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光緒年間(1875—1908年),已有漢族在烏爾禾開荒造田。1958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開荒土地600公頃,耕翻土地379公頃,其中種植的白蘭瓜就達到12.8公頃。成熟的白蘭瓜呈圓球形,個頭均勻,外形美觀;皮色白中泛黃,果皮平滑,有縱溝紋或斑紋,無刺狀突起;瓜肉淡綠且呈半透明狀,宛如翡翠(間或也有杏黃色),肉厚細嫩,瓜味甘甜、汁液豐富、香氣濃郁、芳醇爽口;果皮厚有韌性,適宜長途運輸和貯藏。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烏爾禾墾區白蘭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 產地名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
  • 品質特點:肉厚細嫩,瓜味甘甜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2179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8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特點,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成熟的白蘭瓜呈圓球形,個頭均勻,外形美觀;皮色白中泛黃,果皮平滑,有縱溝紋或斑紋,無刺狀突起;瓜肉淡綠且呈半透明狀,宛如翡翠(間或也有杏黃色),肉厚細嫩,瓜味甘甜、汁液豐富、香氣濃郁、芳醇爽口;果皮厚有韌性,適宜長途運輸和貯藏。

營養價值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總糖≥12%,總酸<0.5%,蛋白質0≥.6%,維生素C14≥毫克/100克,鈣>48毫克/千克,鐵>1.5毫克/千克。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是四面環山的小盆地,有土包沙丘,耕地不規則,墾區中部地形平坦開闊,由西北向東南傾降。海拔高度在278米至483米之間。土質多屬沖積平原灌耕草甸土和部分湖濱灌耕草甸土,適宜種植白蘭瓜。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水文情況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境內主要河流有白楊河以及阿吾斯奇牧場境內的和布克河水系、克爾根達斯河水系、察汗鄂博河水系、阿迪爾巴依河水系、沙爾依滅勒河等56條河溝。每年可利用地下水800萬立方左右。

氣候特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屬大陸性北溫乾旱氣候區。夏季炎熱,有乾熱風之害。生長季節(4—9月下旬)平均溫度20.1℃;七月平均氣溫27.8℃;平均日照時數2637小時;晝夜溫差大,平均10℃左右;年均無霜期225天;降雨量少,平均年蒸發量(1969毫米)是年降水量(61.9毫米)的31.8倍。該團又處於低洼風口之處,春季(4—5月份)是多風季節,累年平均風速3.5米/秒,最大風速約在27.9米/秒以上,定時最大風速30.3米/秒。

歷史淵源

光緒年間(1875—1908年),已有漢族在烏爾禾開荒造田。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1958年4月,農七師為發展農墾事業,從老團場抽調人員,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烏爾禾地區開發農場。
1958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開荒土地600公頃,耕翻土地379公頃,其中種植的白蘭瓜就達到12.8公頃。
2012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一三七團引進先進的滴灌技術及配套設施;推廣有機栽培技術。經過近二十年的產業化經營,烏爾禾墾區白蘭瓜已成為了區域特色產品。

生產情況

201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烏爾禾墾區白蘭瓜總種植面積6000畝,產白蘭瓜2.4萬噸。

