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嘆,女,著名跨媒介藝術家。
炭嘆是活躍於國內外的當代藝術展和國際電影節的、備受矚目的跨媒介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武漢。本科: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碩士:中央美術學院與美國加州藝術學院實驗影像合作班;博士:比利時根特大學藝術學院表演與媒介研究中心。現任湖北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專業副教授,聲體影力實驗室主任。
炭嘆的創作跨越電影/影像、行為/表演、聲音/音樂、裝置、網路等媒介;表現主題聚焦於異化空間、社會介入與神秘主義,常常在中國的社會現場空間中構造出另一個平行宇宙般的魔幻時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炭嘆
- 出生地:武漢
- 職業:藝術家
- 性別:女
人物經歷,藝術年表,相關展覽,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她的創作和人生足跡遍布二十幾個國家,受邀於眾多國內外重要藝術活動,如柏林國際電影節(德國)、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荷蘭)、坦佩雷國際電影節(芬蘭)、Images Festival影像藝術節(加拿大)、Venize雙年展(義大利)、 “MISPLACED WOMEN?”國際女性藝術項目、Art Now Live Tour 3(德國)、紐約創新中國文化節之中國先鋒戲劇節(美國)、烏鎮國際戲劇節(中國)、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Waha音樂節(羅馬尼亞)。 作品被德國當代藝術電視台SFE TV、北京栗憲庭電影基金會、武漢美術館收藏。
創作之外,她也從事策展和藝術理論工作。如任電影節、展覽、活動的策展人,發表藝術批評,主持講座、研討會。2013年她策劃了芬蘭坦佩雷國際電影節的放映與展覽單元“China Experience”,並受邀擔任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評審。2014年她入選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在幾個歐洲國家對當代藝術中心的策展方法及機制進行研修。近年來,她致力於策劃跨媒介、特定場域、社會介入性的藝術活動,並組織國際間的學術交流。
藝術年表
炭嘆於2003年開始創作紀錄片和實驗電影,早期作品有《串門》(2003)、《人造》(2005)等。其中實驗電影《過》(2006)獲得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八屆短片大賽專業組“最佳實驗片”獎,紀錄片作品 《遊戲時光》(2008)獲CNEX基金會資助,在多個電影節及藝術機構放映,如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此後她創作出了《陽性》(2010)、《誰的眼睛》(2011)、《鹹安一夢》(2013)、“未知儀式”系列作品(2015-)等,入選眾多國際電影節並獲獎,如柏林國際電影節(德國)、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荷蘭)等。
自2013年起,炭嘆開始轉向劇場、行為等現場藝術領域。2015年,她赴比利時根特大學表演與媒介中心深造,修讀課程不僅涵蓋舞台藝術,還包括當代藝術和跨媒介、跨學科藝術。她師從於歐洲著名的表演研究學者Christel Stalpaert(比利時)、 Katharina Pewny(德國)、戲劇導演Chokri Ben Chikha(比利時),了解到了最前沿的表演藝術體系“Performance Studies”(人類表演學),並將其運用於自己的作品創作中。
2015年,由於不滿於當代藝術圈的圈層固化,她策劃了一場大型的線上+線下行為藝術 “Venize雙年展”。首先,她和搭檔以“不速之客”的身份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現場,進入別人的作品中表演、拍攝,然後用這些“作品”炮製獲獎的假新聞,騙過了眾多大咖和好友。2017年,這個項目變得更大膽——炭嘆向社會眾籌和徵集作品,和幾位合作的藝術家一起讓上百個從全世界徵集來的藝術作品 “偷渡”進了威尼斯雙年展的展廳。 5月13日, Venize雙年展2017特別項目“TRANS-BORDERING-ART/越界藝術:每個人的5分鐘個展”在義大利威尼斯和網際網路上同步開幕。5月13日-18日期間,本項目在威尼斯雙年展第57屆藝術大展的現場展示了近百個來自全世界的藝術作品,所涉及到的展覽場地遍布“綠原城堡”(Giardini)和“軍械庫”(Arsenale)的大小展廳。展出的作品類型有繪畫、攝影、運動影像、行為藝術及其他觀念性藝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來自一個月的時間裡在網路社交媒體中徵集來的作品,約百分之十來自親赴威尼斯的“藝術越界者”們現場創作的作品。本展覽最大的特色是——“這是史上第一個人人都可以入選、得獎的藝術展”。只要按照流程投稿的作品,都“一鍵入選”,而且直接在世界最高端的藝術盛會中被展示。不管是剛進入藝術院校的“藝術新鮮人”,還是混跡江湖多年卻保持地下姿態的“藝術草根”,亦或是已在“體制內”和“市場中”的“職業藝術家”,誰都可以享有每人至少5分鐘的展覽時間。
