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德勒支和約》: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吸引了歐洲列強的注意力,英、荷與奧地利結成同盟乘機與法作戰,哈布斯堡王室的神聖羅馬帝國也鼓動德意志諸邦與丹麥瑞典加入反法同盟。後來由於同盟內部的分歧和法國在西班牙地位的穩固各國不得不妥協,終於在1713年4月,英國和法國在荷蘭的烏德勒支簽訂和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德勒支和約》
- 外文名:Treaty of Utrecht
- 簽訂時間:1713.4
- 參與國家:英國 法國
- 簽約地點:烏德勒
烏得勒支和約一般指本詞條
《烏德勒支和約》: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吸引了歐洲列強的注意力,英、荷與奧地利結成同盟乘機與法作戰,哈布斯堡王室的神聖羅馬帝國也鼓動德意志諸邦與丹麥瑞典加入反法同盟。後來由於同盟內部的分歧和法國在西班牙地位的穩固各國不得不妥協,終於在1713年4月,英國和法國在荷蘭的烏德勒支簽訂和約。
《烏德勒支和約》: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吸引了歐洲列強的注意力,英、荷與奧地利結成同盟乘機與法作戰,哈布斯堡王室的神聖羅馬帝國也鼓動德意志諸邦與丹麥瑞典...
拉施塔特和約,繼《烏得勒支和約》後結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又一和約。1714年3月6日,法國與奧地利在巴登的拉施塔特(Rastatt,在今德國境內)簽訂。和約規定:德意志...
荷蘭共和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消耗大量國力,從簽署《烏得勒支和約》後,得不償失;儘管達到了聯盟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阻止西屬尼德蘭落入...
英方強調它對直布羅陀擁有合法主權,有烏得勒支和約為憑,而且應尊重直布羅陀人的意願。西班牙政府指出和約只規定直布羅陀的城堡、港口和防禦工事等地面建築物讓...
農曆癸巳年 又稱 康熙五十二年 中國事件 康熙六十壽辰,發行“康熙通寶” 歐洲事件 腓特烈一世去世 歐洲事件 英法簽訂《烏得勒支和約》 目錄...
1713年締結烏得勒支和約,剝奪了腓力對西屬尼德蘭及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義大利的領地的繼承權,由他繼承西班牙王位且領有西屬美洲。婚後受其妻影響試圖收復義大利領地,...
當苛刻的《烏得勒支和約》公布後,法國人對結果嚴重失望,使得路易十四原本的偉大形象與超高民氣,在晚年喪失;人民不再把國王比作太陽的稱號更從此消失在法國人的言論...
根據1713年《烏得勒支和約》,全部併入薩伏依公國。 [1] 參考資料 1. 王覺非主編.《歐洲歷史大辭典·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380頁 V百科往期回顧 ...
1712年,他受安妮女王冊封為博林布魯克子爵。1713年,他促成了《烏得勒支和約》的簽署,從而結束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14年,強烈反對《烏得勒支和約》的漢諾瓦王子...
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在義大利和低地國家的剩餘領土,結束了其歐陸帝國的歷史。西班牙以後的情況轉好,可是在歐洲政治一直只是二流國家。...
英國人先後在威廉王之戰和安妮女王之戰中占領了阿卡迪亞,最後在1713年簽訂的《烏得勒支和約》中取得了差不多整個阿卡迪亞的主權(法國在這條約下只能保留聖吉恩島(...
根據烏得勒支和約(1713年4月11日簽署),歐洲列強決定了西班牙的命運,以保持歐洲實力均衡。西班牙新君腓力五世繼續保留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帝國,但割讓西屬尼德蘭、...
這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打了十幾年,後來1713 年英國與法國簽訂烏得勒支和約,1714 年法國又與奧地利簽訂拉什塔特和約,唯加泰羅尼亞地區對和約絲毫不知情,因此孤軍...
1713年,法國在《烏得勒支和約》中放棄了對紐芬蘭的領土主張。 1832年,英國在紐芬蘭建立民選議會,1854年起紐芬蘭獲得責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政府對議會負責)...
但法國在本土發展上有更大的野心,而對殖民地的發展的興趣則不大,因此後來的加拿大發展並不如英國在北美的發展,更在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中失去了阿卡迪亞的土地。...
22.路易十四發動的戰爭:烏得勒支和約(1713年) 第五章 東歐的變化(1648—1740年) 23.三個衰老的帝國 24.奧地利君主國的形成 25.普魯士的形成 26.俄羅斯的“西...
該岩石是聯合王國的皇家財產,其主權隨同直布羅陀,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的1713年,根據《烏得勒支和約》,自西班牙交到英國手上。[3]而巨岩頂部的大部分屬於一個...
早在古希臘時代,均勢思想及其運用就已存在,1713年,它首次載入烏得勒支和約。在世界近代史上,尤其是在“大國爭霸”時代,它一度指導了歐洲國際關係的實踐。均勢思想...
儘管費利佩當上了西班牙國王,但為爭奪西班牙王位,法西與奧地利(英、荷支持)開始了一場戰爭,並於1713年簽訂了烏德勒支和約,奧地利得到了佛蘭德、米蘭、撒丁島和...
7.烏得勒支和約後的西歐1713-1740年1713年後的法國和英國“泡沫騙局”弗勒里在法國;沃波爾在英國8.18世紀中期的大戰:巴黎和約,1763年18世紀的戰爭...
戰爭態度第四章 霸權戲中的第二幕:《烏得勒支和約》英國“方案”結局分析第五章:致命時刻:1715年至1814年基督教君主之間的戰爭與和平引發戰爭的爭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