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炒錢
- 含義:能夠快速積累財富的方式
- 屬於:社會多元化發展的一個表現
- 由於:踏實工作難致富
炒錢介紹,社會多元化,炒錢的理由,生存出路,社會危機,形成病態,
炒錢介紹
“所謂的炒錢,其實就是資本造富。”社會學家周孝正對於當下炒錢族的概念理解比較直接:“年輕人想富裕無可厚非,而在當下為財富精疲力竭的原因,是因為大多數人對現實不滿,覺得勤勞致富的希望渺茫。”他認為,貧富差距大,社會分配不公才是炒錢風潮的真正原因。
社會多元化
“炒錢族”的出現,有著特定的代際特色。美國職業發展協會認證GCDF培訓師鐘谷蘭試圖從青年心理的角度來解答年輕人對於炒錢的熱衷。“如今的年輕人崇尚更為多元化的生活,選擇職業的範圍也逐漸寬泛。和從前守著一份固定工作、職業發展道路單一的情況不同,有人開網店營生,有人甚至靠旅遊、寫專欄生活,選擇什麼樣的工作來創造財富,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創造財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從這個意義上,她認為可以將炒錢觀念看做社會多元化發展的一個表現。
炒錢的理由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經對1155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1%的人表示,身邊存在“炒錢族”,其中36.1%的人表示這樣的人“比較多”。30.6%的人承認自己就是“炒錢族”。
生存出路
大學生“炒錢族”真的解決了年輕人的生存出路問題了嗎?顯然這跟彩票中獎一樣,“炒錢族”解決不了多大問題。據中青報調查,近80%的年輕人認為踏實工作無法致富,近90%的人表示身邊存在“炒錢族”,30.6%的人表示自己就是“炒錢族”。
社會危機
當“炒錢”成了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手段時候,這個社會是不是出了問題了?在近十年來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全民的財富觀其實已經演變為社會危機。這表現為: 一、對勞動創造財富創造價值的否定。大學生爭搶公務員職位,其背後的目的雖不一定是要做官,但是此舉無疑否定了做創造性勞動為社會建設財富的信仰。公務員是難考的,現又出現了“炒錢”熱,大學生們對於畢業後靠專業技能創造社會財富和個人財富的信念與熱情如此低下,那么未來的國家由誰來建設,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力量與成長力量來自哪裡?從這個意義來說,大學生“炒錢族”的湧現,對一個國家與民族而言並非好事。
二、繞開“工作”對快錢的捷徑占有。財富是緩慢積累的,個人與國家都是如此。年輕人只有在年輕時候打下良好的職業基礎,進而在為社會做出越來越多的貢獻的前提下,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與個人財富。經濟是有成長規律的,財富也是有積累的良性歷程的。對快錢的嚮往與欲望,帶來的不一定是建設的良性的行為,也有可能是犯罪。如果我們這個國家連未來勞動力的核心力量都在追求快錢,那我們就不能不擔憂豆腐渣防洪堤、三聚氰胺奶粉是否還會繼續出現。我們這個社會的浮躁現狀能否改良?
三、財富成為人生價值的最主要衡量標準。經濟社會中,人人都要學習投資與金融知識,以此獲得更好的生存。但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時候正是理想蓬勃發展的時候,文學家還是年輕人的夢想嗎?數學家還是年輕人的夢想嗎?因為逐利的衝動,而抵消了一大部分追求金錢外理想的衝動。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當一個財富英雄嗎?如果全國的年輕人都陷於充當財富英雄的衝動之中,那國家前途是悲哀的。
形成病態
“炒錢族”廣泛存在,不僅僅是他們自身的問題,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調查顯示,從1997年到2007年,中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從53.4%下降到39.74%;企業盈餘占GDP比重從21.23%上升到31.29%;而在已開發國家,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腳踏實地,辛辛苦苦工作,連養家餬口都不堪重負,更別說發家致富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某某某炒股、炒房、炒期貨暴富,某某某買彩票中了數百萬,此類個案經常被媒體熱炒,而且在飯後閒聊,在同學聚會中被傳得神乎其神。 只要不針對民生必需品,投機炒作本不是一種罪,但當大部分都想著炒錢致富,誰來創造真正的財富?畢竟,通過投機獲利,並不創造財富,更多是財富在人際間的一種轉移和再分配。總之,“資本造富”只是財富積累的方式之一,為社會創造價值才是長久之道。
作為個人選擇,年輕人想投機,炒作致富,這種觀念無需過多譴責,但當大比例的年輕人都輕視甚至踐踏工作的意義時,社會管理者就不能熟視無睹,更不能以負面激勵的形式,讓大多數人都走入投機炒作的行列。否則,對整個社會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比如調節收入分配,提高勞動者尤其是一線勞動者收入,讓勞動者享受到應有的物質保障和精神尊嚴;比如倡導實業致富,打破壟斷為民營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生存空間;再比如為青年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透過富士康工人收入的大幅度提高,透過房產領域加大打擊投機炒作的力度,我們欣喜看到,社會管理者正在積極努力,剷除孵化“炒錢族”的社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