產品榮譽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烏爾禾墾區白蘭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一三七團一連、四連、五連、六連、七連共5個連隊。地理坐標為東經85°37′30″—85°48′00″,北緯45°55′30″—46°07′40″。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要求:基地遠離城鎮,生態環境良好。該地域的大氣、土壤、灌溉水經檢測符合國家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標準。灌溉水源為地下水和渠水,土壤質地為壤土,肥料來源充足,栽培管理技術先進。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根據該地域生態條件、長期試種對品種的要求,選擇出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熟期適宜的優良品種,如銀蜜三號、銀玉三號為主栽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生產過程嚴格按照標準化白蘭瓜的建設標準和栽培模式種植,實行“五統一”生產,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種類數量、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標準質量。特別在進行施肥、整枝、疏果、灌水、病蟲害防治等各項田管措施上,按照現代農業要求進行科學跟蹤管理。
栽培模式:採取膜下滴灌技術,行距50厘米,溝距250厘米,株距50—60厘米,膜寬120厘米,畝用地膜2.6千克,滴頭間距40厘米,畝用滴灌帶270米,畝保苗株數1100株。
適期育苗定植:一般3月15—20日育苗;4月25日—5月5日定植完成,定植完成後,每畝滴水20—25米。
防風:烏爾禾風大,播種鋪膜時應在膜面上加壓膜塊,間距為30—50厘米。對未壓好的膜頭、膜邊及膜孔洞應加土壓實。在幼苗迎風面放置土塊或設定風障。
苗期管理:當瓜苗4—5片真葉時摘心,每穴1株,控制溫度,使瓜苗高度統一。定苗前及時倒蔓。
整枝壓蔓:採用雙蔓整枝法,雙蔓7片葉以下的子蔓全部抹除,8片葉以上的子蔓有瓜留兩片葉摘心,無瓜留一片葉摘心,同時摘除歪瓜,瓜秧封住瓜床時停止整枝。要求坐果率達到90%以上,如果出現旺長,將子蔓或孫蔓的頭全部打掉,瓜坐穩後停止。瓜苗長20厘米左右時(5—6片真葉)開始進行壓蔓,壓蔓時間選擇在晴天下午進行,選用大土塊或帶鉤的樹杈將瓜蔓均勻固定在瓜床上,每隔4—5節壓一次,一共壓3—4次,坐果節位處不能壓。一般壓蔓工作至封行為止。
留瓜、翻瓜:摘除根瓜,留第8片葉以後子蔓結的瓜;當幼瓜長到雞蛋大小時,選留果形正常、果形中等、色澤符合本品種特徵的幼瓜,摘除不正常的幼瓜。適時翻瓜,翻瓜時在瓜下墊些乾細沙,對露在外面的瓜要用葉蔓和草遮蓋,防止日光灼傷。
水肥管理:灌水:嚴格按照苗期少灌,膨大期多灌,後期少灌的灌水原則。滴灌瓜全生育期用水400平方米/667平方米,分10—13次滴入。追肥:從定植到果實成熟可追肥1—3次,苗期(瓜苗2—3片真葉)畝施尿素3—5千克;開花至果實膨大期畝施氮磷鉀複合肥20千克(注意花後嚴格禁止施尿素,以保證其品質)、果實成熟期畝施鉀肥10千克。追肥方法一般採用在瓜溝壁瓜穴下方20厘米處挖穴施入,隨後覆土澆水。葉面施肥:生育期間可用生物菌肥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1—2次。結合葉面噴肥,可將磷、鉀肥及微量元素與生物菌肥混合後噴施。
病蟲害防治:1、農業防治:嚴格選地和輪作倒茬;選用抗(耐)病品種,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瓜田遠離蔬菜地,以消滅蚜蟲傳染源;深耕冬灌,清除雜草,消滅越冬成蟲和幼蟲;瓜採收完後,將病殘體集中清除,清潔田園。2、物理防治:黃板誘蚜,銀灰膜驅避蚜蟲,黑光燈、糖漿盤誘殺地老虎和金針蟲。3、化學防治:白蘭瓜生長期間可用50%多菌靈500—1000倍液灌根防治發病初期的枯萎病;用72%杜邦克露可濕粉劑500倍噴施防治霜霉病;用新植黴素或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噴施防治細菌性葉斑病;用20%病毒A噴施防治病毒病;用辛硫磷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
(4)生產記錄要求:生產過程嚴格按照綠色食品要求進行管理。設立專門的記錄員負責農時操作記錄,詳細記錄生產的各環節、各項農事操作,農藥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記錄內容包括農藥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記證號、劑型、防治對象、時間、施用量、次數、安全間隔期等;肥料使用記錄內容包括肥料名稱、登記證號、類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數等;記錄妥善保存兩年,以利可追溯性檢查。
(5)採收要求:採收前15天應停止打藥,10天停水;合理確定採收期,每隔1—3天抽取有代表性的樣品測定含糖量,同時觀察果實的成熟度;分期、分批採收,做好果品質量分級;採收做到雨天不採收,早上避開露水,下午避開太陽曝曬。
烏爾禾墾區白蘭瓜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質量體系要求進行管理;生產環境質量達到NY/T391-2000 產地環境條件標準;投入品嚴格執行NY/T 393-2000 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 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專用標誌使用

(1)分級:烏爾禾墾區白蘭瓜分為三個等級,為一級、二級和三級。
(2)包裝:烏爾禾墾區白蘭瓜有兩個裝紙箱包裝、四個裝紙箱包裝及一個裝手提禮品盒包裝。包裝材料符合國家食品包裝衛生要求,並應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
(3)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烏爾禾墾區白蘭瓜’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及圓形‘烏爾禾墾區白蘭瓜’牌綠色商標等圖案的即時貼)。
(4)運輸:運輸工具清潔、乾燥、有防雨設施。不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