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陶騎馬女俑是元代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灰陶騎馬女俑
- 館藏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 所屬年代:元代
- 類別:陶瓷器
灰陶騎馬女俑是元代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灰陶騎馬女俑是元代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高43厘米,長35厘米馬的長鬃分披頸兩側,馬尾下垂,體態雄健,轡飾、鞍韉俱全。馬上的女子圓臉,面龐豐滿圓潤,眉清目秀,頭髮於腦後挽作如意髻。身穿右衽窄袖長袍,...
晉代灰陶女俑 晉代灰陶女俑是一件晉代的文物,館藏於海南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西漢灰陶女俑 此展品為漢代的陶瓷器,侍立女俑,灰陶質,頭上髮絲清晰,面帶微笑,身著3層交領束袖曲裙衣。現收藏於揚州博物館。文物介紹 侍立女俑,灰陶質,頭上髮絲清晰,中縫分梳向兩鬢,長發攏腦後挽結,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身著3層交領束袖曲裙衣,衣擺寬大遮足,兩臂平伸向前作持物狀。
晉灰陶人物俑為晉代文物,現收藏於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藏品為晉代文物。高33厘米。女俑為深灰色胎,無釉。眉目清秀,削肩細腰,面帶微笑。身著右衽交領長衫,有中衣,下著長裙掩足。雙手搭交於腹,寬大裙擺曳地。她姿態優雅,給人以溫柔和順的感覺,應該是一個侍女。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髮飾多種多樣...
唐彩繪彩色釉陶騎馬女俑是唐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重量:2730g 尺寸:通高42.9cm,馬長38.5cm (618-907) 此俑胎呈白色。馬伸頸昂首,雙耳聳立,四足立長方形踏板之上,體態雄偉。渾身施白色釉,頭部和鞍部施綠、黃彩釉。鞍上坐一仕女,頭戴黑色防風帳帽,黛眉朱唇,身著袒胸窄...
隋陶黃釉畫彩彈琵琶騎馬女俑是隋代的一件陶器。女俑盤發,外束巾,並在頭前部繫結,上穿窄袖衫,施紅彩,下著高腰長裙,裙腰系帶飄於胸前。跨坐於馬背,雙手持曲頸琵琶作彈奏狀。馬施黃釉,身佩橋形鞍,下鋪障泥,馬腿粗壯,直立於底板之上。馬頭向下,眼圓睜,神態似欲奮力前行。此俑當屬墓中隨葬儀仗俑...
彩繪陶俑是用捏塑和模製(合模或分體模塑)的方式修飾,等胎體入窯焙燒後,在表面施白色泥料(化妝土),然後在其上用各色礦物質加以繪彩,胎質有灰陶、紅陶、高嶺土陶。釉陶俑也叫三彩俑,是借用三彩的施釉方法,在同一塑品上將黃、綠、藍、白、褐、醬、赭等多種釉色交錯使用,使三彩俑達到色彩明快鮮艷、斑...
元灰陶騎馬男俑是元朝時期文物,1950年陝西省長安縣韋曲耶律世昌墓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1950年陝西省長安縣韋曲耶律世昌墓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通高43厘米,長35厘米,騎馬俑面帶微笑,頭戴寬沿盔帽,穿右衽窄袖長袍,束腰帶,背上斜背一長條形皮盒,左手扶鞍橋,右手似揮鞭催馬...
唐彩繪舞蹈女俑高28厘米,1977年出土於揚州城東鄉林莊的一座唐代磚石殘墓中,面部造型極為秀美,豐腴的面頰、秀麗的口、鼻、眉眼,尤其是嘴角微微內陷,十分生動感人,既有笑意,又不溢於外表。靈活的體態,顯示了女性獨特的柔美。特徵 俑灰陶質,面部豐滿,頭梳並立雙高髻。腰身彎曲,低頭側目,作舞蹈姿態,面部施...
