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位置
經濟民族文化
烏響苗寨民間文藝、民歌民謠、民間傳說等文化豐富多彩,逢年過節熱鬧非凡。特別是每年的五月上旬在五岔路舉行的民間傳統節目--爬坡節,以及吃新節、苗年節和十三一度的苗族牯藏節更是吸引了來自本鄉和周邊鄉鎮的民眾參加。賽馬、斗鳥、賽歌、籃球、鬥牛等活動熱鬧非凡。
烏響苗寨是一個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好地方。這裡的人民勤勞、勇敢、熱情好客。這裡的民族風情、民間藝術獨樹一幟,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銀飾等民族工藝堪稱一絕;苗族服飾,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真可謂是集苗族服飾之大成。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的春風下村委致力於全寨經濟社會的發展,按照"圍繞一個目標(增收致富奔小康),搶抓兩個機遇("兩山"扶貧開發機遇和縣委、縣政府發展五大特色產業的機遇),強化三個帶動(項目帶動,科教帶動和積極性帶動),打造四園經濟(茶園、果園、肉園、工業園)"的發展思路,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全村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生活寬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民族文化人物
波流
相傳在很多年前,烏響有一位名叫波流的能人,力大無比。一天,他到今天的丹寨縣火燒寨去割草,挑草的一頭是一塊長5米,寬1.5米,厚0.2米,重3000多公斤的大青石板。來到足留寨時,足留寨有個很富裕的老頭和波流打賭說:“你抬這挑東西,我們比賽爬坡,你要是追上我,我把我家的兩倉糧食全部都給你”。波流說:“賭就賭”。於是波流挑起擔子和足留老頭比賽爬坡,最後還是追上了足留老頭,那足留老頭只好就範,乖乖地把兩倉糧食全部都給了波流。這塊大青石板放置於今天丹寨縣足留寨的大石板坳,年輕人半夜遊方回來,還可以在大青石板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可惜保護不好,今天差不多全部都被打碎了。據說,波流一頓飯吃一升米,擅長造田,一個人修造烏響排葉乾(地名)半坡大長田(約2畝)僅用了一個星期,卻吃完20升大米。修造也夠殺大田,也只用了4天時間……
李金福
李金福, 苗族,1984年3月出生於烏響苗寨。
80後作家,
詩人,中共黨員,
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黔南州作家協會會員,中外散文詩學會理事,重慶市首屆青年作家班學員。貴州報導網總編,貴州作家網編輯,《黔國文學》雜誌社主編,《
雷公山詩刊》副主編,西南大學育才學院《靈雲文學》名譽主編。第七屆全國散文詩筆會代表,全國少數民族作家2010改稿班代表,全國第一屆苗族作家文學研討會代表,第十屆全國散文詩筆會代表。發表小說、散文、詩歌作品60餘萬字。出版有詩歌集《東方神女》、《飛鳥帶來的種子》等。作品錄入:2009中國大學生詩歌作品年展專號、《2010全國高校文學排行榜》、《2011全國高校文學排行榜》、《中外華文散文詩作家大辭典》、《中國詩人大辭典》、《中國散文作家大辭典》等。先後榮獲:新世紀青年詩人獎,重慶市文學院“第五屆巴蜀青年文學獎”,第五屆“雨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國酒茅台杯”全國校園作家提名獎等近100餘種獎項。
李江富
李江富,苗名FuNansa·BoJiudi,男,1991年8月出生,90後作家、詩人,
湖南省常德市詩歌協會會員、
貴州省雷山縣
苗族研究學會會員。國中開始寫作,文學作品散見《
貴州民族報》、《
杉鄉文學》、《
散文詩》、
香港《新文學》、香港《
中華作家》、《
桃花源詩季》等全國多家報刊雜誌。作品入選《2013中國年度詩歌》等選本。曾任
雷山民族中學校刊《勤風》雜誌主編,
文學社社長。大學時出版《苗》系列圖書。他讀中學期間所創作的作品部分收錄於《活死人間》一書,於2013年4月在
北京出版,掀起了苗嶺校園和國內部分高校文學創作的熱潮。事跡曾被香港《
中華時報》、《校園周刊》、
中國文明網、貴州報導網、貴州民族法制網、黔東南網視台、
黔東南信息港、
凱里人民廣播電台《凱里新聞》、雷山電視台、同德電視台等國內多家
媒體採訪報導。
著名事件
雷公山牛王
2013年5月17日下午4點整,貴州省黔東南名牛雷公山牛王病逝,享年27歲。5月19日下午2點,主人家按苗族最高下葬禮儀安葬牛王。雷公山牛王系雷山縣望豐鄉烏響村李正書、李應軍兩家和養的鬥牛。 從主人家獲悉,該鬥牛從2000年到2009年參加了黔東南和銅仁市20場的大決鬥,曾先後奪得雷山縣、凱里市、台江縣、劍河縣、榕江縣等牛王稱號。所參加的20次大決鬥中,12次奪得各賽區第一名,3次第二名,1次第三名,2次第五名,2次鼓勵獎。所獲獎金達130286元。“我們家和這頭鬥牛感情太深了,以往我們這裡從來沒有一家把牛餵到老死,但我們家,用心照顧了它23年,直到它離去。它走了,我們以苗家人最高的下葬禮儀安埋它,並給它立碑,全村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鬥牛愛好者500餘人參加遺體告別儀式,村裡的婦女們還穿民族盛裝送行,我們家請了芒筒蘆笙隊和嗩吶隊為它送葬。”主人家李正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