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蛇

烏鞘蛇

烏梢蛇,中藥名。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乾燥體。多於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腹部或先剝皮留頭尾,除去內臟,盤成圓盤狀,乾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鞘蛇
  • 別稱:烏蛇、烏花蛇、黃風蛇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游蛇科
  • :烏梢蛇屬
  • :烏梢蛇
  • 分布區域:上海、江蘇、安徽、河南等地
  • 採收時間:多於夏、秋二季捕捉
  • 用量:6-12g
  • 貯藏:置於燥處,防霉,防蛀
  • 英文名:Zaocys dhumnades(Cantor)
生理特性,產 地,入藥部位,炮製方法,毒 性,性 味,歸 經,功 效,主 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 忌,相關論述,

生理特性

生活在我國東部中部東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m以下中低山地帶平原、丘陵地帶或低山地區。垂直分布範圍:海拔50-1570 m。 常在農田(高舉頭部警視四周)或沿著水田內側的田埂下爬行、菜地、河溝附近,有時也在山道邊上的草叢旁曬太陽、在村落中發現(山區房屋邊的竹林)。行動迅速,反應敏捷,善於逃跑。性溫順,不咬人(和很多蛇類一樣,只有在逼急或被你捉到時過度驚嚇時不得已咬人)。以蛙類(主食)、蜥蜴、魚類、鼠類等為食(狹食性蛇類)。7-8月間產卵,每產7-14枚。在我國分布較廣福建等;在雲南僅在滇東北和滇東地區有分布。

產 地

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台灣、廣東、廣西。

入藥部位

動物的乾燥體。

炮製方法

烏梢蛇:去頭及鱗片,切寸段。
烏梢蛇肉:去頭及鱗片後,用黃酒悶透,除去皮骨,乾燥。
酒烏梢蛇:取淨烏梢蛇段,照酒炙法(附錄ⅡD)炒乾。每l00kg烏梢蛇,用黃酒20kg。

毒 性

有小毒 (《藥性論》),無毒(《開寶本草》)

性 味

味甘,性平。
1、《藥性論》:味甘,平,有小毒。
2、《開寶本草》:無毒。
3、《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肺二經。
4、《玉楸藥解》:味鹹,氣平。

歸 經

歸肝經。

功 效

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

主 治

用於治療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喁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

相關配伍

1、《太平聖惠方》烏蛇丸,乃與天南星、乾蠍、白僵蠶、羌活等同用,治風痹,手足緩弱,不能伸舉者。
2、《聖濟總錄》:熄風止痙本品有小毒,善入肝經,以熄風定驚止痙,故常用於小兒驚風、破傷風等證。凡小兒驚風,或破傷中風,頸項強直,角弓反張者,可與蜈蚣、白花蛇配伍。
3、《楊氏家藏方》:凡癲癇抽搐者,可與白僵蠶、天南星、全蠍等合用。
4、《太平聖惠方》:又治紫白癜風,用本品與防風、天麻、白蒺藜、熟地黃等相配,以祛風養血潤燥。

用法用量

6-12g。或者研粉吞服1錢,入煎劑用3錢。也可泡灑。

禁 忌

《本經逢原》:忌犯鐵器。

相關論述

1、《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膚生瘡,眉須脫落,瘑癢疥等。
2、《開寶本草)):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痹諸風。
3、《本草綱目》:功與白花蛇同而性善無毒。
4、《醫林纂要》:滋陰明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