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皇鳩(灰頭南鳩)

山皇鳩

灰頭南鳩一般指本詞條

山皇鳩(學名:Ducula badia)是鴿形目鳩鴿科皇鳩屬的中型鳥類,體長38-47厘米。嘴橙紅色,腳紫橙紅色或橙紅色。額、頭頂和頭側淺灰色,枕至後頸淡紫紅色,與頭頂灰色形成鮮明對照。上背至肩紫紅褐色,往後變為灰褐色,翅上有銅褐色斑。須、喉白色,胸葡萄灰色,尾黑褐色,具寬的灰色端斑,尾下覆羽皮黃色。

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常成小群活動,偶爾也見有40隻左右的大群。主要以植物果實為食。分布於中國、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皇鳩
  • 拉丁學名:Ducula badia (Raffles, 1822)
  • 別稱:粟背皇鳩、灰頭南鳩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鴿形目
  • 鳩鴿科
  • 亞科:果鳩亞科
  • :皇鳩屬
  • 山皇鳩
  • 亞種:6亞種
  • 命名人及年代:Raffles, 1822
  • 英文名稱:Mountain Imperial Pigeon
  • 英文名稱:Mountain Imperial-pigeon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山皇鳩前額、頭頂和頭側淺灰色,後頸和翁淡紫紅色。肩、上背、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紫紅褐色或紫栗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尾黑褐色,具有寬的灰褐色端斑。飛羽黑色,內側次級飛羽同背。大覆羽灰褐色,具淡栗色羽緣。頦、喉白色,頭兩側和前頸灰色,胸、腹淡葡萄灰色,兩脅和腋羽灰色,尾下覆羽皮黃色或淡棕白色。虹膜灰白色,嘴橙紅色或暗橙紅色,尖端暗褐色,腳橙紅色或淡紫橙紅色。
大小量度:體重♂450-535g,♀380-570g;體長♂390-455mm,♀385-470mm;嘴峰♂22-25mm,♀19-28mm;翅♂220-246mm,♀205-240mm;尾♂149-195mm,♀15-192mm:跗蹠♂23-35mm,♀21-35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生活習性

常成小群活動,偶爾也見有40隻左右的大群。多活動在林中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早晨和傍晚常棲於大樹頂端枯枝上沐浴陽光。飛行快而有力,兩翅煽動頻繁,常發出呼呼作響的振翅聲,特別是在大雨到來之前常成群低飛,十分活躍。叫聲深沉,給人以悲哀的感覺,鳴叫時彎腰叩頭。
主要以植物果實為食,尤其喜吃橄欖烏欖瓊南等果實。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不丹、汶萊達魯薩蘭國、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南部和南部以及海南島。
山皇鳩分布圖山皇鳩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亦有早在3-4月即開始產卵和遲至8-9月還在產卵的,或許部分個體1年繁殖2窩。營巢於深山密林中樹上,偶爾亦在路旁樹上營巢。巢呈平盤狀,主要用枯枝在樹椏間堆集而成。每窩產卵1枚,偶爾2枚。卵白色,大小為44-49mm×32-36mm。雌雄親鳥輪流孵卵。
鳩鴿育雛期,在腦垂體後葉分泌的泌乳素(又稱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鴿乳。鴿乳是由雌鴿和雄鴿的雙側側囊淋巴區,即嗉囊床淋巴區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脫落分泌的充滿脂肪顆 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組成,初乳期後逐漸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顆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頭一般在開始進人孵化狀態的第4-5天,雄雌鴿的嗉囊床開始萌動,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進入育雛前狀態。第13天其厚度和寬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 透明略帶黃色的鴿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鴿出殼後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開始減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續嘔雛到2周齡左右,嗉囊床開始萎縮,而鴿乳分泌也逐漸停止。食糜漿中逐漸摻入由腺胃返流而來的通過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漿,然後變成直接飼餵摻水的顆粒飼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時出殼,孵性好的鴿最長可繼續孵化 延遲到第22-24天(這些都和鴿的 孵性、孵化季節和胚胎髮育信息反 饋、胎雛的破殼頻率等有關,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雛期往往會自動延長孵化期,而在酷暑悶熱天往往難 以堅持),此時育雛鴿就會伴隨著嗉囊床的萎縮而自動停孵。

亞種分化

山皇鳩(6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
山皇鳩指名亞種
Ducula badiabadia
2
山皇鳩爪哇亞種
Ducula badiacapistrata
3
山皇鳩印度亞種
Ducula badiacuprea
4
Ducula badiagriseicapilla
5
山皇鳩喜馬拉雅亞種
Ducula badiainsignis
6
山皇泰國鳩亞種
Ducula badiaobscurata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棲息地減少,是種群數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