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斯吐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科左中旗南部沙召地帶的烏斯吐蘇木境內
- 占地面積:6萬畝
- 森林覆蓋率:48.2%
- 特色活動:那達幕篝火晚會和安代歌舞
概況,歷史沿革,旅遊資源,
概況
烏斯吐自然保護區位於科左中旗南部沙召地帶的烏斯吐蘇木境內,總面積達6萬畝。其中,有林面積達2.58萬畝,森林覆蓋率48.2%;是廣袤的科爾沁沙地腹部保存較為完整的植物群落,具有科爾沁沙地自然植被的原始性和代表性。保護區內植被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現有植物51科、168屬、350多種。主要包括黃榆、五角楓、桑樹、蒙古櫟、山杏、稠李、沙蓬等喬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有芍藥、甘草、麻草、防風等百餘種經濟藥用價值較高的植物;野生動物主要有環頸雉、斑翅山鶉、灰鶴、杜鵑、野雞、沙斑雞、狼灰背隼、縱腹紋小鶚、獾子、赤狐、沙狐、花背蟾蜍、虎斑游蛇等鳥獸、西楊、爬行動物,其中縱腹紋小鶚、灰背隼等被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
歷史沿革
區內有哈日勿蘇、呼和勿蘇兩個嘎查。哈日勿蘇的漢語意思是黑色的泡子,村落在保護區中端,北靠坨子。村南原是一個面積約有1000畝的泡子,遠遠望去一片漆黑,故起名為“哈日勿蘇”。由於多年風沙衝擊,水泡子被沙子吞沒,現已變成良田;呼和勿蘇的意思是藍色的泡子,面積達1500畝,傳說中有一個獨角龍占踞著泡子,水脈與東海相連,水深達6-8米,水泡中間有一塊沙灘,文革以前此處建有一座龍王廟,每年端午節,周邊的村民們來祭祀龍王廟,文革期間該廟被毀,但祭祀的人們拿著“查乾伊得根”、炒米、奶製品、黃油祭祀龍王廟的習俗,延續至今。
為了切實保護該地區動植物資源,1992年由旗政府下令,對烏斯吐林場實行禁獵保護,1998年將該地區劃為自然保護區,由烏斯吐林場代管。同時,該保護區通過認真貫徹“全面保護自然環境,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大力發展生物資源,為國家和人類造福”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繁殖馴養,合理經營利用”的建設方針,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了管理措施,全面對保護區範圍內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實施有效的保護和管理,努力創造條件,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科技協作和交流。採取有效措施,迅速恢復和發展區內生物的數量的質量,同時採取上圍欄、設定防火隔離帶、標樁、標牌、防火瞭望塔、保護站和流動巡護等手段,加強了管護。
旅遊資源
烏斯吐自治區級森林公園分為七個區。一是科爾沁人文景觀區;二是惠豐寺景觀區;三是達爾罕王爺府景觀區;四是騎馬狩獵區;五是遊船、垂釣旅遊區;六是森林旅遊區;七是休閒度假區。這裡滿、蒙、漢三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別是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較突出,那達幕篝火晚會和安代歌舞伴隨你度過美好的時光。醉人的馬奶酒,悠揚的馬頭琴,通宵達旦的歌舞,沸騰的競技,多彩的禮俗,獨具特色的蒙古族風味的飲食、小吃,會讓你流連忘返。在這裡騎馬狩獵,舉行賽馬、摔跤敖包會等一系列活動,最大限度的表現您的野性的衝動、生命的潛能。星羅棋布的湖泊上,遊人可以遊船觀賞美景,釣魚中消除一天的疲憊。優美的森林環境,使這裡的空氣特別的清新潔淨,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被稱為“天然氧吧”,人們常到這裡休閒,度假療養,會獲得異想不到的養生保健之功效。
最佳旅遊季節:7-10月
交通:走國道 111線、303線、304線和省道302線可達烏斯吐蘇木,同時旗內已實現鄉鄉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