漢彩繪舞女俑 漢彩繪舞女俑是漢代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文物介紹 泥質灰陶,體形修長,秀目小口,雙手托腮,婀娜多姿。身穿長裙,裙寬大垂地。通身塗白彩。
女俑盤發,外束巾,並在頭前部繫結,上穿窄袖衫,施紅彩,下著高腰長裙,裙腰系帶飄於胸前。跨坐於馬背,雙手持曲頸琵琶作彈奏狀。簡介 高31.5cm。馬施黃釉,身佩橋形鞍,下鋪障泥,馬腿粗壯,直立於底板之上。馬頭向下,眼圓睜,神態似欲奮力前行。此俑當屬墓中隨葬儀仗俑中的伎樂俑之一。
捧盤女俑 捧盤女俑是奴僕俑之一,流行於隋唐時期。形狀特徵 隋代俑,泥質灰陶彩繪。頭梳平髻,插梳,黑髮朱唇,著黃色窄袖襦衣,外罩紅條長裙,裙帶垂於胸前,露雙足尖,雙手捧三足盤,以供盥洗之用。
唐陶黃釉騎馬男俑是唐代的一件陶器作品。騎俑頭戴風帽,身著圓領窄袖袍,足蹬靴,雙腳登踏馬鐙。馬眼圓睜,雙耳前豎,頭向內收略右轉,頸上有支架,原應有鼓,已失。此應為鼓吹儀仗俑。鼓吹俑屬於儀仗俑中的一種。鼓吹,傳說始於漢代班壹,最初為一種軍樂,後來功能逐漸擴大,用於鹵簿儀仗與宴樂群臣等。唐朝...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於1957年出土於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東漢崖墓,為東漢明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漢擊鼓說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質灰陶製成,頭上戴幘,兩肩高聳,著褲赤足,左臂環抱一扁鼓,右手舉槌欲擊,張口嘻笑,神態詼諧,動作誇張,活現一俳優正在說唱的形象。東漢擊鼓說唱陶俑被稱為“漢代第一俑”,是...
唐三彩女俑是唐代的一件陶器作品,現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女俑頭戴鳥狀冠,五官清秀,眉、眼墨繪。上穿半臂短襦,內襯窄袖衫,下著長裙,足登雲履。端坐於筌蹄上,手中持一小鳥。三彩女俑,。類似形象在西安王家墳村90號唐墓、西安西郊及洛陽等地均有出土。如王家墳村90號唐墓出土的三彩女坐俑衣裙與此像...
漢灰陶撫琴女俑 漢灰陶撫琴女俑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雕塑、造像類作品。
三彩釉陶女坐俑,1953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王家墳村11號墓,為唐代的明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詳細信息 此女俑梳球形髻,穿袒胸窄袖衫、朵花長裙,著披帛,雙手置胸腹上,安然垂足端坐在束腰墩形坐具上。從背後看,坐具似為籐竹扎制而成。歷史淵源 關於這種墩形坐具,孫機先生在考證唐李壽墓石槨...
無影山樂舞雜技俑,西漢彩陶俑。濟南市無影山漢墓出土。無影山樂舞雜技俑,灰陶,長方盤底座,長67.5厘米,寬48厘米,俑高21.7厘米。座上中間七人分兩組表演舞蹈雜技:左邊一組兩女子長髻垂背,著修長花衣,腰系赭帶,揮長袖相向起舞;一男伎著寬大朱衣,頭後仰,雙臂張開,長袖下垂,旋轉起舞。右邊一組,四...
3 紅陶女俑 4 陶女俑 5 陶女俑 6 陶武士俑 7 陶胡人俑燈 8 陶庖廚俑 9 陶庖廚俑 10 陶哺乳俑 11 陶提水女俑 12 灰陶持*男俑 13 紅陶持*男俑 14 陶聽琴俑 15 陶聽琴俑 16 紅陶撫琴俑 17 陶畫彩持排簫伎樂俑 18 陶舞俑 19 陶畫彩女舞俑 20 陶畫彩女舞俑 21 陶畫彩俳優俑 22 陶畫彩...
