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通信是隨著通信工具的改進和射擊指揮的要求不斷發展完善的。早期的炮兵射擊指揮,主要以語言、手勢、手旗等方式進行。有線電、無線電通信工具問世後,逐步形成以指揮所、觀察所為中心的觀炮通信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炮兵開始使用無線電和
有線電通信手段實施指揮,並使用無線電台與航空兵聯絡,實施空中偵察和校正射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炮兵裝備了短波電台和超短波電台,顯著提高了炮兵機動通信能力。隨著炮兵大規模作戰使用的增多,方面軍炮兵通信、集團軍炮兵通信、炮兵軍通信、炮兵群通信的組織方式和手段的運用在戰爭中得到發展,保障了炮兵作戰指揮。20世紀50年代,炮兵通信裝備性能提高、重量減輕,進一步增強了炮兵機動通信能力和抗毀生存能力,使炮兵在局部戰爭中發揮了火力骨幹作用。60~70年代,隨著半導體材料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炮兵通信裝備上的廣泛套用,炮兵通信系統顯著增強了數據傳輸能力,為炮兵指揮自動化系統的構建奠定了基礎,使炮兵通信與指揮、控制、情報系統連成一體。80~90年代,跳頻電台、數字式接力機和數傳通信設備裝備炮兵部隊,衛星通信和光通信手段套用於炮兵指揮,擴頻碼分多址寬頻技術、多路微波傳輸技術等先進通信技術的採用,使炮兵通信具備了快速準確地多路傳輸數據、圖像、文字等信息的能力,對提高炮兵快速反應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保障炮兵指揮員及其參謀機關對所屬部隊實施穩定、不間斷的指揮,迅速、準確地傳達作戰命令和炮兵射擊口令,保障射擊指揮和武器控制信息的傳輸,保障與協同作戰的軍種、兵種及友鄰部隊之間及時互通情報,保障及時接收與發出警報信號和氣象通報,保障及時恢復被破壞的通信聯絡。
炮兵部隊作戰時,火力任務繁重,陣地配置分散,支援配屬關係多變,戰場機動頻繁,指揮協同複雜,目標定位難度大,戰場電磁環境惡劣,野戰生存條件艱苦,各項保障難度大。要求炮兵通信不斷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機動通信能力、抗干擾能力和抗毀生存能力,達成迅速、準確、保密和不間斷的通信聯絡;在全面組織的基礎上,重點保障射擊
指揮信息系統信道的暢通;通信組織要綜合、可靠,與協同作戰的部隊互聯互通,並具有多方向、遠距離、前沿越級指揮到炮的能力,保障適時實施集中統一指揮、分散指揮和越級指揮;通信手段以無線電通信、衛星通信為主,有線電和其他通信手段並用,充分發揮各種通信手段的綜合效能。
通常根據作戰任務、指揮員決心、上級指示及通信人員、器材等情況,以炮兵指揮通信為重點,由各級炮兵參謀機關或參謀機關的通信部門組織計畫,所屬通信分隊實施。①集團軍和師、旅炮兵通信。通常以集團軍和師、旅炮兵指揮所為中心,與本級炮兵群、炮兵預備隊、反坦克預備隊及下級炮兵指揮所建立專用通信網,並與集團軍和師、旅通信網聯通。②炮兵群通信。以炮兵群指揮所、觀察所為中心,與下級炮兵指揮所、本級後勤指揮所、本級裝備保障指揮所和勤務保障分隊建立直接通信網。③炮兵營通信。以營觀察所或指揮所為中心,與營陣地、各連觀察所和勤務保障分隊建立無線電通信、有線電通信相結合的通信網,並為炮兵連觀察所至炮陣地的通信提供線路保障。炮兵連單獨執行戰鬥任務時,要建立觀察所至炮陣地的通信線路。
炮兵協同通信,應區分協同對象的不同情況具體組織。炮兵與被支援的步兵、坦克兵的協同通信,按上級規定建立。炮兵與航空兵協同通信,通常由航空兵部隊派到合成軍隊參謀機關的作戰指揮小組或目標引導小組的電台負責保障;各級炮兵指揮所應建立情報通信網,並接收上級的情況通報。炮兵後勤通信和炮兵裝備保障通信,通常通過炮兵通信系統實施,必要時也可以單獨建立通信網或專向。
組織實施炮兵通信時,還應根據炮兵作戰不同階段的需求,採取不同的措施。為縮短射擊準備時間,通常在火炮進入陣地前預先組織好通信網路。炮火準備前,控制無線電台發信,以有線線路保障指揮。炮火準備開始後,主要以無線電台保障指揮,要求通信內容簡短、傳遞迅捷,儘量縮簡訊號暴露時間。當戰鬥隊形轉移時,應迅速建立新的通信聯絡。
反坦克炮兵通信以無線電台為主,在戰場機動和陣地轉移時均與步兵、坦克兵保持順暢的協同通信;地地戰役戰術飛彈部隊對上級通信和協同通信,由方面軍或集團軍組織,其本級通信由該部隊通信部門組織編成內的通信分隊實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部隊編成的變化,炮兵通信將進一步改進組織方式,將更普遍地採用計算機通信技術、衛星通信技術、光通信技術等,炮兵通信系統將與野戰地域通信網聯通,射手與武器平台的通信將實現網路化,將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數位化通信水平,增強抗干擾能力和抗毀能力。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