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亡媵謝唁致沈乙老書

《為亡媵謝唁致沈乙老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為亡媵謝唁致沈乙老書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承唁問至感。 帷半掩,陳屍在堂;琰女四齡,啼號在膝。昨辱公與止庵相國嘉招合宴,悲來哽咽,未能承也,請俟異日。簉室旃理女士氏何,故粵籍,為美國學生,明慧婉嫕。以家懸吾像,久慕我名,父母許之,屈而來媵。偕游各國,吾見其王公卿士,以充秘書,通譯鞮,實兼外交之事,非只為家人之職矣。若夫善畫花鳥,兼工雅琴,海外流亡,孑特無侶,日夕相對,舟車偕行,航海陟山,問字議政,七年以來,以忘寂寞。何圖一病數日,遂爾殗殜。左家嬌女,有失母之悲;班固佳甥,為問神之作。頃檢視遺物,搜覽畫筆,形影在目,觸緒悲痛。學莊生之觀化,亦知未始有生;嘆奉倩之神傷,亦復誰能遣此。今春拱而尚右,既遘姊喪;去秋涉屺興哀,猶居母服。年余之內,萃適三喪,天降鞠凶,肝腸欲斷。外憂國事,內愴家難,人間何世,亦復何心,東坡所謂“亦有羈旅人,天窮無所逃”,我之謂矣。昔游印度,遍訪佛跡,乃至萬里內外,僧寺皆絕。大教猶劫,何況眾生,等現曇花,亦同億劫。吾既篤信輪迴,只有自為超度,會謝人事,更學無生耳。頃晦老與孺弱等來唁,同決殯事,已定後日午後出殯延緒山莊。朝雲有墓,尚寄西湖,絡秀多才,長留晉史,冀藉雅文妙筆,惠以詩章,庶幾彤管傳芬,報之文字。伯嚴、愛滄兩公來唁,亦申此請,想公許之。含哀言謝,此不多申。即問乙老四兄興居,善化相國並此致意。制有為頓首,十二月六日。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