炃,讀作fén,本意同“焚”;又讀作bèn,意為火花艷麗。屬於生僻漢字,現代漢語一般不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炃
- 拼音:fén、bèn
- 筆畫:8畫
- 部首:火,4畫
- 五筆:FYY
- 倉頡:CSHF
- 統一碼:7083
- 鄭碼:OYUO
基本信息,字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
基本信息
[多音字]
筆畫:8畫
簡體字(中文簡體)寫法:炃
繁體字(中文繁體)寫法:炃
部首:火,4畫
筆順編號:34534334
字義
(拼音1,fén)
(1) ㄈㄣˊ
(2) 古同“焚”。
(3) 鄭碼:OYUO,U:7083,GBK:9EC7
(4) 五筆編碼 fyy
(5) 區位碼 -239
(6) 倉頡:CSHF
(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083
(8) 四角號碼:80809
字義2(拼音2,bèn)
(1) ㄅㄣˋ
(2) 火花艷麗。
(3) 鄭碼:OYUO,U:7083,GBK:9EC7
(4) 五筆編碼 fyy
(5) 區位碼 -239
(6) 倉頡:CSHF
(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083
(8) 四角號碼:80809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注
燒田也。從火林。各本篆作樊。解作從火棥。棥亦聲。今正。按玉篇、廣韻有焚無燓。焚符分切。至集韻、類篇乃合焚燓為一字。而集韻廿二元固單出燓字、符袁切。竊謂棥聲在十四部。焚聲在十三部。份古文作彬。解雲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況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有燓。知火部燓卽焚之譌。玄應書引說文焚、燒田也。字從火。燒林意也。凡四見。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不獨篇、韻可證也。
康熙字典
《集韻》《類篇》符分切。同焚。詳焚字注。
又《集韻》蒲悶切《類篇》符悶切,音坌。《集韻》火豔。或作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