戶樞上的紋飾均用陰線鏤刻, 間以減地法突出主要花紋;門枕石刻兩臥獸圓雕。陶俑均灰陶, 手制,施朱墨色,間以青綠或鉤金。武士俑兩個;騎馬武士俑兩個, 馬的造型圓渾小巧, 腿短,身短,甚肥壯。騎士別具風格 ,身披軟鎧,戴卷沿帽,面帶微笑。尚有殘女俑二十多個,陶馬、鎮墓獸雕刻均極精工。
三國的鉛釉陶器,大都是製作粗糙的灰陶,質量差。器型受南方青瓷的影響,可見到類似南方青瓷的器型如:雙耳罐,四耳罐盤口壺等。鉛釉陶的生產很少,直至北魏建國,因宮殿,深宅大院建築的需要,出現了復興的新局面。這種低溫鉛釉陶在漢代的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花色品種增加,釉色明亮,出現了黃地加綠彩,...
賀氏家族墓中出土的騎馬武士俑、駱駝擊鼓俑尤為珍貴,現藏於鄠邑區鐘樓博物館。騎馬武士俑,通高43厘米,通長38厘米。泥質灰陶。俑頭戴圓形頭盔,盔上有纓,額前留一撮頭髮,後梳雙辮垂肩,身著窄袖長袍,單襟右裹,腰束帶並掛長刀,左手扶鞍,右手揚鞭,足蹬靴,神態威武,氣宇軒昂,身下之馬,昂首挺立,...
1995年,寧夏固原縣南郊鄉小馬莊村史道洛夫婦合葬墓出土,唐永徽六年(665年),泥質灰陶,通高52厘米,獸身高43厘米。獅面,朝向正前方,獸口大張,巨齒盡露,眼睛凝視前方,耳直立向上,嘴巴下有鬍鬚,順沿每撮鬍鬚刻劃陰線且依次塗有綠、紅、白顏色,末端貼金箔。面部白色底色,鼻子,口周圍紅色,黑眼球墨線...
其中,精美的陶俑300餘件,多為模製灰陶,有甲士俑、三棱風帽俑、文官俑、女官俑、女侍俑和騎馬俑等。其中,瓷器約200餘件,有雞首壺、尊、燈、盤、碗、罐和圓扣盆等。瓷器和彩釉器其特點表現為白胎堅硬厚重,青釉泛黃而玻璃質感。瓷器裝飾上厚肥的仰蓮、忍冬,粗大的連珠、獸頭、粗棱,極富有立體感,...
三彩騎馬女俑 彩釉瓷枕 金龍·行龍 金龍·飛龍 騎駝擊鼓俑 陶馬 騎馬俑 壽函石刻之一 壽函石刻之二 1932年紅軍用過的竹碗 公輸堂正間中室北壁隔扇欞花 正間中室斗八穹頂 東次間前室斗四穹頂 東次間外檐格子門上彩繪 東次間外檐格子門框上彩繪 東次間外檐門罩木雕與彩繪 鳩摩羅什舍利塔 大觀樓 東嶽行祠獻殿...
7座漢墓共出土器物28件(不含銅錢),其中以陶器數量最多,陶質有泥質灰陶和紅胎釉陶,器類有鼎、盒、壺等仿銅陶禮器以及罐、倉、灶、釜、甑、盆、樽、餅等日常生活明器。銅器有銅鏡、銅錢(五銖),鐵器為鐵劍,玉石器主要為口琀。唐代墓葬 唐代墓葬9座,墓葬形制為斜坡墓道土洞墓,坐北朝南,平面呈“刀...
7座漢墓共出土器物28件(不含銅錢),其中以陶器數量最多,陶質有泥質灰陶和紅胎釉陶,器類有鼎、盒、壺等仿銅陶禮器以及罐、倉、灶、釜、甑、盆、樽、餅等日常生活明器。銅器有銅鏡、銅錢(五銖),鐵器為鐵劍,玉石器主要為口琀。二、唐代墓葬9座,墓葬形制為斜坡墓道土洞墓,坐北朝南,平面呈“刀”形...
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上起新石器時代,下至近現代,大量陶器文物是該館最富特色的收藏:紅陶、灰陶、彩陶、黑陶,品種繁多、精良美觀,展示了特色鮮明的東夷文化,館藏的隋代四門塔舍利、春秋早期魯伯大夫簋、長達2.3米的象牙化石、龍山文化代表作陶鬹等珍貴文物。民俗文化展廳 館藏文物展廳 大辛莊商代歷史文化展廳...