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夜啼·春思》是北宋詞人趙令畤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寫的是獨處深閨的思婦暮春時節的離別相思。兩片結構相同,前二句寫景,後二句抒情,上片通過描寫外景抒寫春思春怨,下片寫室內景以襯托人的情感變化。全詞構思巧妙,意象幽渺,情中寓景,景中見人,虛實相映,含婉深永,表面寫閨中人的思念和哀怨,實則暗含寄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烏夜啼·春思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趙令畤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烏夜啼1·春思
樓上縈簾弱絮2,牆頭礙月低花3。年年春事4關5心事6,腸斷7欲8棲鴉9。
舞鏡鸞衾10翠減11,啼珠鳳蠟12紅斜。重門13不鎖14相思夢,隨意15繞天涯1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縈(yíng)簾弱絮(xù):迴旋牽纏在簾上的飛絮。弱絮,零落的柳絮。
- 礙月低花:指牆頭上矮矮的花叢遮擋住月亮。低,覆蓋,遮擋。
- 春事:這裡指男女歡愛。沈仕《偶見》曲:“交鸞鳳春事無涯,不覺香露滴、牡丹芽。”
- 心事:心情,情懷。高適《閒居》:“柳色驚心事,春風厭索居。”
- 腸斷:形容悲痛之極。
- 欲:時間副詞,表動作正在進行。
- 翠減:翠色已經褪去。
- 鎖:封閉,幽閉。
白話譯文
閨樓上柳絮飛縈繞竹簾,院牆頭花兒低擋住月光。每一年逢春時愁涌心頭,凝望那欲棲鴉令人斷腸。
妝鏡照鸞被上翠色褪減,風燭燃蠟淚垂紅影斜斜。重重門鎖不住相思魂夢,隨心意任自由繞遍天涯。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開篇寫景,上片由寫外景步步侵入內心,引發連綿不斷的春思。“樓上縈簾弱絮,牆頭礙月低花”兩句對起以“縈”、“弱”、“礙”、“低”四字隱隱點出人物思致,所寫的“簾幕”、“柳絮”、“月亮”、“花朵”均是客觀景物,但在思婦眼中看來,簾幕有如思緒一般縈迴,柳絮隨風扶搖,仿佛不勝孱弱,月亮被雲層或樓台遮蔽,若隱若現,看起來朦朧而迷離,牆角的花或開得極低,或已然凋落,安靜而黯淡。這兩句通過景物描寫首先點明地點和時間,又以從“縈簾、”礙月“的細緻心理反應和”弱絮“、”低花“的視覺觀察所見來襯映出芳春夜月懷遠的思婦形象。寥寥十二個字,把背景和人物全然活現出來,營造出暮春之夜的寂寥氛圍,堪稱妙筆。在此基礎上,再寫懷人,便顯得流暢自然。緊接著以”年年春事關心事“兩句,“關心”二字,直寫人物心理,表明思婦感情的趨向和分量,將“春事”與“關心事”聯繫起來,既承接上句所描寫的春景,又開啟下句的“腸斷”之情。年復一年,春色依舊,思情依舊。春歸而人不歸,讓思婦無法不思量,所以思婦聽到樓外啞啞啼叫的欲棲而未定的烏鴉時無法不觸景傷情而為之柔腸寸斷。此處雖是寫常景常情,卻寫得清麗哀婉。其中“腸斷”二字下得十分沉重,使思婦的哀痛情緒直要透紙而出。
下片由內景轉向心理刻畫,表現相思感情的進一步深化。內景是由“舞鏡鸞衾翠減,啼珠鳳蠟紅斜”兩句所展現的春夜閨房畫面,這兩句寫閨房景象,對仗工整,用語妍麗,詞中的物象無不和思婦當前的處境心事相關。其中,“舞鏡”是活用鸞鳥看見鏡中的自己遂嗚叫不已的典故來增加鸞鳥形象的生動性,同時作為下句“啼珠”的字面對仗,“鸞衾翠減”則寫出衾被上色澤已褪的繡鸞破舊暗淡的景狀,並回應上片的“年年”二字,以翠被褪色暗示出離人的長久不歸以及思婦的夜夜獨眠。而接下來的“鳳蠟紅斜”則將蠟珠的滴落想像成它在替人落淚,將思婦的心情折射到外物的表現,帶有濃厚的主觀感情色彩,通過對“蠟燭‘啼珠’,人亦垂淚”的描寫來突出思婦的相思之深,有景中見人之妙。“重門不鎖相思夢,隨意繞天涯”兩句化用了五代詞人顧敻《虞美人·深閨春色勞思想》的“玉郎還是不還家,教人魂夢逐楊花,繞天涯”,將主人公孤棲難耐、百無聊賴、苦悶壓抑的情懷以悽惋慰藉的語言娓娓道出。其中,“重門不鎖”四字中既有欣慰,也有暫時的解脫。這兩句由現實而入夢,既有無可奈何的自慰,也有幻想,反襯出現實的矛盾,突出思婦難以排遣、難以消解的深重相思。
全詞借思婦春思寄託自己政治上的苦悶,以婉言達深意,感人特甚,體現了詞人筆致含蓄、語婉意深的獨特風格。
名家點評
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趙德麟“重門不鎖相思夢,隨意繞天涯”,徐師川“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二詞選語不同,其意絕相類。
明·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 休文“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反其指而用之,情思纏綿動人。又齊己詩“重門不鎖夢”。
清·黃蘇《蓼園詞選》 :按絮撲簾而情動,花礙月而望沉。年年心事最難處者,日落棲鴉時耳。末二句尤寫得沉摯。情到處,不覺神魂飛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