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原理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原理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原理》由民俗主體論;民俗控制論;民俗符號論;民俗傳承論四章構成,主要包括:民俗的構成;民俗的養成;民俗控制的提出;民俗控制的類型;民俗符號的提出;民俗符號的結構;關於民俗符號的民俗所指;民俗傳承的套用研究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原理
  • 類型:民俗學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531955
  • 品牌:長春出版社
  • 作者:烏丙安
  • 出版社:長春出版社
  • 頁數:274頁
  • 開本:16
  • 定價:45.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原理》由烏丙安著,長春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烏丙安,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多所院校教授及華東師範大學民俗研究所名譽所長,原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29年12月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1953年攻讀北京師範大學民間文藝專業研究生,師從鐘敬文教授。至今,從事民間文藝學、民俗學教學與研究60年。1988年、1991年先後獲國家突出貢獻獎及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至2001年連續兩次獲全國優秀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一等獎。1992年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4年再獲“山花獎”最高榮譽獎。2007年6月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工作者稱號。主要學術成果:《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信仰》《民俗學原理》《民俗學叢話》《神秘的薩滿世界》《民間文學概論》《生靈嘆息》《民俗文化新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等專著,主編有《中國風俗辭典》《中國民俗百科叢書》《滿族民間故事選》《世界風俗傳說故事大觀》《民間神譜》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民俗主體論
引 言
第一節 民俗的構成
一、民俗構成的諸概念
1.民俗質
2.民俗素
3.民俗鏈
4.民俗系列
5.民俗系統
二、關於民俗構成的說明
第二節 民俗的養成
一、俗民群體的民俗養成
1.俗民
2.群體
3.習俗慣制
4.習俗規則
二、俗民個體的民俗養成
1.俗民個體
2.習俗化
3.習俗化與再習俗化
4.習俗化與個性化
三、民俗養成中的民俗角色
結語
第二章 民俗控制論
引 言
第一節 民俗控制的提出
一、民俗控制和社會控制
二、越軌和反越軌說
三、衝突和衝突論
四、標籤和標籤論
第二節 民俗控制的類型
一、隱喻型民俗控制
二、獎懲型民俗控制
三、監測型民俗控制
四、規約型民俗控制
五、訴訟型民俗控制
六、禁忌型民俗控制
第三章 民俗符號論
引 言
第一節 民俗符號的提出
一、關於符號學的一般論述
二、關於民俗符號學的一般原則
三、關於《中國符號詞典》
第二節 民俗符號的結構
第三節 言語系統的民俗指符
一、關於俗語、謎語的民俗指符
二、關於神話的民俗指符
1.神話素的排列組合形式
2.神話思維的聯想方式
第四節 非言語系統的民俗指符
一、聽覺的音響指符
二、視覺的標記指符
三、視覺的紋飾、圖像指符
四、視覺的實物指符
五、視覺的色彩指符
六、其他感覺的象徵指符
第五節 關於民俗符號的民俗所指
第六節 中國古典民俗“符號”
第四章 民俗傳承論
引言
第一節 民俗傳承的再認識
一、關於傳承性特徵的理解
二、關於傳承論的廣義內涵
第二節 民俗傳承論的相關理論
一、“文化圈”“文化層”與維也納學派
1.文化圈
2.文化層
二、“泛埃及主義”與曼徹斯特學派
三、“文化區”“文化帶”與美國歷史學派
1.文化區
2.文化帶
第三節 民俗傳承的套用研究
一、民俗傳承與社會傳承
1.親族制度的傳承
2.繼承制度的傳承
3.婚姻制度的傳承
二、民俗傳承的套用要點
1.民俗傳承的發生
2.民俗傳承的機制
3.民俗傳承的系譜
4.民俗傳承的作用

文摘

著作權頁:



當代人類學、社會學和民俗學都十分關注這種現代文明世界在文化上強加於人所引起的文化衝突及其後果,都力圖對這種文化變遷做出規律性的解釋,但是在變遷的基本規律方面並沒有多少新發現,只在實地調查方面取得可證的材料。比如,非洲部落酋長雖被保留,但是酋長按習慣獲取財富不可能了,傳統的獵象取象牙的生產被禁止了,部落的議事制度無所作為了,由酋長決定分配土地的傳統改為由政府登記批准土地所有權,強健的村落男勞力外出做工掙工資,無償征工出勞役已受限制。有的地區被迫改變了原來一夫多妻制習俗,接受了一夫一妻制的法規。大洋洲島國原住民有的不再信奉巫師而走進了教堂,原來認為月亮是必須崇拜的圖騰,遍地有鬼魂與精靈,現在登月成功的圖像使人們認識了月球,傳教士讓他們讀了《聖經》的《創世記》,不再迷信巫術。有的雖然在部落甘當土著民,卻參加了選舉國會議員的投票。婚禮和葬禮都刪除了古老的坐禮程式,全新地注入了歐美式的宗教禮俗規範。一系列的傳統習俗被肢解得支離破碎,甚至改變了固有的價值觀念。這種幾乎全面快速放棄原習俗規範,表現出極強的文化接受性是某些部落社會的文化特點。他們原來的風俗習慣並沒有十分完整的體系,所以也不被他們自己格外尊重,所以越來越把西方習俗認同作自己的習俗。
但是,與此相反的文化衝突現象也十分醒目。他們面對白人社會的生活方式並不表現出有多大興趣,這些群體的心理形態傾向還在依賴於或屈服於原始超自然力信仰,並保持原習俗生活方式。正像大洋洲的土著民那樣,並不想跨出自己古老的生活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