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醫學理論與實踐》是201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一鏜、劉中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災難醫學理論與實踐
- 作者:王一鏜、劉中民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1日
- 頁數:954 頁
- 定價:24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17163125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Concepts and Practice of Disaster Medicine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災難醫學理論與實踐(精)》(作者王一鏜、劉中民)由國內外105位災難醫學、急症醫學和與災難救援相關的專家共同撰寫(其中14位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專家),是一部全面介紹災難醫學國內外最新學術成就的大型專業性學術著作,《災難醫學理論與實踐(精)》共分八篇87章,分別敘述災難醫學的基本理論、國際災難醫學的發展、災難醫學的普及教育與科學研究、災害救助實例、災害防疫和心理干預、危重傷員的救治原則等,本書內容新穎、理論與實踐並重,強調發展災難醫學,重在普及、突出管理、關注預防,適合於各級從事災害醫療救援有關的工作人員及醫療救援有關的工人人員及醫務人員作為災害救援實踐、教學、科研和進修的重要高級參考讀物。
王一鏜是我國急診醫學的創始人之一,一直關心、推動災難醫學的發展。他和他的學生劉中民教授主編了《災難醫學理論與實踐(精)》(作者王一鏜、劉中民)一書。這是一部系統介紹現代災難救援的理論、組織管理和專門技術的大型專業參考書,最大特點是闡述了我國災難醫學的理論體系和發展方向。她全面介紹了近年來國際災難醫學領域的最新進展,系統論述了災難救援的組織管理和專業技術。特別是結合近年我國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土石流等大型災害救援的經驗教訓,對各種常見災害的醫療救援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內容全面系統,緊密結合實際,科學性和指導性強。
我國是一具有五千餘年燦爛文明的國家,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國土、13億多勤勞而智慧的人民,這就是我們熱愛的偉大祖國。
但同時,我國又是一個各種各樣災害多發的國家,其中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多種氣象災害和地震等等及其次生災害。常見的人為災害諸如交通事故、礦難和火災等等。
近些年來,我國各類災害頻發,形勢嚴峻。嚴重災害往往可造成眾多人員的傷亡,大量財產的損失,而即使災害僅僅導致一個人死亡,那么往往等於這一個家庭頃刻間遭到致命而沉重的打擊,這樣,例如我國每年有20萬人左右因各種災害而遇難,則相當於20萬個左右的家庭突然遭災,情況該是多么嚴重。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人民對災害的認識和重視不夠,人們往往“聽天由命”,認為災害是無法避免的,而且總是“逆來順受”,從未以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和應對。因此,儘管災害一次次發生,悲劇一次次重演,但這樣的情景,卻是周而復始地發生。
歷史的車輪滾滾不斷地前進,我們歷經災害的種種磨難以後,終於在認識上有了一些轉變。應該著力減少災害的發生,降低一旦災害發生後造成的種種破壞和負面影響,而這種減災防災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這樣,隨著許多新的理念的湧現,災難醫學這一學科遂應運而生,這應驗著前人所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遭受並克服了嚴重的災害以後,往往隨之而來的則是又一次文化的提升。
我們認識到,無論何種災害,大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有的可以避免這種災害的發生;有的則是可以得到預報和預知,從而可以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儘可能減少這些災害將會帶來的嚴重損失。還有許許多多固定的和流動的危險源,而這些危險源完全應該是可以事先予以清除或控制的。
再就造成災害的原因來看,簡言之,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災害,稱為自然災害,而由人為因素造成的災害,則稱之為人為災害。而這些人為因素有時往往會成為一種摻雜的因素,並可以誘發或加速自然災害的發生。正是這些摻雜的因素,我們應予特別的關注,並著力採取相應措施加以清除或控制。
災害尤其是重大災害發生後,及時努力開展救援工作是頭等重要的,而救援不能被認為是一種同情的施捨,而是一種互相幫助的責任和義務。早在二千二百多年前,我國的先哲孟子就曾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這樣,人道主義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涉及較大或重大災害時,必須實施緊急的醫療救援,此時,則又必須以人道主義的理念為指導。國際上於1999年即已成立了國際人道醫學學會。在應對災害的過程中,我們提出了下列一些理念: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三分業務、七分管理;三分處置、七分預防等等。正在復以這些理念去指導今後的實踐。
作者簡介
王一鏜,江蘇南京人。
