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烏龍山寫生基地及土家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位於湖南湘西龍山縣賈市鄉街上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龍山寫生基地
- 類別:基地
- 地點:烏龍山
- 成立時間:2012年10月14日
建立時間,賈市明清古街,
建立時間
2012年10月14日,掛牌剪彩當天下午就有100餘名廣西玉林師範學院師生來該基地從事寫生活動。寫生基地與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的掛牌成立,對提升當地知名度和保護挖掘土家文化將起到積極作用。
賈市明清古街
地處湘鄂渝交界處的湖南湘西大山深處,有一條保存完好、約千米長的賈市明清古街。這裡距出土大量秦簡而聞名遐邇的里耶古城僅20餘公里,但因交通不便鮮有人問津。
暮春時節,我們來到這條“養在深閨”的古街,在完整與破碎相間的青石板路上尋找數百年來的歷史遺存。
賈市明清古街位於湖南湘西龍山縣賈市鄉街上村境內,它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924米。相傳,明代開國將領常遇春的後代因避禍逃來此地,並改為賈姓隱居,遂稱為賈市。當地至今還流傳“常字頭”一說,即常賈為一家,不能互通婚姻。
在賈市生活了近60年的敖星友,對當地歷史及古街頗有研究。他介紹說,賈市古街沿河而建,由上街、中街和下街組成,街面一律用青石板鋪成,兩邊的古民居鱗次櫛比,系清一色木石結構。“古街仍存有10棟保存較完好的明清古屋。”敖星友說,這些古屋每棟占地面積不下於400平方米,均有封火院牆、四合天井、高翹的鰲魚和朝門,院內的各種雕刻和裝飾歷經數百年滄桑仍栩栩如生,很值得一看。
跟隨敖星友的腳步,我們從下街進入古街。一條入鄉的水泥路和拔地而起的現代建築,使下街與古街的明清風格大相逕庭。敖星友說,現在住在古街上的居民大都集中於此,所以風格頗為現代,在它們之中卻隱藏著一棟古街上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屋——進士府第。
一進入進士府第,便見一個青石鋪成的大院壩,步入正屋裡面是木質吊腳樓,上面有精美的萬字格,屋內四合天井四面的裝飾都是能工巧匠精雕細琢而成。抬眼望去,神堂上方有一塊被煙塵覆蓋、仍依稀可見“瑞紹仁表”幾個鎏金大字的匾額。
屋內女主人張楚玉告訴我們,這塊匾是當時與主人同時考取進士的一名官員所送。清光緒年間,此家一門兩叔侄同科考取進士,有“竹林雙秀”之稱。
從下街穿越現代的水泥路面,便進入中街,這裡的周家文堂、周家大屋和黃家老屋均為清代建築,朝門、耳門、門樑上的精緻浮雕依稀可辨;周家文堂的大門上還留有“農業學大寨”的歷史烙印。我們到來時,一群美術學院的學子正在寫生,當年的歷史、如今的風景在他們的畫筆下一一躍於紙上。
沿著古街逆河而上,來到古碼頭。這裡曾是酉水的重要中轉碼頭,湘鄂渝交界處深山中的進出貨物都在此上岸,特別是當地的桐油、鴉片、木材及藥材,都是從這裡運往常德等地銷售。以碼頭為界,右邊是中街,左邊是上街。
進入上街,兩邊商鋪林立,當時的鋪台仍原物猶存。由於上街曾被大火燒毀過100米,至今沒能復原,這裡每到久晴少雨的傍晚,就有義務防火員拿著大喇叭叫喊“小心火燭”。正是這份“亡羊補牢”,賈市古街20多年來再沒有發生過火災。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新世紀,隨著水路交通的逐漸沒落,曾經湘鄂渝邊區的物資集散地賈市寂寞地長在大山深處。如今,為保存這條江南地區古風猶存的明清古街,當地政府正在爭取政策和資金,讓這個“土家閨秀”早日向世人一展新姿。(據《風景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