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骨藤(植物)

烏骨藤(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烏骨藤,中藥名。為番荔枝科攀援灌木植物白葉瓜馥木的根。秋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曬乾入藥。具有祛風濕、通經活血、止血之功效。現代研究,烏骨藤還具有抗腫瘤作用,可能通過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腫瘤作用。烏骨藤毒副反應很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骨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木蘭亞綱
  • :木蘭目
  • :番荔枝科
  • 亞科:番荔枝亞科
  • :木瓣樹族
  • :瓜馥木屬
  • :白葉瓜馥木
形態特徵,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抗腫瘤作用,平喘作用,消炎作用,其他臨床套用,烏骨藤藥材鑑別,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長達3米;枝條無毛。葉近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有時倒卵狀長圓形,長3-19.5厘米,寬1.2-5.5厘米,頂端通常圓形,少數微凹,基部圓形或鈍形,兩面無毛,葉背白綠色,乾后蒼白色;側脈每邊10-15條,在葉面稍凸起,下面凸起;葉柄長約1厘米。花數朵集成聚傘式的總狀花序,花序頂生,長達6厘米,被黃色絨毛;萼片闊三角形,長約2毫米;外輪花瓣闊卵圓形,長約6毫米,被黃色柔毛,內輪花瓣卵狀長圓形,長約5毫米,外面被白色柔毛;藥隔三角形;心皮約15個,被褐色柔毛,花柱圓柱狀,柱頭頂端2裂,每心皮有胚珠2顆。果圓球狀,直徑約8毫米,無毛。花期1-9月,果期幾乎全年。
烏骨藤烏骨藤

化學成分

烏骨藤含有多種C21甾體酯苷、苦繩苷、通關藤新苷、南山藤苷、肉珊瑚苷等苷及苷元類成分。烏骨藤中主含兩類C21甾體化合物:一類是以通關藤苷元甲為代表的20位羰基與8位、11位羰基結合形成縮酮的籠狀化合物;另一類是以通關藤苷元乙位代表的8, 14-環氧-11, 12-雙酯基的化合物。這一獨有的化學成分具有誘導和促使微管 (腫瘤細胞賴以分裂、擴散的甾體) 蛋白聚合, 微管裝配與微管穩定的獨特作用機制, 從而徹底剷除腫瘤細胞有絲分裂的原生動力。另外, 非苷類成分主要是多糖類成分和酸類成分, 其中酸類成分以綠原酸為主。綠原酸是植物中的廣泛存在成分, 具有抗菌解毒, 利膽消炎的作用, 抑制致癌物DNA加合物和氧自由基的形成是其發揮抗腫瘤作用的重要機制之一。

藥理作用

烏骨藤對大鼠和小鼠移植性腫瘤生長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烏骨藤注射液20g(生藥)/kg靜脈注射對大鼠瓦克肉瘤(W256)抑制率為61.6%;對小鼠肉瘤(S180)、子宮頸癌(U14)、肝癌(HSC)及艾氏腹水癌(EAC)的抑制率分別為59.74%,65.98%,43.6%,56.67%。肌內注射對實體瘤的抑制率分別為S180 53.45%,HSC34%,EAC70.8%。連續皮下注射10d,對腹水癌的抑制率分別為EAC45.45%,網狀細胞肉瘤腹水型(RAS)56.06%,淋巴瘤1號(L1)52.1%,肝癌腹水型54.55%,S18048.89%。
烏骨藤抗腫瘤有效成分為生物鹼,實驗研究表明其純生物鹼抗腫瘤的細胞毒作用並不明顯,可能通過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腫瘤作用。烏骨藤毒副反應很小。

抗腫瘤作用

烏骨藤1969年臨床開始套用於治療癌症, 1984年正式通過新藥鑑定。臨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療消化系統惡性腫瘤, 尤其是原發性肝癌、結腸癌、食管癌和胃癌, 亦有用於肺癌和血液系統等惡性腫瘤的報導。絕大多數臨床觀察證實該類製劑安全性好, 也有研究提示還具有改善免疫功能、減毒增效作用, 故也常與細胞毒性化療藥物聯合使用。

平喘作用

在民間烏骨藤作為一種治療支氣管炎藥使用, 早在1982年鄧士賢等研究通關藤甙的藥理作用時發現, 用豚鼠組織胺恆壓噴霧致喘法實驗, 結果通光藤有一定平喘作用, 用離體豚鼠支氣管灌流實驗, 發現通關藤甙對正常狀態的支氣管無鬆弛作用而對組織胺造成的痙攣有直接鬆弛作用。

消炎作用

《中藥大辭典》記載:“通關散30~90 g, 加水500 m L, 煎至100~150 m L, 每日分3次服;或製成浸膏劑。每片0.5g, 每日3次, 每次2~3片”。可治療慢性氣管炎。另外, 民間有用烏骨藤治療肺炎、喉頭炎、口腔潰爛、胃炎、黃疸型肝炎、腎炎以及疔瘡腫毒等。

其他臨床套用

民間用烏骨藤治療肺炎、喉頭炎、口腔潰爛、胃炎、胃痛、黃疸性肝炎、腎炎以及疔瘡腫毒等。

烏骨藤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根圓柱形,略彎曲,直徑0.5-1.5cm。表面棕黑色,具淺縱皺紋及點狀突起的細根痕。質硬,斷麵皮部淺棕色,木部灰黃色,有細密放射狀紋理和小孔。氣微香,味微苦、辣。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黃棕色木栓細胞。韌皮部寬厚,韌皮纖維與薄壁組織相間排列,韌皮射線呈喇叭狀,外側有石細胞散在。形成層明顯。木質部發達,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徑向相連。該品溥壁細胞含澱粉粒和草酸鈣方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