近年來,她致力於創作參與式、沉浸式、特定場景的劇場/行為藝術作品。如2021年10月,她劇構/導演的《一周年+265天》於10月13至14日在北京77劇場成功上演兩場,並獲得觀眾好評。此劇入選2021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為全國選拔的十六部作品之一。作品劇構可謂是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但同時帶有後現代挪用、拼貼、間離、主客觀轉換的美學特徵,整體表現了從2020年疫情爆發至今,武漢、中國、以及全球的普遍窘境。《一周年(+265天)》具有沉浸式和參與性等鮮明的當代藝術特色,四個房間內五位演員演出,表演內容根據2020年在武漢或者從武漢返鄉後的真實隔離經歷改編。整個舞台的設計是占據整個小劇場空間的腳手架裝置,是國內戲劇中前所未有的嘗試,主創團隊直接把建築工地搬進了劇場,顛覆了傳統的觀演關係和觀看視角。
2022年,炭嘆發起了「Space Ark 2020」系列作品,是一個不斷“生長”的、公共參與性的跨學科表演藝術項目。它以社會中的特定場景空間為舞台,以普通人的真實經歷為素材,以幽默、科幻的視角來討論“疫中人類世”。此項目的第一次實現是在2022年1月的MIPAF澳門國際現場藝術節,炭嘆做了行為藝術《方艙2020-第730日》(Space Ark 2020_Day 730)。這個表演將澳門藝術花園的天台轉化為時間機器。在萬家燈火包圍中,觀眾和藝術家一起繞天台一周觀看錶演,回顧了過去兩年中舉棋不定、身不由己的生活體驗。
而第二次則在由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資助的YAV藝術孵化項目支持下,於2022年9月在深圳南頭古城的if工廠/Idea Factory演出了特定場域、參與式劇場作品「Space Ark 2020_Day 968」。該劇在創作理念上,運用了“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共創方式。演員全部面向公眾徵集而來,包括大樓里上班的白領、街區的保全、賣水果的商販等,年齡跨度從3歲到70歲。而劇本全部由他們的真實經歷改編,融合了發生在南頭古城的故事創作而來。 表演在辦公樓的三層走廊中上演,由現成的建築結構區隔開了18個視窗,觀眾在樓下仰望一個個視窗中的表演。每個視窗中,上演著一個人或一家人的故事。他們有時各自隔絕,仿佛從不知道鄰居的存在;有時又產生關聯,讓人看到一整棟大樓,或是社區的全貌。作品打破了常規的“線性時間”和“作者中心制”——藝術家將表演段落按紅、黃、綠三種顏色編號,觀眾也被隨機抽取的紅、黃、綠碼分為三部分,而整場演出的最終順序由“綠碼觀眾”決定。他們通過一個原創數字程式來選擇劇情順序——程式界面上哪個視窗亮燈,這個視窗的演員就開始表演。這樣的設定意在荒誕地表達當下人們“不由自主”、“無法計畫”的狀況,將生活的無序視覺化、遊戲化。
2023年,炭嘆的這個項目進化到了3.0版本——「Space Ark 2020_Day 1381」《宇宙方舟2020之火龍眼》。蛇口價值工廠氣勢恢宏的機械大廳瞬間化身為一艘宇宙飛船,一些在地居民和機器人、虛擬人登上飛船,成為也許最後一批能離開地球的人。但是,他們每人卻被困獨立的太空艙,並受制於無形的人工智慧力量,誰也不知飛船何時發射、或毀滅。 該作品於7月初入選了2023年蛇口戲劇節,歷經4個月的孵化創作,於11月4日-5日晚上盛大上演。這個參與式、沉浸式的特定場景劇場,以遊戲、探險的方式激發一場連結過去和現在的追憶和思考,以科技的力量呈現未來幻想與追問。本劇也體現了社會人文與社群關懷的縮影,大部分演員都是在深圳、尤其在蛇口招募的普通人,年齡從8歲到68歲,他們展現了自己真實的身份、故事與情感。有演出場地的“原主人”——廣東浮法玻璃廠的工人、蛇口圖書館的退休管理員、做國際物流的小微企業主、國際學校的小學生、從農村老家來深圳的老人、玩二次元的中醫、藝術療愈師,還有幾位國際友人——讓人們的視野觸達斯里蘭卡上漲的海平面,和烏克蘭的連綿戰火中 ……最後的表演作品以在地社群能量為動能,讓本地居民成為了聚光燈下的主角,用集體智慧一起打造了這艘“宇宙方舟”。 (見《宇宙方舟2020之火龍眼》演出現場圖冊)
相關展覽
2023蛇口戲劇節 | 深圳 | 2023 |
---|---|---|
首屆湖北省青年美術作品展 | 武漢 | 2023 |
古德拉克青年藝術節·武漢站 | 武漢 | 2023 |
HiShorts! 廈門短片周主競賽單元 | 廈門 | 2022 |
第十七屆伊斯坦堡雙年展 | Depo, 伊斯坦堡 | 2022 |
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 77劇場,北京 | 2021 |
言語之外——藝術與療愈 | 武漢美術館,武漢 | 2021 |
OCT-LOFT公共藝術展-余物新秩序 | 華僑城創意園,深圳 | 2020 |
“待測-重寫劇場史”當代表演文獻開放展 | OCAT ,深圳 | 2020 |
首屆齊長城鄉村藝術節 | 濟南 | 2019 |
2019藝術合肥當代藝術季“解藥”實驗影像藝術展 | 合柴1972,合肥 | 2019 |
“7·8·9·零”武漢青年藝術家當代藝術展 | 湯湖美術館,武漢 | 2018 |
“問題日記”作品展 | 武漢市武昌區臨江大道76號(江邊鐘樓) | 2017 |
“藝術之夜”雙年展 | 德國肯普滕 Kempten 市 | 2017 |
“都市遊牧”2017杭州良渚動態影像展 | 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杭州 | 2017 |
“影觀武漢”武漢影像藝術家群展 | k11藝術村,武漢 | 2016 |
“Venize雙年展世界巡展-重慶站”(個展) | 長江當代美術館,重慶 | 2016 |
“信仰·痛癢”——藝術表演季暨當代藝術展 | K11藝術空間,武漢 | 2014 |
她者的凝視 | 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武漢 | 2012 |
山東首屆影像展 | 啟德國際金融中心,濟南 | 2011 |
人物評價
炭嘆是近年來活躍於國內外的當代藝術展和國際電影節的、備受矚目的青年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