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灰頭啄木鳥印巴亞種雄鳥額基灰色,雜有黑色;額、頭頂朱紅色;頭頂後部、枕和後頸灰色或暗灰色,雜以黑色羽乾紋。眼先黑色,眉紋灰白色。耳羽、頸側灰色,顴紋黑色,寬而明顯。背和翅上覆羽橄欖綠色,腰及尾上覆羽綠黃色,中央尾羽橄欖褐色,兩嘲具灰白色半圓形斑,端部黑色,羽軸輝亮黑色;外側尾羽黑褐色,具暗色橫斑;初級飛羽黑色,外側具白色方形橫斑,內側基部亦具白色橫斑;次級飛羽外側沾橄欖黃色,白斑不明顯。下體頦、喉和前頸灰白色,胸、腹和兩脅灰綠色,尾下覆羽亦為灰綠色,羽端草綠色。雌鳥額至頭頂暗灰色,具黑色羽乾紋和端斑,其餘同雄鳥。虹膜紅色,嘴灰黑色、腳和趾灰綠色或褐綠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闊葉林和混交林,也出現於次生林和林緣地帶,很少到原始針葉林中。秋冬季常出現於路旁、農田地邊疏林,也常到村莊附近小林內活動。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秋冬季常出現於路旁,農田地邊疏林,也常到村莊附近小林內活動。飛行迅速,飛行時呈波浪式前進。常在樹幹的中下部取食,也常在地面取食,尤其是地上倒木和蟻冢上活動較多。主要以螞蟻、小蠹蟲、天牛幼蟲、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蟲為食。覓食時常由樹幹基部螺旋上攀,當到達樹杈時又飛到另一棵樹的基部再往上搜尋。能把樹皮下或蛀食到樹幹木質部里的害蟲用長舌粘鉤出來。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如山葡萄、紅松籽、黃波蘿球果和草籽。
分布範圍
分布於巴基斯坦東北部,印度北部和尼泊爾西端。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4-6月。營巢於樹洞中。巢洞由雌雄親鳥共同啄鑿完成:每年都新啄巢洞。一般不利用舊巢。巢洞多選擇在混交林、闊葉林、次生林或林緣的水曲柳、山楊、稠李、柞樹、榆樹等木材腐朽的闊計樹上。巢洞距地高7-11米,洞口圓形或橢圓形,巢內無任何內墊物。一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8-11枚,卵乳白色,光滑無斑,形狀為卵圓形,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承擔,孵化期12-13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大約經過23-24天的餵養,雛鳥即可飛翔和離巢。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