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人口,經濟,綜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社會保障,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西漢時期,隸屬於車師國。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降漢,漢統一西域,在烏壘設西域都護府,區境屬西域都護府管轄,從此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東漢時期,先後曾屬車師、漢和匈奴。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屬西域戊己校尉管轄。
南北朝時,曾屬柔然、高車國。
隋朝,先屬鐵勒,後由西突厥統轄。
唐代,屬庭州管轄。武周長安二年(702年),庭州升為北庭大都護府,現區境是唐軍駐軍的屯田處所,並從內地移民在區境九家灣參加屯墾。後屬西州回鶻管轄。
宋,屬西遼。
元,屬別失八里行尚書省,元末為瓦刺遊牧地。
明,屬蒙古厄魯特(又譯為衛拉特)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明末屬準噶爾部。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叛亂時,在明瓦刺國故城廢墟上築土壘駐軍。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清軍開始在烏魯木齊地區屯田,在今新市區境有清軍參加屯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駐軍開始變為攜眷永駐,在烏魯木齊地區大建屯田城堡,在今新市區境內建有懷義堡、樂全堡、寶昌堡,俗稱二工、三工、四工。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烏魯木齊發展犯屯,在今區境的中營工、宣仁堡、懷義堡、樂全堡都有犯人屯墾。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今區境屬烏魯木齊廳。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屬迪化直隸州。清同治三年(1864年),迪化縣成立後屬迪化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區境屬迪化市管轄。民國時期,這裡是一片荒灘,有一些農田,有1;000餘人在此耕種。
1950年,今新市區境屬迪化市第四區。
1951年,移交第七區。
1954年,迪化市改稱烏魯木齊市,屬烏魯木齊市。
1955年,劃歸烏木齊市郊區管轄。
1958年,烏魯木齊市人民委員會在這裡組建五一、機械城、紅五月3個城市人民公社。
1959年12月,市郊區撤銷合併於烏魯木齊縣,區境劃歸沙依巴克區管轄。
1960年3月8日,烏魯木齊市人民委員會設立新市區區公所,管轄五一、機械城、紅五月3個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從沙依巴克區析出,成立新市區。
1962年,新市區的行政區劃仍沿襲建區前劃定的範圍,只是將城市人民公社改為街道建制,即將五一、機械城、紅五月城市人民公社分別改為二工、三工、大地窩堡街道辦事處。
1977年,改稱革命委員會。
1992年8月25日,成立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隸屬市人民政府;同年11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4年8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的一切行政事務仍由新市區所在街道辦事處管理,利稅上繳市財政。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9年3月,成立新市區革命委員會;同年4月,二工、三工、大地窩堡街道辦事處改名為二工、三工、大地窩堡街道革命領導小組。
1974年,二工、三工、大地窩堡街道革命領導小組相繼改名為二工、三工、大地窩堡街道革命委員會;同年9月,成立北京路街道革命領導小組。
1977年3月,成立小地窩堡街道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各街道革命委員會改稱原名街道辦事處。
1983年,大地窩堡街道辦事處改名為石油新村街道辦事處。
1984年10月,成立喀什東路街道辦事處。
1986年9月,成立火車北站街道辦事處。
到1987年,新市區設7個街道辦事處,共有84個居民(家屬)委員會。
1997年4月,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街道辦事處的通知》,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設立街道辦事處,負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精神文明建設、計畫生育、綜合治理等行政事務,辦事處直接由市人民政府領導。
從1990年起,烏魯木齊市政府在新市區內開始籌建開發區。新市區轄北京路、二工、三工、石油新村、迎賓路、喀什東路、火車北站7個街道辦事處,共有93個居(家)委會。
2000年4~9月,新市區將居民(家屬)委員會重組為社區居民委員會;8月,新市區接管原屬烏魯木齊縣二工鄉、地窩堡鄉的部分村。至此,全區轄北京路等7個街道辦事處和2個鄉,共有67個社區居委會.8個村民委員會.1個村級單位。
區劃詳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市區位於烏魯木齊市西北部,東西長14千米,南北寬9千米。中心位置約在東經87°57',北緯43°86'。西鄰頭屯河區、南接沙依巴克區、東與米東區接壤、北至五家渠市,新市區總面積為3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氣候
新市區屬於中溫帶大陸乾旱氣候區,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降水量少,冬季時間長,春秋多大風。
人口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新市區常住人口為730307人。新市區有漢族、
維吾爾族、回族、
哈薩克族等38個民族分布。
經濟
綜述
2021年,新市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8.9億元,同比增長5.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度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5%。
2015~2020年,新市區財政用於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支出高達251.4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的75%。
第二產業
2021年1~7月,新市區8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5.94億元,同比增長5.9%。完成工業總產值211.55億元,同比增長19.8%;完成銷售產值204.28億元,同比增長31.6%,工業產銷率達96.6%,產銷銜接良好。
從產業類型來看,1~7月新市區石油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63.28億元,同比增長11.5%,占全區比重為73.63%,拉動工業增速增長7.6個百分點;非石油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22.66億元,同比下降5.1%,占全區比重為26.37%,影響工業增速下滑0.7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21年1~7月,新市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90家,實現營業收入554.07億元,同比增長16.24%。營業成本448.54億元,同比增長14.02%;營業利潤85.25億元,同比增長51.07%。
拉動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行業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增長17.86%,其中鐵路運輸業同比增長22.36%,道路運輸業同比增長21.68%,航空運輸業同比增長78.11%。
交通運輸
民航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坐落在新市區,可通往中東地區和國內各大城市及全疆各主要城市。全疆最大的物資集散地烏魯木齊火車北站貨場坐落在新市區,是自治區的交通樞紐和溝通亞歐及中東地區的重要國際通道。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0年,新市區15年免費教育全面實施,新建中國小校19所、國辦幼稚園8所。
社會保障
2020年,新市區安置就業16.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落實各項就業惠民補貼6.95億元,惠及8.5萬人;發放公租房補貼275萬元。
2020年,新市區構建了“1+N+X”的三級居家養老服務網路。
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新市區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34名。
2020年3月,新市區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2021年9月,新市區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21年10月,新市區獲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3年11月,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第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