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銅走銀製作技藝

烏銅走銀製作技藝

烏銅走銀製作技藝,雲南省石屏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烏銅走銀製作技藝工序繁雜,一般要經過煉製烏銅、打坯、刻圖案、走銀、成型、拋光、焐黑等近20道工序,最終形成一件烏銅走銀。

2011年5月23日,烏銅走銀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9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銅走銀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Ⅷ-195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雲南省石屏縣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展覽,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烏銅走銀製作技藝始創於清雍正年間(1723—1735),至今約有近300年歷史,為雲南省石屏縣岳家灣村抗金名將岳飛後裔岳永兄弟特創,歷來為岳氏獨家經營。
據傳石屏一岳姓銅匠在冶煉紫銅時,不慎將所戴金戒指落入所煉銅中,後來發現其所煉銅器烏黑如煤,遂在銅器表面鏨刻花紋,嵌入銀屑,製成了最早的烏銅走銀。烏銅走銀製作方法,在生產製作中,岳家一直奉守著傳里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保守觀念。
衰落階段
民國時期,岳氏曾在昆明民生街開鋪店生產經營出售烏銅走銀器皿,至後期,因限於原料不足,生產逐漸蕭條,技藝傳至岳忠民,因岳忠民無子,只好把技藝傳至郎舅蘇繼承。新中國成立前,由於金價飛漲,原料缺乏,加之製作烏銅走銀成本高,價格昂貴,人民生活艱苦,即使有錢人家也無玩賞烏銅走銀的雅興,就這樣,烏銅走銀產品逐漸蕭條,技藝也隨之失傳。
重振時段
至20世紀60年代,烏銅走銀工藝品幾乎銷聲匿跡,岳家唯一傳人岳忠祥老人而今年事已高,欲重振祖業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女岳麗娟為讓家族的這一絕藝不致被淹沒,在20世紀90年代初曾下決心重振旗鼓,跟隨父親學習和研究祖傳烏銅走銀工藝。在其父親岳忠祥老人的指點下,經過刻苦的鑽研和反覆的實踐,她採用特殊的配方冶煉,在銅片上純手工鏨刻出梅、蘭、竹、菊、牡丹、荷花等圖案,將銀“走”入槽中,製作出了烏銅走銀工藝品,終於使祖傳的工藝絕處逢生。

工藝特徵

烏銅走銀製作技藝,製作精細,用料精選,費工費時。它以合金銅為胎在胎的表面先鏤刻出精美的紋飾圖案,然後將熔化了的銀流入陰刻的紋飾內,冷卻後打磨拋光,再經過特殊氧化處理一一手焐,銅色變得烏黑髮亮,反襯出精細的銀紋圖案,呈現出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器物顯得雍容華貴、典雅別致。烏銅走銀工藝品通常為手爐、文房四寶、酒具、花瓶、筆筒、香爐、墨盒、筆筒、菸斗之類小型器物,常見的花紋圖案有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梅蘭竹菊、八仙過海、龍風鹿鶴等。

工藝流程

製作烏銅走銀是一項複雜的工藝,匠人須掌握冶煉合金、雕刻造型、書法繪畫、微雕等技藝。主要工具有風箱、熔爐、鐵錘(大、小)、鉗子、大小不一的鏨子(鏨刻花紋用)。
烏銅走銀製作技藝,一般要經過煉製烏銅、打坯、刻圖案、走銀、成型、拋光、焐黑等近20道工序。其工藝流程全部採用手工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熔煉烏銅
在熔化的銅水中加入黃金及其他金屬,熔煉為烏銅。這是一項關鍵性技術,原料配方最為重要。
(二)熔鑄、鍛打銅片成型
把熔煉的烏銅流體溶液鑄為薄塊狀,再經手工鍛錘至所需要的厚度,按需求剪下並焊接成所製作器皿的基本形狀。
(三)刻繪紋飾
在成型的烏銅器皿上用鏨子精細刻鑿所需表現的圖案紋理,刻繪深度依據烏銅片的壁厚而定。據說刻鑿後還需在刻痕里塗上一種祖傳的“焊藥”。
(四)走銀
將已熔化的白銀溶液澆於烏銅表面所刻繪敏飾的凹槽中,此步驟溫度控制非常關鍵,因為銅與銀的熔點極為接近,僅為130度的差異,一旦溫度控制不好,走銀時烏銅可能同時熔化。這一步也是烏銅走銀最關鍵的技術。
(五)焊接組裝、拋光處理
把已製作好的各個部件進行焊接處理,並用砂紙與砂坨作精細的拋光修飾。
(六)器皿變色
在沒做變色處理前,器皿的色彩仍為銅本色,器皿變色的方法是,讓器皿在手中反覆焐,天熱,手汗大時,焐半天時間,器皿的紅銅色即能變成泛黑的烏銅,否則,需要人工氧化的時間會更長。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歷史上,烏銅走銀曾與北京景泰藍齊名,並稱“南北銅藝雙絕”。其製作品多為墨盒、筆筒、酒壺、香爐、花瓶等日常用具,造型奇巧、製作精細,堪稱藝術精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經過數百年積累的冶金、鏨刻、繪畫等傳統技藝也極具歷史、科學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傳承現狀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烏銅走銀傳統製作技藝受到巨大的衝擊,生存堪憂,懂得這門技藝的人少之又少。烏銅走銀製作技藝因家庭內部傳承為主、全手工操作、年輕人大多不願學習、製品價格高等原因,面臨著後繼乏人的瀕危狀況。

傳承人物

金永才,男,漢族,1953年出生。2018年5月,金永才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雲南省石屏縣申報,申報項目:烏銅走銀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2010年8月,昆明官渡古鎮內的“烏銅走銀傳習館”正式開課收徒,由雲南省文化廳命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金永才開班授課。
2014年6月,雲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烏銅走銀分會在官渡古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6年12月,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第十一屆孔子學院大會,烏銅走銀製作技藝等項目及其傳承人現場進行活態展示。
2018年9月,在第十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烏銅走銀手工藝品等參展其中。

榮譽表彰

2010年10月,“倒轉乾坤酒器”獲第十一屆中國“天工藝苑·百花杯”銅獎。
2011年5月,“四季平安花瓶”獲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銀獎。
2011年10月,“五福捧壽走銀方鼎”獲第十二屆“天工藝苑·百花杯”金獎。
2012年3月,“福壽萬代賞瓶”獲“2009-2011中國工藝美術國家級培訓項目優秀學員作品入圍獎”。
2012年5月,“一品香酒器”獲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大師精品獎金獎。
2013年1月,“松鶴延年水煙筒”獲昆明官渡第三屆全國非遺聯展金獎。
2013年6月,“24孝大熏爐”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
2014年8月,“八仙祈福葫蘆”獲2014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國藝杯”金獎。
2015年3月,“駐守時光香插”被美國兒童博物館永久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