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熱地區

烏熱地區

烏熱地區(印稱Barahoti巴拉霍提 ),印占,隸屬中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達巴鄉。地處東經78度58秒,北緯30度50秒,位於札達縣達巴鄉境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山脈北麓,東徑拉山口(印稱Tunjun La)以南,中印邊界線中段中印界山姑馬拉山口(印稱喬爾霍提山口)以北,北距達巴鄉人民政府駐地達巴村約60公里的峽谷中,為達巴牧民的天然夏季牧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熱
  • 外文名:Wuje、Wure、Barahoti
  • 別名:巴拉霍提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阿里札達縣達巴鄉
  • 地理位置:札達縣達巴鄉境南部
  • 面積:135 km
  • 下轄地區:喀巴夏、馬佐拉、姑馬拉
  • 電話區號:0897
  • 郵政區碼:859613
  • 氣候條件:高原山地氣候
  • 著名景點:烏熱曲、烏熱草場、姑馬拉山
  • 機場:阿里昆莎機場
  • 火車站:日喀則火車站
  • 車牌代碼:藏F
  • 方言:漢藏語系-藏語
  • 行政代碼:542522202220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實控現狀,

地理環境

烏熱地區,隸屬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達巴鄉,位於札達縣達巴鄉境正南方向約60公里的峽谷中,為達巴鄉牧民的天然夏季牧場。西與卡美特山東北部的均郎、然沖為鄰,北與尼提山口、東徑拉山口相連,東與香扎、拉不底地區接壤,南與印度以喜馬拉雅山山脈雪峰線為界。此段邊界,傳統習慣線起自然沖地區南部的喀巴夏,向東南經馬佐拉、姑馬拉等山口。烏熱是達巴鄉境內的高山牧場,平均海拔4461米,幅員面積約135平方公里,西距然沖(Silakang)12.2公里,東距拉不底(Lapthal )37.8公里。烏熱渠(曲)流向東南,與來自拉不底的香扎曲、烏扎拉曲在覺朗木以南匯流一處,然後切開喜馬拉雅山再折向西出境,流入印度馬拉里。
烏熱

歷史沿革

烏熱地區歷史上屬中國西藏地方達巴宗,達巴宗批准在此設市(場)並徵稅。現屬札達縣達巴鄉轄自然村
1729年,頗羅柰頒發的封地文書明載:“……達巴的地界即如地界劃分文契所載,為:東至達讓巴洛麥拉以內,南至底則曲、洛布、烏熱以內,北至覺那定瓦、夏波崗、竹古玉甲以內,公認無疑。”此檔案明確說明:烏熱在達巴宗地界之內。達巴宗每年派人在烏熱守山。
1936 年,印度北方邦邊地官員與中國西藏地方達巴宗在當地划過界,烏熱歸西藏。
1941年,達巴宗東波區居民將烏熱、拉不底地區的牧場租與附近的穹隆地區居民並年收租金,並派人到烏熱、拉不底南面的覺朗木等地設點檢查入境人畜。
1949年,印度人斯瓦米·普拉那瓦南(Swami Pranavananda)在《西藏神山聖湖親歷記》中,也可找到烏熱屬於西藏地方的根據。他在書中清楚的表明:“從印度到西藏,必須經過印度的邊界才能到達烏熱。”這無可辯駁的地證明烏熱是在傳統習慣邊界線有北面。
1954年6月,印度派遣武裝人員越過中印界山姑馬拉山口侵占烏熱。
1954年7月18日、8月13日,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兩次向印度外交部提交備忘錄,要求其政府表示態度並令其軍隊立即撤出。9月19日,印軍撤出烏熱地區返回印境。
烏熱地區
札達縣達巴鄉烏熱及附近位置圖
1955年,中國邊防部隊進駐了烏熱。同年6月,印軍再次越過姑馬拉山口重侵烏熱,形成了在中國領土內雙方對峙的緊張狀態。入侵印軍後又因姑馬拉大雪封山,於9月15日由馬佐拉山撤回印境。
1956年,中印雙方就烏熱問題達成互不駐軍的協定。按照協定,中國邊防部隊撤出烏熱地區,此後再未進入。但印方卻於同年6月違約派兵侵入烏熱。從此烏熱地區成為中段邊界中段爭議地區之一。
1958年,中印雙方就烏熱問題談判,沒有結果。
1959年9月13日止,中印兩國政府僅就烏熱問題的來往文書達18份之多。
1963年9月2日,大眾日報刊登“抗議印軍和行政人員侵駐我烏熱地區”。
1963年9月4日,就印軍和行政人員侵駐中國領土烏熱地區,我外交部提出嚴重的強烈的抗議。
2014年6月13日,印度ZEE新聞網報導稱,中國軍方直升機進入烏熱地區。

實控現狀

烏熱地區,現為印度侵占並實控。中方也多次進入烏熱地區巡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