、三國文化
  • 地名由來:蜀國大將關羽
區域概述,地名由來,行政區劃,

區域概述

掇刀區,是楚文化、三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992年,成立“荊門掇刀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11月,成立“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荊門市掇刀區”。

地名由來

相傳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在此屯兵,將青龍偃月刀掇(duō)於巨石中,此巨石因而被稱作掇刀石。掇刀因掇刀石(一塊石頭的名稱)而得名。
掇刀石原名鳳凰鋪,傳為鳳凰棲息的地方。據清王庭禎《重修掇刀石武廟記》載:“自漢以上原名鳳凰鋪,東漢末三國初,劉備借劉表之荊州後,關公往來於荊襄,曾掇刀於石,後人始更鳳凰之名而改掇刀石。”
清乾隆版《荊門州志》載:“掇刀石,州南二十里,在虎牙關南、黃嶺鋪北,周圍數十里,地面高敞。關夫子(關羽)往來荊襄,常屯兵於此。帳前有石,巑岏碧色,嘗豎青龍刀於石罅中。今以手摩之輒動,然千夫之力不能舉也,故名掇刀石。”
掇刀石之所以成為關羽屯兵地(或許是駐紮的大本營),緣於地處於荊襄古道旁,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緊鄰的虎牙關又是荊襄地區著名軍事要塞之故。傳蜀將關羽操練回營或每次征戰後,喜歡將青龍偃月刀插在帳前的一塊大石頭罅縫中。及至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吳呂蒙乘關羽北伐曹魏之機襲取荊州,關羽得知後,急從襄陽揮師南下欲收復荊州,因後續部隊尚未到達,又急又惱之際,奮力掇刀以泄心頭之火,結果青龍偃月刀深入巨石再也難以拔出來了。

行政區劃

轄2鎮2個街辦,國土面積616平方公里,總人口21.9萬人。
行政代碼:420804 行政級別:市轄區
行政區劃:掇刀街道 白廟街道 團林鋪鎮 麻城鎮
轄1鎮1個街辦,國土面積486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62000人。
下轄5個農業辦事處,全區土地面積220平方公里,人口6.4萬人,職工3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