1956年11月26日生於南京。曾留學德國。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992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為知名心臟外科學者,急救醫學和災難醫學專家。現任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同濟大學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創傷醫學研究所主任等職務。同時兼任中華醫學會理事會理事、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衛生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世界急救與災難醫學會理事會理事、亞太災難醫學會理事會理事等職務。
長期從事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頑固性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療及國產化人工心臟的研發。在國內率先推行一體化急救醫學模式並向全國各省市推廣。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了2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863”計畫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衛生部公益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項目、上海領軍人才項目等。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項)等10餘項。主編中文專著4部、主譯專著5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SCI論文3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篇災難醫學的基本理論
第一章災難醫學概論
第一節災害和災難醫學
第二節發展我國災難醫學的重要性
第三節發展我國災難醫學必須遵循的若干理念
第二章災害救援的基本原則
第三章災害救援準備與應急計畫
第四章災害救援中的急診醫療服務體系
第五章直升機醫學救援
第六章災害救援中政府應急指揮中心的作用
第七章災害救援體系
第八章人道救援與人道醫學
第九章災難救援的倫理準則
第十章移動醫院在災害救援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災害救援中後方醫院的作用
第十二章護士在災害救援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土木工程與防災
第十四章戰爭災害
第十五章災害性醫療需求激增及其應對
第十六章信息與通訊技術在災害救援中的作用
第十七章大型群體性活動安全管理和事故防範
第二篇國際災難醫學的發展
第十八章國際方面應對災害的反應及其準備
第十九章美軍在災害救援與人道主義救助中職責的改變
第二十章軍事和民防力量在災難應對中的作用
第二十一章加拿大社區和災難醫學救援
第二十二章SAMu在法國醫療救護中的作用
第二十三章德國空中醫療救護
第二十四章地中海地區群體燒傷的處置
第二十五章非洲救災外科技能培訓
第二十六章近代日本災難醫學的進展
第二十七章新加坡的醫療防災
第二十八章台灣地區災難醫學的發展現狀
第三篇災難醫學的普及、教育與科學研究
第二十九章災難醫學教育的普及與提高
第三十章地震災害應急救援培訓
第三十一章中小學生的安全救護教育
第三十二章大學生中普及基礎生命支持的教育
第三十三章科學普及與災害救援
第四篇災害救援的基本技術
第三十四章常用急救技術
第三十五章災害傷員現場檢傷分類
第三十六章心肺復甦術
第三十七章災區輸血問題
第三十八章超聲檢查在災害傷員救治中的套用
第五篇各種災害的救援原則
第三十九章道路交通事故
第四十章礦難
第四十一章地震
第四十二章複合災害
第四十三章火災
第四十四章爆炸事件
第四十五章戰傷
第四十六章危險化學品事故
第四十七章災害相關有害化學因素及其潛在危害
第四十八章群體性急性中毒
第四十九章暴力事件
第五十章踩踏事件
第五十一章捷運和隧道內事故
第五十二章氣象災害
第五十三章嚴重低溫
第五十四章高原地區災害救援
第五十五章饑饉
第五十六章海難
第五十七章空難
第五十八章生物製劑襲擊
第五十九章核與輻射事故
第六十章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
第六篇國內外災害救援實例
第六十一章中國醫療救護隊海地地震救援
第六十二章汶川地震救援
第六十三章我國近年大型群體性活動的安全保障
第六十四章智利銅礦礦難成功救援
第六十五章特大火災搶險救援實例
第六十六章南京湯山特大群體毒鼠強中毒事件的醫學處置
第六十七章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現場醫療救援
第七篇災區防疫和心理十預
第六十八章災害救援衛生防疫保障
第六十九章傳染病預防與控制
第七十章消毒、殺蟲和滅鼠技術
第七十一章災害傷員救治後的後遺問題與康復治療
第七十二章災害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機干預
第八篇危重傷員的救治原則
第七十三章創傷性休克
第七十四章多發傷與複合傷
第七十五章顱腦損傷
第七十六章胸部傷
第七十七章腹部損傷
第七十八章脊柱和脊髓損傷
第七十九章四肢和骨盆創傷
第八十章擠壓綜合徵
第八十一章損傷控制性手術
第八十二章災害傷員感染預防與控制
第八十三章膿毒症
第八十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第八十五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第八十六章腎臟替代治療
第八十七章災害期對特殊群體創傷應關注的問題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