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看病的動物

動物也會得病。在同各種疾病的鬥爭中,它們學會了給自己治病,從而學會了生存和保護自己。

有些動物會用野生植物治病。有一種鹿瀉肚子的時候,常常去吃槲樹的皮和嫩枝。原來,這些東西含有鞣酸,能夠止瀉。“咪咪”叫的大花貓,患了腸胃炎腹瀉不止時,會急急忙忙地找一種帶苦味的有毒植物——藜蘆草吃,然後嘔吐不止。要知道,藜蘆草裡面含有一種生物鹼,有催吐的作用。以吐治瀉,成了貓治療腸胃炎的一種有效方法。
狼的胃壁肌肉能自動收縮。它們懷疑自己吃了有毒食物時,會立即收縮胃肌,把胃裡的東西吐出來,以防萬一。
有人捉到一條鱷魚,剖開它的胃,發現裡面有不少粗木塊、石頭,以及其他一些不容易消化的東西。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鱷魚在冬眠的時候,怕自己消化器官的功能會減弱,就吃下一些堅硬的東西,讓胃不停地工作。
熱帶森林中的猴子,得了怕冷、戰慄的病,就會去啃咬金雞納樹的樹皮。這種樹皮中含有金雞納霜素,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
有人在雨天看見一隻野吐緩雞,一再強迫它的幼兒吃安息香的樹葉。安息香的樹葉不是吐緩雞的食物,所以它的幼兒不愛吃。原來,小吐緩雞渾身被雨水淋濕了,得了感冒,吃了這種帶有苦味的樹葉以後,它的病便慢慢地好了。
溫泉浴是一種人用來治病的物理療法。說來有趣,熊和獾也會用這種辦法來養生和治病。美洲灰熊有一種習慣,年紀大了以後,喜歡跑到含有硫磺的溫泉中去洗澡,浸泡在裡面,好像在治療老年性關節炎似的。母獾常常把長瘡的小獾帶到溫泉中去沐浴,治療皮膚病。
野牛得了皮膚癬後,會長途跋涉跑到湖邊,在泥漿中“沐浴”一番。然後爬上岸來,慢慢將泥漿晾乾。不久,它又再去湖邊“沐浴”,直到把癬治好為止。洗泥漿浴並非野牛的“專利”,犀牛和河馬等也有這一愛好。因為泥漿浴不僅能治病療傷,還有防病作用。
有一位獵人多次觀察後發現,受傷的黃羊總是往一個山洞裡跑。在跟蹤到山洞後,他發現黃羊總是把受傷的部位緊緊貼著陡峭的山壁。有趣的是,黃羊離開那兒時,已經沒有了先前病懨懨的樣子,而是變得容光煥發了。後來,獵人在峭壁上發現了一種粘稠的黑色液體,猶如野蜂蜜,當地人把它稱為“山淚”,這就是野獸治療傷口的藥物。
一隻山鷸的腿被槍打傷了。它就在河邊取些粘土敷在腿部,然後又拐著腳去收集青草,放在粘土裡,一同“包紮”,就像人們綁石膏一樣。人們看到,這隻山鷸足足纏了一個小時,等它把“繃帶”全弄好才飛走。
不少動物能為自己作“復位治療”。肚皮被劃破了,內臟漏了出來,它們能將內臟塞進去,然後躲在安靜的地方“療養”,等待傷口癒合。有一隻青蛙被石塊擊傷了,內臟從口腔里露了出來。這時,這隻青蛙呆在原地,不慌不忙地把內臟吞進去。3天以後,它基本上復原了,又跳進了水塘。
有人見到,一條蝮蛇的頭部被另一條毒蛇咬傷了,起初出了一點血,不一會兒頭部便腫了起來,連嘴都腫得合不攏了。於是,它拚命喝水,14分鐘裡接連喝了216口水。2小時以後,蝮蛇頭部的腫脹漸漸消退了。這跟醫生搶救被毒蛇咬傷的病人時的情景,真有點不謀而合!那時,醫生往往給患者大量輸液,加快毒液排出的速度。
研究動物給自己治病的本領,對人類也是很有好處的。著名的雲南白藥,是雲南民間醫生曲煥章發明的。據說,曲煥章是位打獵能手。一天,他打中了一頭老虎。誰知第二天請人去抬時,那虎不翼而飛了。後來才知道,帶傷的老虎是吃了一種藥草後逃跑的。曲煥章採回這種藥草,配合其他藥物治療跌打損傷,效果非常好。於是,雲南白藥便問世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