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溯源
古時“災”的寫法較多,這是因為古人把災害分得較細,有火災、水災、兵災等,反映在字形上也有不同寫法。上古時代,河川泛濫,洪水橫流給先民帶來極大的禍害,因此祖先便造了圖1的“災”字,字的形體像泛濫的洪水。為了與“
川”一類的字形區別開來,於是在洪水中間加了“
在”(也是“
才”字)表音,成了形聲字(圖3)。這兩個甲骨文本義是“水災”。秦代以後,疊加“
火”旁表意,表示水火均可成災(圖8)。以後,便在小篆的基礎上進一步演變為漢隸(圖15)和楷書。
圖4的甲骨文是個會意字,模擬“火”在屋(“
宀”)里,房子被燒,顯然便是“災”了。圖9是戰國簡帛文字,“火”已開始變形,以後更逐漸變為線條化及筆畫化。而小篆(圖11)、漢隸(圖13)、楷書都是沿著這“火燒房子”的定型發展下來,一直發展到今天,這個“災”字,望文可以知義。
上古社會的部族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兵災也成了可怕的悲慘的禍害。所以先民便以“戈”斷“頭髮”(砍殺戰俘或奴隸時頭髮掛在“戈”這種兵器上)作為“兵災”的象徵。圖6的甲骨文,左上是頭髮,右部是戈。圖7的甲骨文,已把頭髮訛變成“在(才)”字,作為聲符,成了以“戈”為形、以“在”為聲的形聲字,隸變楷化而成“𢦏”。以後,這個“𢦏”被假借來作為哉、栽、裁、載、戴等字的聲旁,便不再獨立存在了。古時還出現過在“𢦏”下加“火”的“烖”,這是個形聲兼會意字,“火”是形旁,“𢦏”是聲旁也是形旁。發展到小篆階段,則進一步把“在”變成“十”形;“戈”形也大變了。
“災”字形體之多,這會給日常使用帶來不便,新中國成立後,以“災”字為正體,“⿱巛火”“烖”等均作為異體字被淘汰。
詳細釋義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zāi | 名詞 | 自然發生的火災。 | fire | 《 左傳·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 公羊傳·桓公十四年》:“御廩災。”何休註:“火自出燒之曰災。” | |
---|
泛指災害,禍患。 | disaster; calamity
| 《 周禮·天官·膳夫》:“天地有災則不舉。” 《 孟子·離婁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 | 災難;災禍;賑災;天災人禍 |
罪惡;錯誤。 | crime | 《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災,紀也;失,故也。” | |
不幸的遭遇。 | | | |
動詞 | 傷害;危害。 | injury | 《尚書·盤庚上》:“乃敗禍奸宄,以自災於厥身。” 《詩經· 大雅·召旻》:“溥斯害矣,職兄斯弘,不災我躬。” | |
焚燒。 | burn | 《 史記·孝武本紀》:“十一月乙酉,柏梁災。” 《 漢書·五行志上》:“濫炎妄起,災宗廟,燒宮館。” | |
| 以上參考資料: |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火部】祖才切(zāi)
烖,天火曰烖。從火𢦏聲。
災或從宀、火。
﹝⿰才火﹞,古文從才。
﹝⿱巛火﹞,籀文從𡿧。
說文解字注
天火曰烖。
《春秋·宣十六年》:夏,成周宣謝火。《左傳》曰: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按經多言災,惟此言火耳,引申為凡害之偁。《十五年》傳曰: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
從火。𢦏聲。
祖才切。一部。今惟《周禮》作烖。經傳多借菑為之,菑或譌為薔。
或從宀火。
火起於下,焚其上也。
﹝⿱巛火﹞,籀文從𡿧。
亦會意,亦形聲。
﹝⿰才火﹞,古文從才。
形聲。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 災·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3
古文:𤆎、𦸜
《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竝音哉。《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御廩災。
又《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僖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
又作菑。《詩·大雅》:無菑無害。亦作甾。《史記·秦始皇紀》:甾害絕息。
又葉子之切。《史記·龜筴傳》:十有二月日至為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
又葉將侯切。班固《幽通賦》:震鱗漦於夏庭兮,帀三正而滅周。巽羽化於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
《說文》:本作烖。或作災。籀文作災。
《說文》:籀文災字。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筆順】①丶(點)②丶(點)③㇖(橫鉤)④丶(點)⑤ノ(撇)⑥丿(撇)⑦㇏(捺)
【寫法】❶“宀”窄、扁,“火”寬、大。❷“宀”居上居中,首筆點寫在豎中線上端。❸“火”,居下居中,第二筆短撇從橫中線起筆;第三筆撇從橫中線上側、豎中線左側起筆;捺從撇的上部起筆,捺腳超過上部。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韻書集成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廣韻 | 烖 | 蟹 | 平聲 | 上平十六咍 | 精 | | 開口呼 | 一等 | 全清 | 祖才切 | tsAi |
---|
集韻 | 哉 | 蟹 | 平聲 | 上平十六咍 | | 精 | 開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將來切 | tsɒi |
---|
中原音韻 | 哉 | | 陰平 | 皆來 | 精 | | | | 全清 | | tsai |
---|
中州音韻 | | | 平聲 | 皆來 | | | | | | 茲腮切 | |
---|
洪武正韻 | 哉 | | 平聲 | 六皆 | | | | | | 將來切 | tsai |
---|
分韻撮要 | 栽 | | 陰平 | 第十九栽宰載 | 精 | | | | | | |
---|
(以上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