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

炒鞋

炒鞋,指的是一種資本遊戲,轉手買賣球鞋,炒作、操控鞋價漲跌。

2021年4月,六家央媒斥炒作國產鞋行為:監管應堅決出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炒鞋
  • 定義:指的是一種資本遊戲,轉手買賣球鞋,炒作、操控鞋價漲跌
詞語來源,引用示例,社會評價,

詞語來源

最初是ebay等二手市場的小眾愛好者把一雙“有故事”的鞋加價轉賣。“球鞋控”們都收藏有幾百上千雙鞋。後來有人進行球鞋投資,跟股票投資性質類似,後者叫炒股,前者就叫炒鞋。

引用示例

如今的運動品牌,如阿迪、耐克、Jordan,已不僅僅只是售賣基本的籃球鞋、足球鞋,不斷推出的設計師款、限量版、網紅版等正是“炒鞋”火熱的背後力量。
某賣鞋平台根據過去24小時的交易額編制了“炒鞋”三大指數:AJ指數、耐克指數和愛迪達指數

社會評價

與之前的盲盒熱、玩偶熱一樣,球鞋本身也只是一種商品,只不過淪為投機炒作的工具。這種亂象如果不能及早被遏制,很可能愈演愈烈,帶來更多後遺症。(中國青年報評
“愛國主義怎容投機倒把”“這場炒鞋鬧劇,該收場了!”。(中央政法委長安劍評
炒鞋只要在法律框架內行事,並非不可。但是,如果把這股來勢洶洶的炒鞋風,視為單純的市場現象,那就太“天真無邪”了。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溫。生產廠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辦法,比如隨機應變增加供應量等。此外,經銷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發力,壓縮炒鞋客“作妖”的空間。多方攜手、齊心協力,讓炒鞋客無路(炒鞋歪路)可走!(2021年4月4日人民網發表題為《人民財評:消費愛國心炒鞋,邪氣必須狠剎!》評論文章
知名國產品牌的限量款球鞋在二手市場上存在一定溢價並不新鮮。然而,這一波價格上漲明顯超出溢價範疇,遠離價值規律。一件商品短短几天漲價數十倍,顯然不是市場運行的正常現象。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始終是企業應當遵循的發展正道,藉機偷奸耍滑坑蒙拐騙終究只會害人害己。對當前一些網路平台藉機哄抬價格的行為,品牌方應當儘快動起來,維護品牌形象。監管部門也應積極作為加強監管和引導,維護市場秩序,為“國貨”發展創造良好環境。(2021年4月5日新華社發表題為《藉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的評論文章
中國消費者愛國產品牌,本屬人之常情,絕不應該成為某些“炒鞋客”的可趁之機。那些惡意炒作國產品牌球鞋的相關平台,也有消費廣大用戶的愛國心之嫌。相信明眼人,都能看穿他們的伎倆,不會盲目跟風。相關監管部門不妨適時出手,儘快干預。首先是通過機構發聲,向公眾說明這場“炒鞋”的利害關係,為這場風波降降溫。其次,也該嚴查部分“炒鞋客”和相關平台,禁止其惡意助長“炒鞋”風潮,讓部分國產球鞋儘快回到正常價格。(2021年4月6日光明日報客戶端發表時評《熱炒國產鞋漲價31倍,誰在收割智商稅?》
品牌方要在熱度中保持冷靜,看得更長遠一些。要意識到很多球鞋的稀缺性實際上掌握在自己手中,無論是“限量”還是“復刻”,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自己說了算,此時不能任由炒鞋商人藉由其產品割韭菜。(2021年4月6日光明網發表題為《國產球鞋遭熱炒漲價數十倍,受損的終是消費者》的評論文章
說到底,鞋是用來穿的,而不應是用來炒的,“炒鞋”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必須被遏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普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保證行業得到健康發展、不被傷害。“炒鞋”圈資金量越大的人,就能接近更上游的經銷商直接拿貨,從而形成壟斷、哄抬鞋價,最終形成“割韭菜”的“殺豬盤”。散戶、小販,乃至很多沒有收入的學生就被裹挾其中,成了“活韭菜”。除此之外,一旦“炒鞋”失敗,貸款逾期歸還,還會影響個人徵信記錄。(2021年4月5日央視新聞發布題為《國產鞋原價1500炒到49999?“炒鞋”當心“雞飛蛋打”》評論文章)
不管是炒洋品牌也好,還是炒國貨也罷,炒鞋本質上都是投機行為,是擊鼓傳花式的資本遊戲。現如今,炒鞋早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它的背後可能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欺、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行為。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助長了金融風險。此外,由於操作黑箱化、部分消費者不理智等,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央廣網稱,必須通過嚴格監管和積極引導,堅決遏制炒鞋風氣蔓延,讓“鞋穿不炒”成為社會共識,讓球鞋潮流回歸文化本身。(2021年4月5日央廣網發表評論文章《打著愛國幌子的“炒鞋熱”,必須遏制!》
有更多人關注國貨本是好事,但如果投機者通過非正常手段把持貨源,讓國產鞋的價格高到畸形,無疑會打擊消費者的積極性,最終讓向好發展的整個行業遭受損失。如果炒國產鞋的風氣剎不住,無論買不買鞋,人們的愛國情懷恐怕都會受到傷害。工人日報指出,愛國應該表現在行動上,而不能一邊喊著口號一邊算計自己的同胞。無論是炒鞋、炒酒還是炒茶,監管部門都應及時出手潑水降溫,品牌方、經銷商更不能坐視不管甚至推波助瀾——來之不易的品牌形象和口碑需要共同維護。(2021年4月6日工人日報評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