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蟬

炸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炸蟬
  • 拉丁學名:cryptotympanaatrata(fabricius)
  • 別稱:蜩、知了等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
  • :半翅目
  • :蟬科
  • 分布區域:遍布全世界
形態特徵,成蟲,卵,若蟲,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43-48毫米,翅展122-130毫米,黑色具光澤,局部密生金黃細毛。頭部3個單眼淺黃褐色,呈三角形排列,複眼大突出黃褐色,單眼黃褐微紅。中胸背面有x形紅褐色隆起。翅透明、翅基部黑色,翅脈黃褐。前足基節隆線、腿節背面及中、後足腿節背面和服節紅褐色。
炸蟬幼蟲圖炸蟬幼蟲圖

形狀近梭形,長2.5毫米,乳白色漸變淡黃。

若蟲

體長35-40毫米,黃褐色,有翅芽,前足腿、脛節粗大,下緣有齒或刺為開掘足。

發生規律

炸蟬數年發生1代,以卵在枝條內或以若蟲於土中越冬。但每年均有一次成蟲發生,為6-9月,若蟲在土中生活數年,蛻皮5次,每年6月中、下旬若蟲在落日後出土,爬到樹幹或樹幹基部的樹枝上蛻皮,羽化為成蟲。剛蛻皮的成蟲為黃白色,經數小時後變為黑褐色。不久雄蟲即可鳴叫。成蟲有趨光性,7月份成蟲開始產卵,8月為盛期。產卵枝因傷口失水而枯死,每雌蟲產卵500-600粒,成蟲壽命2個多月,如期10個月。以卵越冬,翌年6月卵孵化為若蟲落地入土,吸食根部汁液,晚秋轉入土壤深層,為害樹根。春季又升到土表為害。經數年老熟若蟲爬到樹幹或樹枝上,夜間脫皮羽化為成蟲。

防治方法

(1)剪蟲枝消滅卵,可結合管理在冬春修剪進行,將被產卵而枯死的枝條剪掉,集中燒毀,以殺死卵。
(2)捕捉幼蟲老熟若蟲出土羽化時,早晚捕捉出土若蟲和剛羽化的成蟲,集中殺死也可供食用。
(3)誘捕成蟲,利用其趨光性,在無月亮的黑天空地上燃簧火振樹捕蟬。
(4)在乾基部附近地面噴殘效期長的高濃度觸殺劑,毒殺出土若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